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尔康地区沙海组砂体预测研究

科尔康地区沙海组砂体预测研究

科尔康地区沙海组砂体预测研究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储层预测研究上,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含油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范围,成为目前提高钻井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联合应用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三维孔隙度建模技术预测科尔康地区沙海组含油砂体的分布分布范围,为井位部署及储量上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健词:古地貌恢复;储层反演;三维储层建模
科尔康油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康左翼后旗镜内,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南端的张强凹陷内。

科尔康油田上侏罗统沙海组分为两个岩性段,上岩性段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夹砂岩,属于浅湖一半深湖相沉积,下岩性段为灰色砂砾岩和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属于扇三角洲沉积。

沙海组砂岩和砂砾岩是科尔康油田主要的油气储集层。

沙海组碎屑岩的岩石学性质是科尔康油田储集层的重要特征之一,碎屑岩的岩石组分对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1 地层
科尔康油田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为前中生界基底,中生界侏罗系上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下白垩系下统泉头组和第四系。

沙海组是科尔康的主要含油层系,分上、下两段。

泉头组(K2q):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与灰色、浅灰色砂砾岩、砂岩不等厚互层,地层厚度300-350m;阜新组(K1f):灰绿色砂砾岩、夹薄层砂岩、泥岩,地层厚度180-300m;沙海组上段(K1sh1):深灰、灰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含砾砂岩,地层厚度70-240m;沙海组下段(K1sh2):灰色砂岩、含砾砂岩,砂岩为主,夹薄层深灰色泥岩;九佛堂组(K1jf):绿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含砾砂岩,地层厚度110-320m,与下伏义县组地层呈不整和接触;义县组(K1y):绿、灰、紫灰色安山岩,该地层在全区广泛分布最小埋深875m,揭露厚度280m。

2 储层波阻抗反演
2.1 储层波阻抗反演基本原理
储层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测井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或求解)的过程,是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层波阻抗的地震特殊处理技术。

波阻抗是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它可直接与钻井资料对比,进行储层岩性解释和物性分析。

实际测井中得到的声波时差曲线是反映储层特征的最重要和常规的资料,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开展储层波阻抗反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在现今储层预测研究技术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此地震反演通常被称为波阻抗反演。

一般说的储层反演按原始地震资料处理通常分为迭前反演和迭后反演两大类。

迭后反演在近20年中取得了巨大
进展,已形成多种成熟技术。

迭后反演按测井资料在反演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又可分成6类:地震直接反演(道积分处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地震——测井联合反演、地震约束测井反演、模型约束随机岩性反演和神经网络训练下的波阻抗反演等。

按实现方法主要分为递推反演、基于模型地震反演等。

2.2 储层波阻抗反演结果
1994年3月白2、白3、白4井投入试采。

科尔康油田首次在白2区块(当时叫长北区块)上报Ⅲ类探明含油面积4.80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01.00×104t,目前该块已经投入开发,从反演的均方根振幅平面图来看,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从砂体的厚度来看,白2块砂体最大,部署与砂体厚度与白2块砂体厚度相当,都较白4块砂体厚度厚,从反演剖面看,部署与砂体厚度与白2块砂体厚度相当,都较白4块砂体厚度厚。

3 三维维地质模型
地质建模技术是油田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模型是储层地质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是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

它综合了储层地质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是连接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各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地质模型的建立成功与否对开发战略的制定、开发指标的预测、开发方案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三维储层建模一体化数据库
一体化数据库是指在一个被控制的和安全的环境内可交互地进行存储、检索和共享勘探开发数据的一种数据储存系统,是一体化油藏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

静态和动态高质量数据的获得及迅速地利用这些数据将永远是研究工作流程中必需的条件,一体化油藏建模研究的开始总是以收集所有的现有科学的数据库和其他来源的数据而开始的。

3.2 三维储层层位建模
三维储层层位建模主要是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并利用单井小层层位进行校正,建立三维层位模型。

3.3 断层模型
地震、地质一体化的构造建模是准确建立欧603井区地质模型的前提,本次研究在地震解释的基础上,使用地震解释的断层数据,并使用综合地质研究时产生的对比断点作为约束,也就是用井上的断点数据和地震解释的断层进行锁定使对比断点一定在断面上,这样保证了综合地质认识和地震解释成果的一致性,根据断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对断层进行联结,最后建立出三维断层模型。

3.4 三维孔隙度属性建模
三维孔隙度属性建模主要通过数据正态变换、孔隙度分布变差函数分析,以单井孔隙度解释结果为基础数据,以建立的三维岩相模型为控制条件,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和协同克立金方法建立了粗面岩三维。

隙度分布模型,经模型三维可视化分析,提取孔隙度的三维展布特征为该区储层合理的勘探與开发奠定基础。

4 结论
本文主要联合应用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三维孔隙度建模技术预测科尔康地区沙海组含油砂体的分布分布范围,从预测结果来看,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形成的扇体为三角洲扇体,部署区砂体的厚度与白2块砂体厚度相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