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免疫检验 第十四章 细胞因子的检查
免疫检验 第十四章 细胞因子的检查
有评价作用。
感染性疾病、免疫炎症、移植排斥反应:TNF、IL-1、IL-
6、IFN-γ 肝脏损伤的两种炎症介质:TNF、IL-6 活动性结核:IL-4 ↑,IFN-γ 及IL-2 ↓ 结核性胸膜炎: IFN-γ 及IL-2 ↑,IL-4 ↓ 类风湿关节炎: TNF、IL-1、 IL-6、IL-8、MCP-1 ↑ 溃疡性结肠炎:IL-15 ↑ 哮喘:IL-5 ↑
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活性。
趋化因子的生物学特性
1、趋化移行效应:趋化单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行
2、不但能使免疫细胞向感染部位移行,也可促使天
然免疫应答向获得性免疫应答的转变。
3、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T、B细胞的分化发育中起重
要作用。
4、不同极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
第三节 细胞粘附分子与细胞粘附分子受体的 特性与功能
第二节 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的特性与功 能
趋化因子:
8 ~12kD 已发现50余个成员 根据结构中C的位置、排列方式和数量,分C、CC、CXC、 CXXXC四类。是细胞因子中唯一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 的超家族成员。 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具有对中 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
结果与所用的抗体来源及亲和力有很大的关系
敏感性相对较低 标本中细胞因子的可溶性受体,会影响特异性
抗体对细胞因子的结合
四、其他检测技术
偏振荧光检测技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发光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分子测定的临床应用
细胞因子的测定主要应用于: 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 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估 临床疾病治疗效果的监测和指 导用药 疾病预防
保 证结果的特异性
(三)细胞因子的联合检测
意义: 举例: T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分泌相应细胞因 功能:IL-1、 IL-2、IFN-γ和GM-CSF
子的 Th1/Th2细胞平衡状态:IL-2、IL-4、IL-10和
IFN-γ
二、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一)细胞因子检测在特定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1.分离和培养待检细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测定: 胞 2.细胞固定、破膜 3.封闭非特异性结合 基本步骤 位点 4.染色与分析
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或细胞因子受体? 区分不同分泌特性的细胞亚群: Th1细胞 Th2细胞 IFN-γ IL-4
三、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
一、ELISA方法
1. 双抗体夹心法 2. 双位点一步法
标本: 1.血清、血浆、关节液、胸腔液、脑脊液、腹 腔液
2.细胞体外培养后的培养上清液
ELISA
特异、简便 易于推广和标准化等优点 可同时检测大量标本且试验废弃物便于处
理
细胞因子测定的首选方法
敏感性偏低 不能判断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二、流式细胞分析法
第十四章 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 因子检测及应用
细 胞因 子
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及部分基质细胞分泌的、主要介导和调节 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中均发 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发生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 的膜表面糖蛋白。 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 答、伤口修复、凝血与血栓形成、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 要作用。
1、整合 素家族 5、可溶性 粘附分子 2、免疫球 蛋白超家族
分类
4、钙粘蛋 白家族
3、选择 素家族
1、整合素家族
整合素家族最初是因此类粘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 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 而得名。
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免疫系统以及神经 系统和其它生物学系 统中,许多参与抗原 识别或细胞间相互作 用的分子,具有与Ig 相似的结构特征,即 具有1个或多个Ig样 或样结构域。这些种 类繁多、分布广泛、 识别功能多样的分子 称之为免疫球蛋白超
(二)标本的适当选取
常用临床标本:抗凝全血并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血清或血浆 炎症局部细胞因子的水平:局部分泌液
细胞因子或粘附分子的细胞内定位检测:相应细胞
相应细胞因子的基因和mRNA表达:相应细胞 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标本进行动态观 测 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注意待检细胞的活性和状态,以
6.网络性: 多CK互相平衡
B
活化、 增殖、 分化
多效性 pleiotropy
IL-4 胸腺细胞
增殖
增殖 肥大细胞
重叠性 IL-2、 redundancy IL-4、 IL-5
B
均有刺激B细胞 增殖的功能
协同性 synergy
IL-4 + IL-5
B B细胞
更有效地诱导 IgE类别转换
拮抗性 antagonism
(U/ml)表示 有助于细胞因 子检测的活性 作用 刺激细胞增殖或集落形成的活 性维持细胞生长和存活的特性 抑制细胞生长或破坏细胞的效 应促进细胞趋化或抗病毒作用
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
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不高 操作繁琐
易受干扰
免疫学测定法 ELISA 流式细胞分析法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
第四节 临床常用的测定方法
生物学测定法 免疫学测定法
生物学测定法分类
1.基于DNA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DNA扩增法 RNA印迹法
原位杂交法
核酸酶保护分析
2.生物活性测定法
生物活性测定法原理
根据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学活性,应用相应的
指示系统,同时与标准品对比测定,从而得知
样品中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一般以活性单位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与作用方式 与相应受体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细胞 因子可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的方式发 挥作用。
CKs的共同特性
1.高效性: 靶细胞-受体;高亲和力结合 2.多效性: 一CK多靶多效 3.重叠性: 多CK一靶一效
4.协同性: 一CK强化它CK
5.拮抗性: 一CK抑制它CK
ELISPOT
基
1个斑点代表
1个细胞因子 分泌细胞, 斑点的颜色 深浅程度与
本
原
理
细胞分泌的
细胞因子量 相关。
优点:
ELISPOT方法学评价
特异性高 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依赖细胞株 影响因素较少且易控制,重复性好,方法容易 标准化。 缺点: 所测定的只是细胞因子的蛋白含量,与其生物 活性不一定呈正比
胞提呈的抗原后,如缺乏粘附分子提供的辅助刺激
信号,则T细胞的应答处于无能状态。
(二)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 附
(三)介导淋巴细胞归巢
• 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 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
巴器官归巢,
继而经淋巴管、
胸导管进入血液
进行淋巴细胞再
循环,以及淋巴 细胞向炎症部位 渗出。
(二)粘附分子检测在特定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E-钙粘素:表达缺失,提示胃腺 癌及其分化程度的早期辅助诊断; 突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CD44:高表达,提示肿瘤转移
三、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TNF-α:自身免疫性疾病 ※ GM-CSF:血液病 。 ※IFN-γ:肿瘤
思考题
1.细胞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的特性是什么?可分为 几类? 2.细胞因子生物活性测定法的种类,各用于哪些细 胞因子的检测,主要优缺点?
一、临床应用原则
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异质性、功能交叉 性和多样性、来源的复杂性和组织细胞的非特 异性,决定了在进行这些分子检测时,必须对 方法选择和结果判断作出综合考虑。
(一)方法的联合应用
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
高敏感性方法:特异性的降低、废弃物难处理 活性测定方法:定性试验 基因分析法:利于细胞内定位分析、操作烦琐
3、选择素家族
选择素家族最初被称为外源凝集素细胞粘附分子 家族(LEC-CAM家族)。
4、钙粘蛋白家族
钙粘蛋白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粘附分子 家族。钙粘蛋白在维持实体组织的形成以 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选择性的相互聚
集、重排有重要作用。
5、可溶性粘附分子
一般只有胞外区,同样具有粘附 活性,检测可溶性粘附分子的增高 水平可作为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指 标。
二、 粘附分子的功能
淋巴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分子 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介导淋巴细胞归巢
(一)淋巴细胞活化的辅助信号分子
辅助受体和辅助活化信号是指免疫细胞在接受 抗原刺激的同时,还必须有辅助的受体接受辅助活
化信号才能被活化。
最为常见的提供辅助刺激信号的T细胞上粘附分 子结合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相应粘附分子有: CD4/MHCⅡ类分子、CD8/MHCⅠ类分子、CD28/CD80及 CD86、CD2/CD58、LFA-1/ICAM-1等。T细胞识别APC细
3. ELISPOT的原理、用途、与ELISA的异同是什么?
4.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因子时,需要哪些靶 细胞活化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5.如何利用细胞因子检测来判断Th1/Th2细胞平衡?
小 结
1. 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是构成免疫应答的重要物
质基础,检测这些分子可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2. 细胞因子或粘附分子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测 定法和免疫测定法两大类。 3. 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对某些 特定疾病具有诊断价值;对细胞因子治疗具有 监测和指导用药的意义;对机体的免疫状态具
IL-4
B
IFN-g
IFN-g 阻断IL-4 诱导类别转化的 作用,IL-4抑制 IF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