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真情抒写人生

用真情抒写人生

用真情抒写人生——写作教学的一些体会内容提要:要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写作,把写作当作情感的交流,当作内心的表白,当作个性的抒写和展示,让他们走向大自然,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放飞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

随着中、高考写作比分的增加,写作教学已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了。

可这也是语文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一点。

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呢?一、要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关心学生的心路历程。

学生是成长于不同家庭的独立个性,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老师要调动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感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体验。

使其愿意把自己的痛苦拿出来与人分担,把自己的欢乐说出来与人分享。

在我持续的启发和引导下,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和日记中向我倾诉自己的内心:“老师,今天我和父亲生气了,内心感到很后悔,可又不知道该怎样做。

终于,我想到您的话‘用笔’,于是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老师,我有好多话不敢面对您说,今天在日记中一吐为快。

”看到学生会用笔与人交流,会用笔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笔解决口头无法解决的问题了,我很高兴,说明学生已经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把写作与体验联起在一起了。

二,注重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

好多学生见写作就头疼,原因不是不想写,而是不会写,不知作文要写些什么。

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就变成一种负担。

所以,写作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

记得我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认真地写了一篇作文,等作文本发下来后,老师给了“96”分,并且批了这样的批语“如果是自己写的,很值得嘉奖……”我看了后很高兴,为了证明是自己写的,以后每次都努力去写。

这也为我以后上大学选中文系,工作了教语文打下了基础。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

作文评讲时总是极力推荐“新秀”,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实行表扬。

凡是能够表现的机会,我都会让学生试一试,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

使他们“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现在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学习,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等等套话连篇,让人读来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为文学要用情打动人,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当中,用情感打动人。

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这样写到(她有一位神经不正常的母亲)“记不清什么时候,我越来越讨厌我的母亲,我觉得她让我感到一种莫大的侮辱……”“……‘爸爸,你为有这样的妻子感到可悲吗?’‘当然不会,虽然她那样,可她毕竟陪伴我度过了十七年的日子’……”“我忐忑不安的回到房间,我怕爸爸会伤心,这时,脑海里仿佛浮现出爸爸那清瘦的面容,长满老茧的手和疲惫的身形,耳边似乎响起爸爸愤慨的责骂声:‘真没良心,她是你的母亲……’”“……我让爸爸多心了,也许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给我这个折腾,爸爸不知会怎样想,我受到良心的谴责……”。

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能这样用情的、真实的再现自己的内心,我们能不为之感动吗?我给她的批语也是毫不吝啬“每每读你的文章,我都会被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所感动,并为你感到无比的自豪……”就这样,师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师生的内心实行了交流。

试想每位同学都写出这样的文章,老师还会为改作文而头疼吗?学生还会为写作文而头疼吗?让我们在写作中,以情换情,用心交流吧!四、在写作课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

好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发怵,尤其在作文课上,他们在数着指头熬时间。

那是因为他们不动得作文不是“做”,而是自不过然的表白和流露,是内心情感的放松和发泄。

就跟痛苦时想哭、高兴时想笑一样需要宣泄,只有宣泄了,身心才会轻松。

所以,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设这种环境、这种氛围,让学生大胆的写异,破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像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不要给学生时施加压力,更不能用一种思维、一种观点去束缚学生。

所以,我反对事先给学生读范文,因为这样会形成定式的引导、束缚不同的思维,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

个性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表现在写作上就要在立意、谋篇、选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

使多少学生写多少文章,若出现千篇一律,那就是失败。

所以,写作课堂上一定要民主、和谐、宽松。

五、让学生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在写作中,学生是主体。

这个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写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写作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性语言表达水平的训练。

学生个人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是写作得以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尊重和保护。

否则,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

所以,教师应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通过观察,学生有自己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通过观察,学生会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这样,学生才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与体验,学生的悟性才会持续提升。

学生能否实行自主的、充满真情实感的写作,很大水准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

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

写作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径”,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让学生学会体验、捕捉、了解生活,去寻找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同时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自主体验,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写作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感受,要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开放,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选择最能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作内容。

“我手写我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充分展示开放式写作下学生的个性。

六、教给学生适当的写作技巧。

除了以上一些必备的写作素养以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针对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1、巧作安排写事件。

写事件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能发掘到新颖鲜活的素材,表现出生活的意味。

除此之外,还要能巧妙处理,表现出事件的曲折、波澜来。

古人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个点。

那么,怎样安排事件的波澜呢?⑴设置悬念;⑵使用抑扬;⑶节外生枝;⑷设置误会、埋下伏笔。

2、点面结合写人物。

写人物,就是要多角度、多层面的写出“立体”的人,写出独特的“这个个”。

所谓“点面结合”,即是指写作时既要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实行“面”上的叙写,又要抓住人物最具特色最富个性的东西实行“点”的描绘。

就像影视作品中的特写镜头,“点”的描绘时作品的浓墨重彩之处。

具体来说,能够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⑴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环境;(2)为人物选择矛盾的材料;⑶为人物实行细致的刻画;⑷给人物捕捉细致的细节。

3、条理清楚写事物。

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能杂乱无章,言之无序,否则让人觉得不知所云。

要做到条理清楚,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开头总说,中间分步解说,结尾再加以归纳,是说明文结构的基本模式,简称“总——分——总”式。

我们还能够采用总分或分总式结构。

4、妙用技法写美景。

如何让自己笔下的一草一木绽放其独特的魅力?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感官实行多角度的立体式描绘。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小的百草园是在平常不过了,但鲁迅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将它写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

还能够使用多种修辞格来描摹景物,如新颖、贴切的比喻;活泼、传神的拟人手法;排比构段式的描写等都能够将景物描写得细腻、生动。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采用“情景交融”式的写法能够让美景拥有人的灵性。

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廖廖数语,勾勒出多少伤感、几分无奈。

这永恒的艺术魅力就来自于情景交融。

5、由表及里写感悟。

文贵“新”,贵,在以“情”动人。

这里的“新”“情”就是作者与众不同的感悟。

大凡学生作文中的人物、景物、情节、细节描写等均如清水一杯,索然无味。

究其原因:学生没有贴近生活,而是闭门造车。

所以要让自己的文章“新”,能以“情”动人,首先应贴近生活,注重社会,然后由表及里地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悟。

那么,如何去做呢?(1)应景而感;(2)应物而感;(3)应人而感;(4)应事而感。

6、驰骋想象富哲理写作中需要想象,就像飞鸟需要翅膀。

所谓“驰骋想象”,就是指在写作中要做到“笼天地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那么,如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呢?(1)要学会认真观察生活,培养自己的想象;(2)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调动自己的想象。

(3)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激发自己的想象。

所谓“富哲理”就是指在写作中将思想情感寄托在另外的事物上,造成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让读者通过某些具体形象——或人、或物、或景,去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从而达到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目的。

总来说之,要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写作,把写作当作情感的交流,当作内心的表白,当作个性的抒写和展示,让他们走向大自然,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放飞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