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
2.如何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
2.1建设容量的控制——容积率(如何确定)
2.1.1上层次规划的指导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对片区人口及建设量的明确要求; (重庆)密度分区规划的要求
2.1.2通过分析,相对科学的制定容积率指标
基于城市整体形态的思考:中心——四周 基于环境景观的思考; 基于交通可达的思考; 基于商业集聚的思考;
(3)用地分析图(1:1000~1:2000)(对用地坡度、高程、地质、水文、风向、植被、 土壤等场地自然要素和地质灾害、水源保护区、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机场、气象 站等各类影响城市建设的限制性要素进行分析。旧城区应对建筑质量进行评定,并单 独出图) (4)土地适应性评价图(1:1000~1:2000)(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将用地 按现状保留地区、可改造地区、新发展地区、禁建区和控建区进行划分,说明各自的 用地面积及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
(5)用地规划图(1:1000~1:2000)(在现状地形图上,标示出各类规划用地性质、 布局、地块编号,规划道路及交通设施、配套的三大公共设施及其他控制要素,标明 对环境有特殊影响的设施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范围。)
(6)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示出各类 公服设施的面积及规划用地面积、服务半径。)
2.7居住人口 2.8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配置
3.城市公共停车场
3.1城市公共停车场相关标准
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 公共停车场三类,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 0.8~1.0 m2计算。其中: 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市区宜 建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设置在坟的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主要放 货运车辆。市内公共停车场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其场址选择应符合城市 环境和车辆出入又不妨碍道路畅通的要求。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位数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车位 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了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 5%~-10%;城 市其他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40%。
(1)区位关系图 (反映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所属行政辖区及主要外部 交通联系情况) (2)用地现状图(1:1000~1:2000) (在现状地形图上,标示出各类用地范围界线 及主要企事业单位用地界线和名称,三大公共设施分布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用 地性质划分以种类为主,三大公共设施用地一般宜分至小类。)
相关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1.2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式各样 形停车场宜分成 15~20m长的段,每段应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不小 于3m; 2. 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数不得少于两个; 3. 1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应分组设置,每组应设500个停车位,并应有一对 出入口; 4. 大型体育设施和大型文娱设施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应分组布置其 停车场出入口的机动车和自行车的流线不应交叉,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接。 5.分场次活动的娱乐场所的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宜分成甲乙两个场地,各有自己 的出入口。
1.4控规体系内容
0 控制层面 控制内容 用地使用控制 土地使用 环境容量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 控 规 内 容 体 系 建筑建造 城市设计引导 市政设施配套 设施配套 公共设施配套 交通活动控制 行为活动 环境保护规定 控制指标 用地面积、用地边界、用地性质、土地使用相容性 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绿地率、空地 率 建筑高度、建筑后退、建筑间距 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其他环境要求、 建筑空间组合、建筑小品设置 给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交通设施、其他 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行政办 公设施、文娱体育设施、附属设施、其他 交通组织、出人口方位及数量、装卸场地规定 噪声振动等允许标准值、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水 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废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固体废弃物控制、其他
1.5规划控制指标的类型
1.5.1规定性指标
a用地性质 ;b用地面积 ;c容积率 ;d绿地率; e建筑密度;f建筑限高 g公共服务设施 ;h禁止开口路段; i配建车位
1.5.2指导性指标
b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要求 ; c其它环境要求
a居住人口;
1.6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表和说明书以及必要的技术研究资料。图表含规划成果图及其表格, 说明书含规划分析图,技术研究资料包括基础资料汇编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 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 和开发相衔接,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1.2主要内容
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 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 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 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 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1.7图则必须表达的内容
1.地块的区位
2.各地块的界线、地块编号、用地性质代码 3.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4.蓝线、绿线、紫线、黄线。
5.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线,道路的交叉点和变坡点控制坐标、标高,坡度、坡向、 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路缘石半径、公交站场、公交首末站、社会停车场、停 车港、限制开口路段、人行过街地道和天桥、桥梁和隧道、步行专用道和非机动 车专用道控制线。 6.大型市政通道的地下、地面及上空的控制范围。如高压线走廊、微波通道、地 铁线路、飞行净空限制区等。 7.其它对环境有特殊影响设施的卫生与安全防护距离和范围。 8.主要的自然限制要素。如不良地质地段、洪水淹没区范围等。 9.需控制的地下空间出入口和重要地下联系通道。 10.规划控制要求(应区分强制性和指导性要求),包括:A、规划对该地块用地
(7)重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图 (8)城市设计导则图(标明景观轴线、节点、地标、开放空间、视觉走廊等 空间构成元素的位置,标明建设形态分区及主要规划控制要求。) (9)城市交通规划图(道路交通图、区域交通组织图、道路交通结构图、慢 行系统规划图) (10)供水工程规划图 (11)排水工程规划图 (12)电力工程规划图 (13)通信工程规划图 (14)燃气工程规划图
相关标准《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2.4用地兼容性 商住综合用 地:R2兼容B1 居住可以兼 容部分公共设 施,但严禁其 他用地兼容居 住 重庆现行规 定:居住用地建 设量中R与B按 8:2分配
2.5禁止开口路段 一般原则: 1)道路交叉口一定范围内 2)各类用地一般不直接面向快速路、高速路直接开口; 应在分图图则中明确表达 2.6地块配建停车位
(15)管线综合图(各类公用工程管线进行规划综合,标明各类管线的相对平面 关系,标明在城市道路上的平面位置,附道路横断面上管线布置图) (16)蓝线、绿线、紫线及黄线控制图 (17)地块编号索引图
(18)地块分图图则
(19)城市设计分图图则
相关资料《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织技术规定》2011年修订试行
2.1.3旧城改造-
一般情况:拆一建三(经济分析), 特殊情况:在与管理技术规定矛盾时
2.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大,说明用地中房子盖得“满”,反之则说明房子盖得 “稀” 。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相关标准《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
2.3建筑限高与限低(檐口高度)
3.2配建停车位相关标准
3.2.1.计算方法:
配建停车位的控制一般根据地块的性质、建筑容量确定。
3.2.2.配置标准
服务半径: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用地面积,宜按当量小汽车(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 种型号车辆换算交通量的当辆车种)停车位数计算; 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²;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²; 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2.7m²;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5-1.8m²。
3.2.3停车位的下限控制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
名称 公共中心 商业中心 集贸市场 饮食店 医院、门诊所 单位 车位/100m² 建筑面积 车位/100m² 营业面积 车位/100m² 营业场地 车位/100m² 营业面积 车位/100m² 建筑面积 自行车 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3.6 大于或等于1.5 机动车 大于或等于0.45 大于或等于0.45 大于或等于0.3 大于或等于0.3 大于或等于0.3
1.2规划控制的方式
1.2.1指标量化控制
对城市一般用地的规划控制,通过一系列控制指标对建设用地进行定量控制,如 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
1.2.2条文规定控制
如用地性质、用地使用相容性和一些规划要求说明等;
1.2.3图则标定控制
规划图纸上的一系列控制线和控制点(如地块边界线、道路红线、建筑后退红线、 绿化绿线、控制点等);
1.2.4城市设计引导
通常用于城市重要景观地带和历史保护地带,通过一些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 议,设置具体的形体空间设计示意,为开发控制提供管理准则和设计框架, 如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建筑体量、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式、建筑轮廓线示 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