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胶束
第五节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 聚合物胶束、纳米乳、 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
一、定义
• 聚合物胶束 聚合物胶束(polymeric micelles)是由合成的 是由合成的 是由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 自组装形成的一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 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的胶体溶液。 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
(三)稳定性
• 纳米乳通常是热力学稳定系统,有些纳米乳在 纳米乳通常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贮存过程中也会改变,即粒径变大,个别的甚 贮存过程中也会改变,即粒径变大, 至也会分层。 至也会分层。 • 亚纳米乳在热力学上仍是不稳定的,在制备过 亚纳米乳在热力学上仍是不稳定的, 程及贮存中乳滴都有增大的趋势。 程及贮存中乳滴都有增大的趋势。 • 亚纳米乳稳定性考察项目 是否分层、乳滴粒 亚纳米乳稳定性考察项目:是否分层 是否分层、 径分布,也可对电导、粘度、 电位 电位、 值及 径分布,也可对电导、粘度、ζ电位、pH值及 化学组成(药物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 化学组成(药物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 1. 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2. 加速试验 3. 常温留样考察
2.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5)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是非共价键结合,因此 )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是非共价键结合, 易与载体分离,进入体内可以在指定部位完 易与载体分离, 全释放出来; 全释放出来; 6)药物被包封于脂质体中,能够降低药物毒性, )药物被包封于脂质体中,能够降低药物毒性, 增强药理作用。 增强药理作用。 7)脂质体制剂能够降低药物的消除速率,延长 )脂质体制剂能够降低药物的消除速率, 药物作用时间,起到缓释、 药物作用时间 ,起到缓释、增加药物的体内 外稳定性的作用。 外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亚纳米乳形成的因素: 影响亚纳米乳形成的因素:
1.稳定剂的影响: 稳定剂的影响: 稳定剂的影响 • 稳定剂可增大膜的强度、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稳定剂可增大膜的强度、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电位绝对值升高, 使亚纳米乳的 ξ电位绝对值升高,有利于亚纳 电位绝对值升高 米乳的稳定。 米乳的稳定。 2.混合乳化剂的影响 混合乳化剂的影响 • 单独使用一种乳化剂时,不能得到稳定的乳剂, 单独使用一种乳化剂时,不能得到稳定的乳剂,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可在油-水界面形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可在油 水界面形 成复合凝聚膜,进而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成复合凝聚膜,进而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2.合成乳化剂 2.合成乳化剂
• 合成乳化剂一般都有轻微的溶血作用,其溶血 合成乳化剂一般都有轻微的溶血作用, 作用的顺序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作用的顺序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 烯脂肪酸酯类>聚山梨酯类;聚山梨酯类中, 烯脂肪酸酯类>聚山梨酯类;聚山梨酯类中, 溶血作用的顺序为:聚山梨酯20 溶血作用的顺序为:聚山梨酯20 >聚山梨酯 60>聚山梨酯40 聚山梨酯80. 40> 6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80.
一、定义
•纳米乳 纳米乳(nanoemulsion)是粒径为 是粒径为10~100nm的 纳米乳 是粒径为 的 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 其乳滴多为球形, 大小比较均匀, 统 , 其乳滴多为球形 , 大小比较均匀 , 透明 或半透明, 或半透明 , 经热压灭菌或离心也不能使之分 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 层,通常属热力学稳定系统。 • 亚 纳 米 乳 (subnanoemulsion) 粒 径 在 100~500nm之间,外观不透明,呈浑浊或乳 之间, 之间 外观不透明, 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加热灭菌, 状,稳定性也不如纳米乳,虽可加热灭菌, 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 但加热时间太长或数次加热,也会分层。
(二)自乳化 •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s,SEDDs)自身包含 自身包含 一种乳化液,在胃肠道内与体液相遇, 一种乳化液,在胃肠道内与体液相遇, 可自动乳化形成纳米乳(O/W)。 可自动乳化形成纳米乳 。
三、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一)形成机理 1.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机理相似, 1.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机理相似, 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机理相似 但是由于聚合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小, 但是由于聚合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小, 且其疏水核心更稳定, 且其疏水核心更稳定,故聚合物胶束可以经稀 释而不易解聚合。 释而不易解聚合。 2.因而可以用作药物载体。 2.因而可以用作药物载体。 因而可以用作药物载体
(三)修饰纳米乳
• 用聚乙二醇 ( PEG ) 修饰的纳米乳可增加表面的 用聚乙二醇( PEG) 亲水性,减少被巨噬细胞的吞噬, 亲水性,减少被巨噬细胞的吞噬,明显延长在血 液循环系统中滞留的时间,称为长循环纳米乳。 液循环系统中滞留的时间,称为长循环纳米乳。
五、亚纳米乳的制备 • 亚纳米乳常作为胃肠道给药的载体,其 亚纳米乳常作为胃肠道给药的载体, 特点包括:提高药物稳定性、 特点包括:提高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 作用、提高体内及经皮吸收、使药物缓 作用、提高体内及经皮吸收、 控释或具有靶向性。 释、控释或具有靶向性。
LUVs (0.1-1µm)
小单室脂质体
SUVs (0.02-0.08µm)
MLVs(多层磷脂双分子层膜 多层磷脂双分子层膜) 多层磷脂双分子层膜
多室脂质体(1-5 µm)
SUV 20-100nm
LUV 100-50体的作用特点
1) 制备工艺简单,一般药物都较容易包封在脂 制备工艺简单, 质体中; 质体中; 2) 水溶性及脂溶性药物都可包裹在同一脂质体 中,药物的包封率主要与药物本身的油水分 配系数及膜材的性质有关; 配系数及膜材的性质有关; 3) 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毒性小,并且脂质体对人 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毒性小, 体无免疫抑制作用; 体无免疫抑制作用; 4) 在体内使药物具有定向分布的靶向性特征, 在体内使药物具有定向分布的靶向性特征, 包括:被动靶向、物理和化学靶向、 包括:被动靶向、物理和化学靶向、转移靶 主动靶向; 向、主动靶向;
• 如多糖类的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及明胶、白蛋 如多糖类的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及明胶、 白和酪蛋白、大豆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等。 白和酪蛋白、大豆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等。 •优点是无毒、廉价,缺点是一般都存在批间差 优点是无毒 廉价,缺点是一般都存在批间差 优点是无毒、 对大量生产很不利。 异,对大量生产很不利。其产品的差异可能在生 产的当时不显著,但几个月之后就明显了, 产的当时不显著,但几个月之后就明显了,有许 多都可能受微生物的污染( 多都可能受微生物的污染(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 菌)。
(一)亚纳米乳的制备与影响因素
• 一般亚纳米乳要使用两步高压乳匀机将粗乳捣 一般亚纳米乳要使用两步高压乳匀机将粗乳捣 两步高压乳匀机 并滤去粗乳滴与碎片, 碎,并滤去粗乳滴与碎片,使纳米乳的粒径控 制在比微血管(内径4μm左右 小的程度。 左右) 制在比微血管(内径4μm左右)小的程度。 • 如果药物或其他成分易于氧化,则制备的各步 如果药物或其他成分易于氧化, 都在氮气下进行,如有成分对热不稳定, 都在氮气下进行,如有成分对热不稳定,则采 用无菌操作。 用无菌操作。
3. 助乳化剂
• 助乳化剂可调节乳化剂的HLB值,并形成更小 助乳化剂可调节乳化剂的HLB值 调节乳化剂的HLB 的乳滴。助乳化剂应为药用短链醇或适宜HLB 的乳滴。助乳化剂应为药用短链醇或适宜HLB 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正丁醇、乙 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正丁醇、 二醇、乙醇、丙二醇、甘油、聚甘油酯等。 二醇、乙醇、丙二醇、甘油、聚甘油酯等。
三、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二)制备方法 1.自组装溶剂蒸发法 1.自组装溶剂蒸发法 2.透析法 2.透析法 3.乳化3.乳化-溶剂挥发法 乳化 4.化学结合法 4.化学结合法
四、纳米乳的制备
(一)纳米乳的形成条件与制备步骤
1.纳米乳的形成条件 1.纳米乳的形成条件 需要大量乳化剂: (1)需要大量乳化剂:纳米乳中乳化剂的用量一 20%~30%, 般为油量的 20%~30%,而普通乳中乳化剂多低于油 量的10% 10%。 量的10%。 需要加入助乳化剂: (2)需要加入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可插入到乳化 剂界面膜中,形成复合凝聚膜, 剂界面膜中,形成复合凝聚膜,提高膜的牢固性和 柔韧性,又可增大乳化剂的溶解度, 柔韧性,又可增大乳化剂的溶解度,进一步降低界 面张力,有利于纳米乳的稳定。 面张力,有利于纳米乳的稳定。
2.合成乳化剂 2.合成乳化剂
离子型 非离子型 • 纳米乳常用非离子型乳化剂, 如脂肪酸山梨坦 纳米乳常用非离子型乳化剂 , 亲油性) 聚山梨酯(亲水性) (亲油性)、聚山梨酯(亲水性)、聚氧乙烯脂 肪酸酯( 亲水性)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肪酸酯 ( 亲水性 ) 、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 聚 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 蔗糖脂肪酸酯类和 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 、 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单硬脂酸甘油酯等 。 非离子型的乳化剂口服一 般没有毒性,静脉给药有一定毒性。 般没有毒性,静脉给药有一定毒性。
二、常用载体材料
聚合物胶束的载体材料: 聚合物胶束的载体材料:
通常用合成的线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通常用合成的线形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亲水段材料: 亲水段材料:PEG,PEO,PVP 疏水段材料: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 疏水段材料:聚丙烯,聚苯乙烯, 基酸,聚乳酸, 基酸,聚乳酸,精胺或短链磷脂等 稳定的聚合物胶束, PEG段分子量通常要求 稳定的聚合物胶束 , PEG 段分子量通常要求 1000-15000之间 之间, 在1000-15000之间,疏水段与此相当或稍小
(二)常用的附加剂 • 附加剂用于调节生理所需的 值和张力。 附加剂用于调节生理所需的pH值和张力。 值和张力
pH调节剂:盐酸、氢氧化钠 pH调节剂:盐酸、 调节剂 等张调节剂:甘油 等张调节剂: 稳定剂:油酸及其钠盐、胆酸、脱氧胆酸及其钠盐 稳定剂:油酸及其钠盐、胆酸、 抗氧剂及还原剂:维生素E 抗氧剂及还原剂:维生素E或抗坏血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