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详细版.ppt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详细版.ppt
呈新月状。脾脏密度均匀,CT值低于肝脏,与 胰腺近似。大小、长度不超过5个肋单元(一肋 单元等于一个肋间或肋骨断面)。
脾密度低于肝,均匀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 匀。
优选
8
优选
9
脾脏正常强化
优选
10
优选
11
脾脏异常CT表现
脾大小的异常: 脾密度异常:
副脾
优选
12
优选
13
脾脏大小异常
边缘不清,增强后境界较清。 淋巴瘤脾浸润者可见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须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优选
32
脾淋巴管瘤(splenic lymphangioma)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 张。又称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 见于身体的软组织部位。
病因分类:外伤、自发性、医源性
优选
22
优选
23
临床表现
左下胸壁的挫伤 左下肋骨折表现 左上腹疼痛和肌紧张 左肩胛区疼痛 血腹(包膜下出血无血腹) 出血性休克
优选
24
影像学表现
腹部平片 -B超-首选 -CT
优选
25
优选
26
脾囊肿(splenic cyst)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分真性、假性。 假性囊肿常见,与外伤、胰腺炎有关。 CT表现典型,圆形,界清的水样低密度灶,无
强化。单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脾包虫囊肿有一定特征性(囊壁囊内钙化、母肿。 需与囊性肿瘤鉴别,后者可见不规则壁厚、壁强
化、壁结节等。
优选
27
脾囊肿
优选
28
胆结石、脾多发囊肿
优选
29
脾囊肿并钙化、 肝内胆管结石、 脂肪肝
优选
30
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
是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
腹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 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病理学变化为贫血性梗死。
病灶常为多发,表现为尖端朝向脾门的楔状分布。 有时脾梗死还可伴发脾内出血。
可以无临床症状,亦可以引起左上腹痛。
优选
40
脾梗死CT表现
①多发生于脾前缘处近脾门的方向,为低密度区。 ②梗死灶呈三角形或楔形,底近脾的外缘.尖端面
向脾门。 ③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楚.脾密度增高而梗死灶不
表现为脾大。 【脾大标准】 厚度超过4cm,脾外缘大于5个肋单元,下缘超过肝下缘。 【脾大病因】 炎症性 淤血性 增殖性 肿瘤性 寄生虫性 胶原病性
优选
18
优选
19
脾肿大
优选
20
脾肿大
优选
21
脾破裂
1.发生率 40-50% 2.损伤形式:爆裂 脾门撕裂 断裂
病理分类: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真 性破 裂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
优选
1
脾脏的解剖
1、大小、重量、形状 、位置、脾切迹、毗邻 、位置、韧带、脾门 2、脾脏的血管
优选
2
1 人体最大的淋巴 器官,脾个体差异 较大,成年人的脾 长约10cm~12cm ,宽6cm~8cm, 厚3cm~4cm 2 正常人脾重100250g. 3 位于左季肋深部 ,9-11肋 4 韧带:胃脾韧带 ,脾肾韧带,膈脾 韧带,脾结肠韧带
优选
35
脾淋巴瘤
优选
36
脾转移瘤
例:女56岁,子宫颈癌, B超示肝内低回声区,怀 疑肝转移癌。
平扫肝右叶及脾门区有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边缘不清,密度尚均匀(上),增扫病灶 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
CT诊断:1) 肝、脾转移瘤 2) 脾脏淋巴瘤
优选
37
脾转移瘤
优选
38
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 内见粗大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 后瘤壁及间隔强化,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 长T1、长T2的病变。
优选
33
脾淋巴管瘤
优选
34
脾非何杰金淋巴瘤。CT平扫(上图) 示脾内三个低密度灶,增强扫描(下 图)病灶境界清楚。
优选
14
脾脏密度异常
优选
15
脾脏正常MRI表现
脾脏的T1,T2弛豫时间比 肝脏长
信号:T1WI低于肝、 T2WI高于肝
脾脏信号均匀
优选
16
脾脏异常MRI表现
MRI不如CT显示满 意。
单纯脾大无信号改 变。
肿瘤—局限性T2WI 高信号(正常脾 T2WI稍高信号)
优选
17
脾弥漫性疾病
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也可为邻近脏器侵犯。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脾大+脓肿(环征),发现气泡或
液平有特征性。
优选
39
脾梗死(Splenic infarction)
引起脾梗死的疾病常为二尖瓣疾病、骨髓增生性 疾病、动脉炎、脾动脉瘤、动脉硬化等疾病。当 有门静脉高压等导致的脾肿大时,更易出现脾梗 死。医源性现多见。
优选
31
脾淋巴瘤(lymphoma of spleen)
分原发性和淋巴瘤脾浸润,大部分为后者。 可以为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分型:弥漫性脾肿大型(无肿块)、粟粒型(直径
小于5mm小结节)、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 弥漫性脾肿大型、粟粒型CT难显示结节,仅表现脾大。 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表现为脾大+低密度结节灶;
脾窦—血窦,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脾脏通 路,有不少巨噬细胞。 占三分之二 5.边缘区:红白髓交界,是脾内首先捕获、识别抗 原的区域,是引发免疫反应的重要部位 。
优选
6
脾的生理功能: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及毁血 3. 免疫功能 4. 其他功能:如产生VIII因子。
优选
7
脾脏正常CT表现
位于左上腹,膈面及胸壁侧光滑,脏面不平。
优选
3
脾的血循环: 腹腔动脉→脾动脉→脾叶动脉→脾段动脉→ 小动脉→终末动脉 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 脾静脉→门静脉
优选
4
脾的淋巴引流
汇入脾门淋巴结→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优选
5
脾脏的组织结构
被膜、小梁、白髓、红髓、边缘区 1.被膜:较厚,大部分表面覆有浆膜 2.小梁:被膜和脾门结缔组织伸入脾脏实质形成 3.白髓:脾内小动脉周围,淋巴细胞 4.红髓:脾索—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