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的现状
摘要:研究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相对较少,而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众多,并且他们是动态变化的,若要从达到从整体上降低事故水平的安全目标,须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对进行地铁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
综述: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地铁作为同样人口密集场所,它的安全问题又一次成为群众的关注焦点。
背景:
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36座城市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包含地铁、轻轨、独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形式,不含APM),其中19座城市的85条线路已经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09.52公里,设置车站1653座。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大国。
城市轨交地铁具有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舒适方便的优点但与此同时,由于地铁建设于地下,具有封闭性强、运行速度高、起停频繁、客流量大且人员复杂、应急疏散难度大的固有特点,如果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会造成乘客的伤亡,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后果极其严重。
现状:
以上诸多事故的发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地铁运营的风险部外乎人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技术(车站通风、疏散及车辆情况)、制度(管理及应急机制)和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四个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为了减少与控制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事故,降低地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我国各地铁运营城市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进而规范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北京和上海市的管理规范,如《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和《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等。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各地铁运营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定并不统一,而且有些规定只是笼统的规定了责任,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更没有建立系统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不能量化各子系统的风险等级,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性差,效率低。
因此,建立一整套统一的、系统的、全面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地铁营运系统的风险与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地铁各子系统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之上,给出地铁的总体安全水平,发现地铁的安全薄弱环节并编制出地铁安全应急预案,为地铁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国外应用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知道危险源控制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常用的风险评估理论主要有不确定性理论、概率及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决策理论等,主要应用的风险评估技术主要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此外,目前系统工程理论,模糊控制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正被引入风险评估中,使得风险评估正在向动态系统评估的方向发展。
国外地铁运营风险管理的经验比较丰富,与国内相比其比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总结地铁事故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
此外,在对地铁系统具体安全管理方法研究方面,国外也处于不断的探索研究阶段。
Marek Sitarz 提出地铁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考虑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进而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他提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包括运营阶段还要考虑设计阶段和地铁设备实施的维修部分,以及对地铁专用线路的规划管理部分,并针对各部分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
Chris J.Baker 指出传统的计算地铁系统风险水平的方法不能量化信息不充分系统的风险水平,因此他提出了将三角模糊数应用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并在评价过程中通过指标系数降低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构造事故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矩阵,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我国在地铁安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
北京地铁始建于20 世纪60 年代末,已经运营超过40 年,截至2011 年底,已经建成运营路线15 条,线路总长372km,根据中期规划,到2020 年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将达到516.5km。
在40 多年的运营安全管理实践过程中,北京地铁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创新管理方法,提出“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安全运营,基础取胜”等一系列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创新实践了“人、机、环、管理”四大因素和“治、控、救”的安全控制体系。
强化事前和源头管理,最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方面,提出了以控为主,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以救为辅,严格考核和奖励机制的管理方法。
上海地铁自1994 年 1 号线通车以来,目前通车里程已经达到400km,形成了庞大的网络规模轨道交通,为了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整体效益,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开展综合研究,各项管理工作以安全运营为中心,重点强调运营质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在员工中强调了“安全乃企业立身之本”的观念,在运营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项措施。
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隐患数据库系统等,加强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各种施,是运营安全处于受控的状态,运营质量不断提升。
广州地铁通过多年的运营实践管理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本身特点的管理体系。
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方位、全面的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以及有效的“治、控、救”管理机制,广州地铁、安全关前移的管理目标。
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全网的线路覆盖,能过实时掌握个系统所处的状态,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异常状况,并采取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在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了事前预防。
深圳地铁在借鉴国内外多家地铁公司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运营特点,建立了完善的运营风险发现、研究、管理体系。
从危险源的产生、发现、分类、管理等各个阶段进行全过程追踪控制,实时掌握各个系统运行情况。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施行“自控、互控、他控”的原则,将安全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时以降低事故成本为宗旨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我国对地铁运营的风险管理仍处于宏观的管理层面,研究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相对较少,而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众多,并且他们是动态变化的,若要从达到从整体上降低事故水平的安全目标,须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对进行地铁进行风险管理。
需要细化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对于人为因素的控制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在具体工作上地铁运营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