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说课课件
“有理数的除法”是同学们学习有理数运算的 第四种运算,它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 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法的混 合运算,以及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刚学过的
有理数的减法、乘法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有理数
的除法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 同时又对今后正确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重要作用.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例2.化简下列分数:
(1)
12 ; 3
24 (2) 16 .
例3.计算:
(1) 24 6 6; (2) 3.5 7 3 .
7
8 4
5、课时小结,反思提高.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
数. a b a 1 b 0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理数除法的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合 作交流的意识,体验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3点 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3点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手段
教法分 析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去自己探求、发现得到 新知.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 指导思想,采用探求,发现,讲练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 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并及时点拨,使学生 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 ? 6
2 3 6
6 2 3
6 1 3
2
6 2 6 1
2
试一试
填空:
8 2 8 1 ;
2
6 3 6 1 ;
3
6 3 6 1 ;
3
6 3 6 2 .
2
3
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6 2
6
1 2
除号变成乘号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练 习 : 填 例2 空
例3 例1
作业
五、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 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 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 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教师只是学生学 习的引导者,知识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的原 则设计的.
学法分 析
突出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自 己动口、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得.学生在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总结有理数除法 法则.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类比的方法扩 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 形象直观的展示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彩色粉笔: 强调重点,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十节
有理数的除法
内江市东兴区椑北小学 罗俊祥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的除法”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第二 章第十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有理数除法的法则 和运算.
b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 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转化类比的思想
6、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掌握有理数的两个法则.
2、必做题 P61习题2.10 3、选做题 P81AB组组176,8
4、预习下节内容.
四、板书设计
§2.10有理数的除法
一、倒数的 概念 二、法则 三、法则
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和法则,初步掌握有 理数除法的运算,并了解倒数在有理数中的运算.
2、能力目标
通过寻找除法运算向乘法运算转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进一 步了解将新问题转化成老问题,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的学习 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感知数学 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用字母表示:
a b a 1 b 0
b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例1 计算:
(1) 18 6 ;
(2) 1 2 ; 5 5
(3) 0 8; (4) 6.5 0.13 .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 把绝对值相除.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 零.
三、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课后总结 变式训练 巩固练习 探索新知 复习导入
1 、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是什么?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理数减法的学习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 b a b
减法和加法互为逆 运算!
2、 探索交流,讲授新知.
6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