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经世致用”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务实发展
科目:中国思想史
老师:方民镐
学生 : 周礼国
专业 : 英语
学号 : 1330 1910
摘要:“经世致用”即要面对现实,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以谋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一在封建社会末期走向高潮的哲学和教育观点体现着人们对国家安慰的担忧。

在和平年代,作为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当代大学生,领悟和落实“经世致用”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对祖国的未来的建设意义非凡。

关键词:经世致用,务实,大学生,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
“经世致用”是在明末清初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由顾炎武等思想家立足社会现状而提出的学说,它是儒家文化的一种延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经世”,即要有远大的理想,心系天下,解决世界上的事务,;“致用”,即尽其所用,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以理论指导和检验实践。

“经世致用”就是把所有的学问运用到现实的治理社会的进程当中去。

它是在明末清初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之下的伟大的思想转变,是社会主流思想与社会发展矛盾的产物。

在宋明时期,儒学主要表现为理学,强调理性和思辨的,使得整个儒学系统更加严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理学以及心学的发展,后续出现了思想的空洞,过分脱离社会现实,不关心国家事务,明末清初政治的变迁,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清初文化的繁荣,使得这些空洞的理性儒学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于是,新的思想家们深刻分析社会现实,对旧的不合时宜的儒学提出批判,“经世致用”的学说便产生了萌芽。

这样的思想萌芽虽然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并没有壮大,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以及清末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各国的摩擦升温,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再一次受到了爱国人士们的重新审视,一批有思想的进步学者,思想家,政治家结合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把“经世致用”思想推向了高潮。

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实事,提倡社会改革。

无论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都是对“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和运用。

“经世致用”,是封建社会晚期面对内忧外患时国人试图寻求一条救国救民道路国人过程中时局深刻思索的产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时至今日,社会现状显然不同于当时,可是“经世致用”依然有着基于其精髓的新的诠释,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的青年,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对于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建设祖国的实践当中去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就是对“经世致用”是如何被运用到建设祖国当中去的问题的研究。

“经世致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
其一,务当世之事,立足于现实和当下。

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们而言,务实在于个人品质的培养。

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对人格提升的过程。

务实是一种成熟的人格,想问题办事情,从现实出发,忌眼高手低。

小到解决学习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大到处理人生重大问题,比如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务实的品格无时无刻不展现其重要性。

青年当胸怀大志,但是大志是基于个人实际状况而量身定制的,并不能说做一名科学家这样的理想一定伟大,而想做一名农民就渺小。

基于自身现实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而着眼于当下,并不意味着对过去和未来的忽视,而是基于当下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展望未来。

其二,勇于任事,勇于担当。

这也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敢于担当自己应该有的责任是实现“经世致用”的主观条件。

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跨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硬实力和软实力均稳健提升,学生有充足的条件学习大量的知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视,大学生们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实践锻炼自己。

当知识的储备和实践的机遇同时出现时,二者是否能够真正相结合,则在于实践人的综合素质,而敢做敢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在运用知识参与实践时,不仅要知道怎样实践,更要采取行动敢于实践,并且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从现实出发,尝试新的实践,从实践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肯定自己的成就。

为更多的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紧密联系好理论和实践的主观结合。

其三,致力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更深层次实现“经世致用”的动力。

知识是基于观察和经验而总结出的系统化的理论,是一个相对普遍的体系,但是之所以每个人接受相同的知识,却能产生不同的反响,是因为对知识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单纯的知识积累对于创新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知识的主观层面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激发人的思维,独特而有意义的思维的产生就是创新。

创新是灵感和知识积累的产物,而知识的积累则是创新的根基,广泛的知识开阔眼界,开阔思维,触发对新事物的敏感。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之中,创新成了如何在相似而有限的知识的指导下推陈出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因此,大学生们首先应该广泛学习,为创新打好基础,同时不可局限于知识,而在积累之上用知识发散思维,从而为创新打造更多的机会。

知识的作用不在于填补大脑,而在于扩展大脑的思维空间。

其四,务实调查的作风。

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当代的大学生们,有足够的条件学习了充足的课本知识,即便是简单的填充,也是一个有分量的知识填充。

而参与实地调查,一方面,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和再次加强学习了所学的知识。

“经世致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

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理论,之后完善理论而更好的指导下一次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提升和循环逐渐充实理论,提升实践质量和效率。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务实考察当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每一次的务实调查都是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最后,广泛地考察与研究事物的视野。

视野的广阔与否决定着“经世”的成就。

正如清王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而藐视其他西方文明而后被不曾见过的利器打击却不知该国家的位置这一可悲的历史现实,纵然中国有灿烂的文化,广袤的领土,视野的短浅使得繁荣文化并没有推动社会发展,悲剧一幕幕上演。

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魏源翻译《海国图志》了解外国状况以及亲自游历各地研究不同地域文明的事例则告诉我们开阔视野对实现“经世”的重要意义。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仅仅学习课堂上以及自己专业的知识,还要研读其他领域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国际知识与国内知识兼顾。

只有拥有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在运用知识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全面,更加高效。

“经世致用”是历史上的一种哲学思潮,也是先进思想者和政治家们担忧民族兴亡而探索出的就过主张。

而在当代,它用多彩的历史背景给我们以启迪,即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首先应该有大量的知识的积累,并敢于实践,勇于担当责任,切实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兼顾书本知识的积累,和实地考察的进行。

既要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立足当下和现实,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关心民族的兴亡和人民大众的疾苦的精神,又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胸怀以及致力于“经世”的知识的学习。

广泛研究事物和进行实地考察,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维,用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培养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从而为创新打好基础。

而“经世致用”只有在真正的拿出实际行动才能展现其非凡的意义。

因此,当下青年们当注重学以致用,并发扬注重实践,乐于实践,敢于实践的务实精神,广泛参与调查和社会活动,在运用知识和实践活动当中发展创新和务实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