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S地区薄河道砂体的预测

HS地区薄河道砂体的预测

1141 研究区勘探开发概况SB次凹为GY凹陷一个主要的生油次凹,已经发现多个较大储量规模的油田,其中HJ、SB等隐蔽油藏已具有连片含油的趋势。

但随着勘探开发程度加深,老区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稳产形势受到严重制约。

在油田已发现岩性油藏开发过程中,发现现有油藏多为河道叠置砂体,其横向变化快,同时在纵向上含油砂体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从已钻井揭示的情况来看,含油层段长,层系丰富。

从单砂体来看,都是厚度在2~4米的薄砂体。

地质评价认为,HS 地区的油藏成藏条件非常有利,从现有资料来看,进一步滚动潜力大,是GY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地区。

HS 地区的油藏普遍受到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砂体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决定了油藏的分布特征,因此对于HS地区的滚动勘探开发,储层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2 油气成藏特征断层-岩性型隐蔽油气藏是HS地区目前已发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通过对HS地区多个典型隐蔽油气藏的精细解剖,从油藏类型、油源条件、储层特征、输导体系和富集特征等方面分析和总结戴南组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

通过研究认为输导体系控制着油气运移和富集,适当的砂地比是形成隐蔽油气藏的重要保障,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是隐蔽油气藏富集的重要条件。

该区断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型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以长期活动的二级、三级断层为主要输导通道,兼以次级断层为次要调整通道,油气通过断层进入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成藏。

砂岩百分含量较低,断层相对封闭作用明显,深浅部砂体都可成藏,容易形成多层系含油区域叠合连片含油局面。

3 储层地质特征HS地区处于GY凹陷西南部靠近边界断层的位置,戴南组一段主要为近岸水下扇扇中亚相沉积,同时该时期辫状河道发育,HS地区戴一段以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为主。

HS地区戴二段沉积时期发育滨浅湖环境的水退型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

砂体呈条带状延伸,南北向砂体延伸连通性比东西向好,单砂体厚度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大,延伸方向与河道方向(南北向)基本相同,东西方向砂体延伸距离短,在300米左右。

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对研究区已钻井砂体进行了解释,从各井单砂体厚度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发育的单砂体厚度整体不大,薄层砂体(2~4米)居多,总体上小于10m厚的砂体(较厚的砂体为多期砂体垂向叠置而成)数累计占了80%左右总体上看,E 2d储层相对发育。

储层发育程度受沉积微相影响。

从沉积相角度来看,钻遇不同微相类型的储层,发育程度亦有所不同。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储层最好,分流河道间次之。

4 研究思路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原理与方法,建立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地层格架,开展主要目的层单砂体平面展布研究。

针对HS地区油藏受构造与岩性双重控制的特点,开展精细的构造解释与精确的地质HS地区薄河道砂体的预测赵耀华 王洪艳 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HS地区已经进入了滚动勘探开发阶段,从已投入开发的油藏来看,含油砂体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在横向上,河道摆动快。

通过对HS地区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对该区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精细刻画含油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对含油砂体的高精度预测,为开发井网部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从研究成果来看,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比较好的解决了薄储层预测的问题,提高了薄砂体的识别能力。

从最终在油藏块内部部署的开发井来看,吻合率在80%以上,为滚动勘探开发井网的部署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反演 薄储层预测 HS地区 Prediction of thin channel sand body in HS regionZhao Yaohua,Wang HongyanSINOPEC,Jiangsu Oilfield Branch ,Nanjing 210046Abstract:HS region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roll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oil reservoir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the oil sands are mainly distributary channel sedimentary microfacies,which chang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S area,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 in this area. Oil-bearing sand’s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accurately predicted,which provides a good guidance for the deployment of development well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in reservoir prediction and improve the thin sand identification. 80% of the development Wells deployed in the reservoir block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 result,which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method is valid.Keywords:geostatistical inversion;thin reservoir prediction;HS region115建模。

为满足高效开发需求,结合已有油藏层间分布特征与注采实施效果分析,对现有储层预测技术开展对比应用研究,并开展新技术手段运用,对HS地区的主力含油砂体开展精细预测和储层表征。

由于确定性反演方法预测结果的纵向分辨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地震资料的限制,对2-4米的薄砂体预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决定采用具有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进行高精度储层预测研究[1]。

最后根据现有油藏开发过程中注采动态与井间的油水关系,结合储层预测结果,指出有利滚动区。

4.1 HS地区储层和非储层岩石物理特征HS地区,E 2d地层沉积岩性主要以砂、泥岩互层为主,表现的是泥包砂的特征,从实钻井揭示的资料来看,在油藏内部,不同井之间储层变化比较大,钻遇的储层厚度与储层物性相差很大。

通过选取资料较全的特征井开展测井响应特征的分析。

从SX23井的测井数据来看,目的层段戴南组,纵向上,砂岩、泥岩速度随埋深具有变大的趋势。

从E 2d砂、泥岩纵波阻抗响应特征分析来看,砂岩纵波阻抗值高于泥岩纵波阻抗。

因而可以利用波阻抗区分砂、泥岩。

4.2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流程及质量控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技术流程为:首先应用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模型。

然后开展确定性反演研究,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查验反演结果的趋势是否与地质规律相符。

最后在确定性反演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中垂向变差函数从井数据求取,水平方向变差函数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波阻抗数据体中计算,充分发挥地震波阻抗数据横向上分辨率高的优势[4]。

质量控制:1)反演过程中涉及的基础数据很多,反演结果的优劣与基础数据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开展基础数据的质控。

2)由于不同的地质层段,地层接触关系不一样,因此需要以地质认识为基础,开展构造模型的建立。

3)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核心问题是对变差函数的分析。

在对变差函数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由于井曲线在纵向上的样本点个数能够满足统计需要,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变差函数,因此地质统计学反演中纵向变差函数的变程是从测井数据中直接求取的,横向上,由于钻井在横向上的分布远不能达到分析的需要,因此需要结合地质认识与地震属性等方面获得横向变程。

本次采用高斯型变差函数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

依据实钻井分析的油藏砂体的纵向厚度及横向展布范围,从测井数据上求取的纵向变差函数的变程。

5 储层预测效果从最终反演结果来看,剖面上纵波阻抗高值代表砂体相对发育,反演结果能反映纵向上砂体发育部位。

叠后确定性反演结果只能反映亚段或砂层组的综合响应特征,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分辨率明显高于确定性反演结果,对细节的刻画更为丰富,纵向上薄砂层分辨能力强。

针对反演结果的分析,运用多种方法,验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首先,预留部分井作为验证井,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

从过井的统计学反演剖面来看,反演结果与验证井实钻的储层发育情况吻合度较高。

此外,从平面上来看,反演的波阻抗平面属性与地质统计所勾绘的平面图砂体展布趋势相当。

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针对E 2d 25、E 2d 11、E 2d 12上开展储层预测研究。

依据各层段的砂岩纵波阻抗值分布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纵波阻抗门槛值开展砂体厚度预测,并对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砂体厚度进行对比,验证储层预测精度。

从最终预测的结果来看,在HS地区的SX23、SX24条带上的物源由南往北向深凹推进。

从E 2d 25、E 2d 11,E 2d 12上的储层发育情况来看,E 2d 25、E 2d 12上的储层相对要发育一些,最不发育的是E 2d 11,通过钻井也证实了这一点。

总体来看,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在HS结合部开展储层预测,具有较高的吻合率。

6 结束语HS地区的油藏受到构造与岩性的双重控制。

研究区发育的单砂体厚度整体不大,薄层砂体(2-4米)居多,总体上厚度小于10米的砂体数累计占了80%左右,横向连通性差、变化大,延伸方向与河道方向基本相同。

从预测的成果来看,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能够比较好的解决HS地区薄储层预测的问题,所取得的结果与后期实钻开发井吻合度可达到80%,基本满足了研究需要。

就整个研究的过程来看,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钻井的地质认识及统计参数,因此,该方法的推广使用需要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终预测结果也要进行校验井检验,进一步验证该方法对研究区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1] 王香文,刘红,滕彬彬,王连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J].2012,33(5):730-735[2] 基于马蒙算法的反演及其在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新疆石油地质[J].2012,33(6):733-735[3] 地质统计反演方法在新木油田128区块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与工程[J].2012,12(27):6874-6878[4] StatModcMC 反演在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工程[J].2011,326-327作者简介赵耀华(1983-)男,汉,江苏南京人,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地震解释综合研究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