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会展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天津会展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天津会展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天津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在规模上和数量上与北京、上海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将其列为天津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显著的产业带动作用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

一、天津会展业发展的优势及现状
1、天津会展发展的优势
⑴发展会展城市的基础优势日趋明显
天津地处我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是北方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现代化经济中心,具有发展会展业的明显区位优势。

近年来,经过天津市有关方面的不断努力,为天津会展城市的大力发展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一是天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物流设施完备,经济的活跃程度逐年提高,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是旅游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举办了“中国旅游产业节”,实施了京津冀旅游一卡通,进一步提升改造“近代中国看天津”9个主题板块,加快推进40个重点旅游项目取得新进展。

津湾广场、“天津之眼”摩天轮、新改造提升的海河游览线及八大公园提升改造等旅游项目成为城市新亮点。

三是我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市容环境得到改善,城市软环境的提升改善,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提升了天津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了会展业的发展。

成功协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主办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使天津会展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⑵展馆设施建设提速,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2004年对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进行了2、3号馆的扩建,2008年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成投入使用。

为迎接达沃斯论坛在天津的召开,2010年总投资18个亿,建成了梅江会展中心,展厅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5个展厅共设置近2600个国际标准展位,完全可以和上海等会展业发达城市的会展中心相媲美。

目前,具有可供会展的规模较大的场地四处,分别是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天津体育展览中心、梅江会展中心、天津国际展览中心,展馆面积已达20余万平方米,具备了举办大型设备和大型会议的展览条件。

从事会展业的专业公司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拥有会展公司120余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

⑶会展数量显著增多,办展内容更加丰富
2009年天津市共组织、举办大型展览活动138次。

以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为例,2007年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展及活动40个,展位
总数约1.81万个,2009年办展及活动50个,展位数2.27万个,均比2007年增长25%,截至到2010年9月底已经办展36个,比2007年全年仅少4个,而展位数量已达2007年水平。

今年新建成的梅江中心,开馆仅几个月已经举办各种展览5个、会议10个,其中包括第17届津洽会、旅游产业节、达沃斯论坛和联合国气候大会等规模空前且在国际和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展会。

在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办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专业大型会展也越来越多,影响力和辐射面日益广泛。

国际建筑节能与新型建材展览会、国际客车展、PCC博览会、台湾名品博览会等在天津召开,天津自行车展在亚洲地区已具有很大的知名度。

二、天津会展发展的缺点
就天津会展业本身而言,还存在着影响其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如:场馆建设、展会组织、展会题材挖掘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

⑴会展业专业化程度偏低
专业化程度偏低主要体现在“三少”,既专业公司少、专业人员少、专业客商少。

同会展大力发展的要求相比,天津的专业会展公司仍然偏少,只有120余家,且会展公司规模偏小,最小的公司仅有十几人,甚至一些公司每年只举办一次展会。

全市会展从业人员不足3000人,其中毕业于会展专业的人才寥寥无几,很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这种状况与天津的经济地位和产业优势很不相称。

再有,会展的客商和游客比例不协调,据第十七届津洽会调查显示,本市50多万市民参加了会展,而到会的专业客商只有5.2万人,仅占全部客流的一成,影响了会展的效果。

⑵会展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场馆存在交通不便利、办展期间交通拥堵的现象,如梅江会展中心周边,交通设施少,只有838路公交车通达梅江会展中心,国际展览中心时有交通堵塞现象发生,这为参展商及观众到达场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另外,有些老场馆存在灯光黑暗,饮水设施不明显,卫生间卫生比较差等现象,部分会展在展馆门口没有提供展区(导购)图,展馆内没有设立咨询服务台,服务人员很少,没有形成综合配套服务能力,运输、订票、餐饮、旅游等缺乏一站式服务等等。

⑶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和管理的专门机构
天津缺乏专门的机构来具体负责会展业发展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

由于会展业是综合性行业,对相关行业的综合配套要求较高,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规划和协调,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此外,会展业想要进一步发展也需要专业部门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从而做好行业发展所需的咨询服务保障。

二、会展发展趋势
在滨海新区树立品牌形象、引进知名展会、培育内外市场、营造办展环境上下功夫,有力提升了新区会展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依托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和现代服务业等
优势主导产业以及各大功能区开发建设的热潮,滨海新区的会展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充分发挥天津的资源特色将会给天津会展带来新亮点,天津是相声、曲艺之乡,能否将这一类的节庆活动吸引到天津来举办;天津的小吃在全国知名度很高,食品类展会选择在天津举办的几率应该很大。

充分利用天津的区位优势和会展资源,多举办、承办各类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会展活动,多吸揽国内外高档次的专业会、精品会来津举办,使各类会展活动连续不断,此起彼伏,让更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天津,并辐射四面八方,同时注重提升品位和质量,尤其要进一步扩大天津会展业在国内外的影响,打造天津会展品牌,实现会展经济跨越式发展。

环渤海会展产业集群包括北京、天津、青岛、济南、烟台、潍坊、威海、石家庄、唐山、廊坊等会展城市。

世界展览业唯一的国际性组织、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认为,京津地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直径不足100公里的地域内集中了两个超大型城市群,拥有各类科研院所近千所,高等院校近百所,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科技实力最强的区域。

京津双城现已形成以北京举办大型综合国际会议、论坛、博览会为主的会展业态,天津则以经贸交易会、高技术含量的专业会议、高附加价值的主题展会为主的会展业态,双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

京津两市通过“城铁+地铁”的方式实现无缝对接,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调整。

作为国际性现代化港口城市,天津可利用处于环渤海经济中心和与北京毗邻的区位优势,通过整合会展资源,将天津培育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

天津国际会展项目将成为国际化、品牌化、高端化的世界级会展平台。

多个重要国际性展会和会展展馆落户本市,对于增强天津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促进环渤海和北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