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历史课堂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历史课堂

让多媒体技术走进历史课堂
摘要:传统的历史课以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历史的时代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很难体现出来。

网络信息走进课堂,让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地运用图片、实况录像、图表等形象化传播载体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信性。

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必要。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时,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统一的原则、讲求效率的原则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注意量与质的问题和主体与主导的问题,才能把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工具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203-01
传统的历史课以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历史的时代性和鲜活性的特点很难体现出来。

网络信息走进课堂,让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地运用图片、实况录像、图表等形象化传播载体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信性。

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必要。

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历史课教学一般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学习效率不高。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时,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难于理解,不感兴趣。

我用flash做了一个小课件,设计了一个“看谁跑得快”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几个人在一起赛跑,一个人穿的鞋比脚大,一个人穿的鞋比脚小,另一个人穿的鞋正合适。

请问:谁跑得快?学生很快知道了穿鞋合适的人跑的快。

进而我又提问,这是用脚和鞋的关系比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鞋小代表生产力关系的落后与生产关系,鞋大代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进步呢?学生很快就回答上来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请举出“鞋大”和“鞋小”的例子。

学生热烈讨论,然后举出,例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从总体上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鞋小);例二: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等也会障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鞋大)。

如果没有前面的小课件,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这么快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惟一任务就是“执行”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是课堂的主体。

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学会检查和反思自我,但现在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已成为主要的信息渠道之一,网络信息引入课堂可使学生迅速有效的收集和教学的有关的信息,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变难为易,删繁就简,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网上收集、理解资料的过程中就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审视历史,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
教学的效果。

学生求知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感性认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飞跃为质变。

历史课传统授课方法的不足,便是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图表、实况影像、图片等传播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是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的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质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地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真正懂得生产工具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的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和历史学科整合时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正确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初中学生是一个刚刚开始摆脱依赖,要求独立的群体。

他们思想不成熟,想法偏激。

网上信息资源真伪混杂,一些错误的观点也利用网络渠道传播,我们在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网络的同时,一定要正面引导,掌握教学主动权,帮助学生辨真伪。

2.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历史结合,不能把教师放在一边,更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只能是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

3.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能随便粗制滥造一个课件,就拿到课堂上使用。

这样不但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4.我们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和历史教学的整合进程,为进一步完善适合历史课教学模式努力探索。

5.完成教学目标与运用网络手段的关系。

网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资源,补充历史课教学内容,改变一些历史课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即发挥网络所特有的丰富性、形象性、生动性、互动性优势,又要防止片面的追求花样翻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时,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统一的原则、讲求效率的原则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注意量与质的问题和主体与主导的问题,才能把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工具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情报》《中学历史教学教法》
[2] 《历史教学》《河北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