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将作文教学生活化

如何将作文教学生活化

1
如何将作文教学生活化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
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
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
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
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
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
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
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
作的兴趣。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
代脉络,让奇妙的大自然和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走
进学生的心田,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
活,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
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
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
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
生活、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
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
对话,与胸中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
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
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还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作文教
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
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
3

围美好的人和事。
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
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
学生的情操。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
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
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
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
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
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
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
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
4

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
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
的语言基础。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
由写作水平的重要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
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
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
“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
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选择使用,“活
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而且多数人写日记
事先并没有要发表的想法,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个性化的。指导过
程中切忌把写日记异化为课外的“记叙文”或“读后感”训练,
那样,学生就会觉得不堪重负。
“作文连着健康的生命,让作文与生命一样精彩!”这也
是习作生活化教学追求的境界。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
5

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
焕发作文生机,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
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构建一个“课内外相
联,学科间相融,校内外沟通”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时空,才
能让学生生命灵动,心灵健康,让习作成为学生心灵和精神的追
求,写满生命的发现、创造和感动,让他们用童心、童趣、童言
描绘五彩斑斓的生活,创造灿烂如花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