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生活化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教育教学领域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但是在人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这个环节中却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一切问题的产生都源于应试教育长久的影响。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他们像一颗毒瘤一样去除不尽。

而写作教学又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于是大多数教师和家长感到特别茫然,很多教师由于多种因素,只注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直接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写作能力低下。

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

于是一提写作文,学生就像条件反射似的马上产生“皱眉头”“咬笔杆”“挤牙膏”------等一系列的作文“焦虑症”、“恐惧症”。

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我潜心研究,大胆尝试作文教学的新模式,拓展写作资源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探点滴,把它写出来以与各位同仁共同切磋。

一、教师必须破釜沉舟、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实现观念的新突破。

在教学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敢于打破清规戒律,大胆的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尝试开放性作文教学模式,即作文教学要回归自然。

正如《学习与革命》一书的作者————新西兰著名的作家戈登.德莱顿提出的“用世界作为课堂”。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这句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

要创造性的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把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植根于生活,让作文内容“生活化”“趣味化”“个性化”,“掘开生活源泉,引来创作活水”,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没得写的问题。

也才能真真正正地带来作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局面。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并不能定格在学生的头脑里,尽管很多东西他们日复一日的见和做,可是由于对生活的淡漠,他们并不能从生活中积累到写作素材。

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把学生有计划地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引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感受、去体验。

让他(她)们在平凡中发现
不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体系。

真正的树立大语文观。

如指导学生写春天,可以组织学生去踏青,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去找春天。

也可以开展“大家快来给春天找(画)张相”的绘画、摄影活动。

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那些新颖奇特的题材拍摄、作画,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的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取得第一手资料,克服那些习惯性的传统方法,正由于把学生引入自然、引入社会这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他们才敏锐的发现那些别具一格的新颖题材,他们的作品中有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烟柳”“出墙的红杏”“燕飞图”等;有“春趣剧照”“吻蘑菇”“放风筝”;也有春晖写生画——“赏花灯”“观烟花”“扭秧歌”“贴窗花”“踩高跷”等。

甚至还有立意独特的反映昔日长叶开花的小树,由于人为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而惨遭夭折的“春葬”————这样课内外结合的写作素材又得益于在作文课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如果再在作文课上写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必定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写作课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写作,学会表达。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合理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并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社会的人土风情,不同民族的的风俗习惯,世间的人情冷暖,生活的五彩斑斓,个人的兴趣爱好,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一次活动,一场比赛,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素材。

要想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学生就得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学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多种校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快乐,如:校运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拔河比赛,各种体育比赛——---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心,集体精神,提高他们和别人的合作交往能力。

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可以在教室里进行的游戏,如:“木头人游戏”“吹泡泡的游戏”“贴鼻子的游戏”“农村包围城市的游戏”-------;也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如:“刨土豆比赛”“吹鸡毛比赛”“扳手腕比赛”“穿针引线比赛”“打气球比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自作灯笼”“当一天小交警”“做一天保洁员”“争做社区环保小卫士”“学雷锋的活动”。

学生定会兴趣大增,积极的参与其中,这样何愁作文没有活水,相反这样的写作素
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记得我和学生一起玩儿吹泡泡游戏后,学生写的文章是那么精彩,有个同学写道:有的泡泡像一个个小精灵到处乱飞,有的泡泡像一颗颗透明的玻璃球,有的泡泡像一窜窜晶莹剔透的葡萄,有的一窜一窜的,就像还吃的冰糖葫芦,还有“双胞胎”“三胞胎”呢!有的泡泡像一个个七彩的大气球。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原来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大作家。

他们的这些习作不过是他们观察和想象的结果。

四、有力的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学科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拓宽学生写作视野,多体验多感受。

如:在校运会上,让学生做做班里的撰稿员、宣传员;美术课后,让学生写写想象作文;数学课后,让学生谈谈游戏过程、新奇的发现;科学课后,让学生介绍介绍实验的步骤。

这些作文素材都是可以随手从生活中拈来的,学科的整合也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也是一个以前未被大家利用的一个新的领域。

五、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尽情
的驰骋。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想象作文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想象,丰富写作体裁,使学生学会创造生活。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诗、童话,小说等体裁的文章。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想、幻想、假想、梦想来写作,让这些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随想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写自己想说的话。

比如写童话,“童话是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它以拟人、夸张、象征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以幻想为其艺术形态的基本特征,以儿童为其主要读者的一种体裁”,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想象往往具有创造性,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的特点来写童话,进行编故事、讲故事,演故事,总的来说,教师应该让学生的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翅翱翔。

记得我在教学五年级《我想》这首诗后,我也让学生进行《我想》的再创作,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有个同学这样写到:
我想
我想把腿,
安在奔驰的野马上。

风吹着我的衣襟,草拂过我的裤脚。

跑啊,跑——
碧野败于脚下。

我想把手,
接在画家的胳膊上。

墨香熏陶,
颜色渲染。

画啊,画——
天下尽显笔下。

我想把我,
置于宇宙,
星际浩瀚,
奥秘无穷,
探索啊,探索——宇宙唯我独尊。

我想把我,
变成雄鹰,
北风呼啸,
凌驾云霄
飞啊,飞——
天空任我翱翔。

我想把我,
变成大海。

百川归海,
汹涌澎湃。

涌啊,涌——
力万古而扬名。

同学们的想象能力真是太丰富了,读着他写的诗,我真感觉到一种奔放,一种洒脱,一种大气。

一种涤荡胸怀的感觉。

这就是说,只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尽情的驰骋,势必会写出令人震撼的作品。

收到意想不到的写作效果。

总之,作文生活化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彻头彻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观察、体验、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更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必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