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漫画型作文讲评

高考漫画型作文讲评

目前中国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从事农、工、商的 现象日趋严重。一些报纸也在疾呼,希望有关部门 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此种现象蔓延。 在一些城市,来自农村的十二三岁的小贩并不 乏见。在有的农民建筑队中,童工比例竟高达四分 之一。据江西一个乡的调查,该乡15岁以下的“娃 娃农民”就有181人,帮父母做生意的“小商人”
【范文1】吻痕掌印,莫唯分数论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 印,只因差几分。考得好,家长、学生喜 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 ;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 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对当下教育 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 (引: 对比鲜明)
考得好受到奖赏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得不好受到惩罚 也无须指责,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 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分分计 较,不能少考两分,就暴跳如雷,如丧考妣。 其实人的成长,是以完整人格培养作为终极 目标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若 将分数作为评价人好歹的唯一标准,那么其 后果是不堪的。(议1:不唯分数)
课标1卷:漫画内 容解读
从漫画上来看,整体体现 出了两种不同的学习层次 的学生,在获得不同的学
分数

• 满分 • 未满分
奖惩
两种
• 欣喜/赞扬 • 沮丧/批评
习分数时所受到的待遇 (或自我的内心感受)。

• 不及格 • 及格
两种
• 沮丧/批评 • 欣喜/赞扬
作文立意
(一)分数问题。 1.“考满分的就被奖励,考55分的就被惩罚”: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立意①:教育学生(孩子),奖罚不能只看分数。 立意②:满分并不代表完美。 立意③:分数不及格并不代表其他也不及格。 立意④:教育不只是只有分数;分数不是衡量教 育唯一尺子。
就有41人。
反映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儿童弃学 经商的现象。
正面立意
• 将书本还给孩子 • 知识,生命的源泉,民族的血脉 • 舍弃读书, 商场更输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 意义。
讽刺了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
正面立意
人格理应高于钱财
• 相应观点: • 1、教育——怎样撑起我们的明天 • 2、必须真正重视教育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只不过是个例。是的, 一件揪心事件地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但一个 人从小接受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从学校到 家庭,从个体到群体,唯“分”是从,自然忽视 或淡化了其品行的矫正与培养。“分”数的晕轮 效应,让学习优者自小占尽先机,人们怎能不对 “考分”趋之若鹜呢?这与当下追求GDP是一个道 理,当一切以GDP为重要政绩时,就自然出现了 “求富不仁”,环保弱化的现象。(联:)
2.“考了满分就奖励,退步到98分就被惩罚”: 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立意⑤:对学生(孩子)不要苛求完美。 立意⑥:对于受教育者来说,退步更需要理解。 立意⑦:教育者不能只关心分数的变化。 3.“考了55分就被惩罚,进不到61分就给奖励”: 这样的做法似乎有合理之处。 立意⑧: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进步确实需要 鼓励。 立意⑨:要懂得欣赏学生(孩子)的进步。 立意⑩:及格事小,鼓励事大。 (⑧⑨⑩三条立意,脱离材料的整体,与漫画 的中心主旨有违逆,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二)奖罚问题。 4.“奖励就亲吻”:这样的做法要慎重。 立意⑪:爱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过于简单化。 立意⑫:欣赏不能变得太功利。 立意⑬:赞赏也要看情况。 5.“惩罚就掌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立意⑭:惩罚不能简单粗暴。 立意⑮:暴力教育要不得。
(三)教育问题。 7.“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分数不能 成为奖惩的标准和依据。 立意⑰:教育者要有科学全面的评价观。 立意⑱:教育者要注重全面而多元化的培养人 才方式。 (四)教育者问题。 立意⑲:教师也要接受再教育。 立意⑳:父母培训迫在眉睫。 (五)学生(孩子)问题。 立意21 :受教育者要全面发展。 立意22 :学生(孩子)的喜与忧谁来决定?
高考作文评分附加细则: 1.写满600字,结构完整才能评36分,不满600 字不及格。 2.写500-580字的评25分—30分左右。 3.写300字以上500字以下按16分—24分评。 4.写300字以下(13行)每行1分+标题2分。 5.全部抄试卷阅读材料的只给5分,抄一段写一 段的把抄的去掉,按写的打分,扩写材料的一般 打36分—42分。 6.52分—54分的样卷的差别。同样三个事例,有 陈例和新例之分。 7.①暗扣文章主题(指虽没有直接提及材料,但 内容切合材料寓意):43分—52分;②完全与 材料无关,但却是一篇独立立意的文章,18分— 36分;③涉及材料但立意与寓意背道而驰的,打 30分;④完全套作的不能超40分(含独立完成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寓意
讽刺现实生活中没有原则 立场、缺乏是非标准的人;尤 其对那些长于逢迎、弄虚作假、 把工作中的失误巧饰为成绩的 人和事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寓意
讽刺了那些“这山望着那 山高”,只知羡慕,不能脚踏 实地把握自己位置的人。
• 距离产生美 • 玫瑰花香沁人心脾,撷取它,却只会留下一 道带刺的伤;群星闪烁装点苍穹,走近它,却只 能看到一堆坑坑洼洼的宇宙乱石。 • 泰戈尔有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 •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 在对岸。” •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 对岸。” • 是的,因为距离,我们看到了隔岸的美丽。 距离产生美,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你看到事物完美 的一面。 •

距离可以激发人的憧憬之心。我们醉心于尼采那振 臂高呼的豪迈,醉心于查拉图斯特拉的鸿篇巨制,醉心 于那跌宕于梦与醉之间的美丽的生命弧线,是因为时代 的距离让我们领略到尼采的疯狂与旷世脱俗,同时也让 我们看清前方尼采所构建的巨大魔圈。然而若身处于那 个飘摇的年代,与尼采的零距离接触,只会让你看到一 个蓬头垢面满口胡言的疯子。是距离,让我们看到了尼 采使世界战栗的伟大。 • 没有距离,只能让你更多地注重背后的阴影,过分 亲近只会招惹反感。没有距离的接触,你只能看到索尔 仁尼琴笔下士兵残杀囚犯的暴行;只会看到卡夫卡那双 惊疑而神经质的双眼;只会看到纪德那可笑的同性恋倾 向;只会看到像狗一样卑微生活的狄欧根尼……

诚然,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其优缺点,但 适当的距离可以让你发现其中更让人心动的美。 若不是空间的距离,呈现在世人眼前的蒙娜丽莎 只是一幅锈迹斑斑的老画;若不是时间的距离, 我们也无法为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相 会而动情;若不是心灵的距离,我们也不会觉得 柏拉图式的爱情如此唯美动人…… • 正如漫画所示,距离让老人惊羡于艺术品的 精美,然而没有距离却只能让他看见它的阴影。 距离产生美,何妨保持适当距离,去领略玫瑰花 香,去欣赏群星闪烁。
A写漫画议论文与读后感相似,引议联结。
• 1、引要简洁,就是引用材料,引用不是照抄, 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 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 2、议要多一些, 同时要有事例辅助,利用材 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 来。 • 3、 联,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联系 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 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 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 4、结,收尾,总结全文,当然是要精简,宜 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

没有距离,你的双眼将会暗淡无神,你或 许只能看到事物背后的阴影,却忽略了正面的光 环。 • 何妨保持适当的距离,读他一个完美无瑕。 太远的距离会隔离美,因为它会阻断我们欣赏美 的视线;太近的距离会扼杀美,因为它让我们过 分注意到他人的缺点。所以,我更愿意把旭日阳 刚的人生读到兔年春晚,让那一份真情永无止境 地涌进我心里;我更愿意把李阳的形象固定在屏 幕和课堂上,那是个为英语疯狂、为工作痴迷的 形象,而非残酷家暴的实施者;我更愿意品读海 德格尔的哲学人生,去领略那《存在与时间》的 波澜壮阔。 •
• • • •
相应观点: 1、应试教育可以休矣 2、教育必须重视个性 3、救救孩子
• 相应观点: • 1、抓住机遇,付诸行动 • 2、改革必须抓住机遇,实实在在地干, 而不要做无谓的争吵和空谈


寓意:讽刺不接受新事物的人。
寓意
批评人类对地球环境的 破坏。
寓意: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要脚踏实 地,在摸索中前进。
表意
找对象:一锅茶叶蛋,一摞教科书,一张宣传报。
抓细节: 理关系:
宣传报上遍布错字;小文盲,生意好 书烧了煮茶叶蛋
寓意
作者思想感情: 否定
由画面到生活
书—知识;蛋—利益;书被烧、错字连 篇—知识贬值;读书真的无用吗?知识 真的贬值吗?反映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 儿童弃学经商的现象。
1988年3月19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摘发了 《中国新闻》的一篇报道,题为《我国农村“童农、 童工、童商”多》。 报道说:
Hale Waihona Puke 4、写(构思成文)根据要求联想,综合构思成文。
• 1、引 画面上是两个人抬着一位医生十万 火急地走向“良心抢救室”,那位医生张 着嘴大喊:“我没有病!” •2 联 漫画折射现实生活的热点和焦点。 本画所讽刺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也不鲜见。 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对百姓从来就不讲良 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就是他们的 写真。有的商人以次充好,坑蒙拐骗,无 所不用其极。有的子女虐待老人,不承担 赡养父母的义务。漫画讽刺的不仅仅是医 生,为官者,为商者,为人幼,为人长, 为人师者,等等,恐怕程度不同地都会有 像此位医生一样,没有发现自己有病,或 者即使发现也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 •
其次“唯分数论”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失衡。 长期片面的以分数评价学生,就像一个人刻意锻 炼身体的某一个肢体,这一肢体健硕无比,可其 余的孱弱萎缩,极不协调。这就出现了智长德短, 知识学习是富翁,品行修炼是乞丐。这样的例子 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复旦大学研究生 林森浩,学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投毒杀害自己 的同学,害人害己,让多少人嗟声长叹。 (议3: 危害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