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说课稿课件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 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 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 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
二、学情分析
由于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接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明显 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与测量 高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根据具体情况想出 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人:
高
h
O
r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九义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第一部分 《圆锥的认识》,圆锥是小学阶段认识的九个立体图形之一。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 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 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 关的,可以把圆柱的高和底不改变的情况下,削成最大圆锥体, 通过这一点可以利用正迁移的规律由圆柱的体积推出圆锥的体 积,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起 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 挖掘,本节课主要用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首 先让学生根据学具触摸探究圆锥的特征。然后 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测量高的方法。然后 让体会新知,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
四、教学手段 本节教学时教师准备圆锥形物体一个, 圆锥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锥 型实物,一块平板,一把直尺。教学手段化 静为动,形象地展现了高的平移,圆锥侧面 展开等难以讲述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直观 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1、新课导入。
由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说出圆柱体的 特征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圆柱,高,圆柱有 多少条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直接导入,上 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新认识一种 形体——圆锥来进入新授。便于学生运用已 学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2、探索新知
首先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 下它和我们所学圆柱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先自己操作、观察, 再把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在小组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圆锥有 一个顶点,一个侧面是曲面,一个底面是圆形。说明:从圆锥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并利用学具,同桌互指圆 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用字母o,r,h分别标出底面圆心, 半径和高,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 锥的高,圆锥的高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反馈练习。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得到提高,个性得到 发展,我设计出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的练习。 1)、出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找出圆锥。 2)、说一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3)、用硬纸做一个圣诞老人的帽子,再量出它的底 面直径与高各是多少?
4、总结
让学生来总结本课的知识或 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它们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其次动手实践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如何测量圆锥 的高,并用学具合作测量圆锥的高。想一想: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先 独立思考,再交流,合作实践寻找测量高的 方法(如将圆锥物体从中间劈开等方法), 让学生比较方法的实用性,还是书中平移的 方法好。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多选择实用, 便捷的方法。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