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繁殖方法红豆杉大多采用种子繁殖。
11月种子成熟后即可采收,之后将肉质种皮清洗干净晾干,随即用湿沙层积埋藏在背阴干燥处,上面覆盖塑料膜及草帘。
夏秋季应每月翻动种子两次,到次年3月初即可播种育苗。
苗床应选择背风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地块,床宽1米,沟宽40厘米,东西向起高垅,垅两侧埋25厘米高、4厘米厚的钢板,深10厘米。
床土要求深翻并精细耕作,施入呋喃丹防治地下虫害。
用蛭石、河沙、泥炭、园土各一份,并加入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混合成基质填入钢板内,与侧板平中间高出3~5厘米。
覆上塑料膜密封熏蒸3至5天即可播种。
种子均匀散播于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在200粒左右,播种后用木板略压平,盖1至2厘米厚的混合基质土,覆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温保湿。
遇天气干燥应适当喷水,一般40天后可发芽出苗。
此时应去掉塑料膜或草帘,并在苗床上方搭设2米高的遮阴棚,上盖遮阴网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苗床湿润,遇雨天应搭低拱棚并盖塑料膜防止苗床水分过多。
做好苗床的排水通风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苗期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淡饼肥水,忌用化肥和浓肥。
幼苗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护管理,苗高可达15~25厘米,并有2~3个分叉枝。
4月上旬可进行移植。
种植地应选择背风、干燥、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壤地,深翻20厘米,每平方米施5公斤腐熟有机肥。
起高垅,挖深沟,垅宽100厘米,沟宽30厘米。
每垅种5行,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
移植宜选在阴天,应随移随种,需带土球移栽。
移栽后马上浇一次透水,并在上面搭2米高的遮阴棚,晴天盖遮阴网,阴雨天及晚上可将其去掉。
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每隔10天施一次腐熟饼肥水。
做好病虫害防治管理。
夏季加强遮光降温工作,必要时采取喷水降温,以创造冷凉湿润环境利于苗木生长。
红豆杉既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材料,又是极具医疗价值的药材,更是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随着其人工繁殖和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红豆杉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7] 先育种植法用红豆杉种子繁育苗木时,要注意种子的储存方式,要沙种混藏或控温处理,这对越冬后出芽和打破休眠习性,具有很好的效果。
播种前要搓伤种皮、温水浸种、药剂激素处理。
出苗后遮阴是育苗的关健。
可防止苗木高温灼烧保持湿润、透光度在40%为宜。
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出苗率均可达到70~80%,要求出苗温度高于15度。
实生苗幼苗的动态生长情况是:实生苗的株高和茎粗在出苗的前两年生长缓慢,株高一般年生长10cm左右,移栽一年以后生长加快。
3~5年年增加量可达20~30cm.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可克隆性。
利用红豆杉植株的嫩茎、针叶、树皮、形成层、假种皮、胚等做为植体进行培养研究。
1..选用红豆杉优良品种,如东北红豆杉的优质器官(紫杉醇含量较高)做为外植体,接种培养基中,经过愈伤组织形成、生根、幼苗芽丛形成等骤,在实验室可获得大量的组培苗。
在经过基质移栽、练苗、检查防疫后成为生产用苗。
2.红豆杉的愈伤组织形成的迟与早的比率,在不同的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植株之间存在差异。
同时与外植体类型、取样部位及采集季节、光照条件、培养基种类等因素有关。
在诱导培养基上,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均能形成愈伤组织。
但形成情况因红豆杉的种类及植株的不同也有差异。
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水解(CA)能促进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的伤愈组织生长,但浓度大于0.5%时不利于紫杉醇的形成和积累。
而当浓度大于1%时又能促进伤愈组织的的愈合,和形成新的生长点,又不影响紫杉醇的积累。
经比较,2、4D也有利于伤愈组织的形成,也可提高诱导率。
在2、4D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颜色新鲜、块大松软,对红豆杉的愈伤组织的诱导比较容易。
但其它培养基添加物,如细胞悬浮培养、B5培养基、炭源蔗糖也可增加紫杉醇的含量。
但高农度蔗糖中的葡萄糖会抑制紫杉醇的合成。
同时半乳糖对促进细胞生长显着。
无论组培的方式用什么品种和部位都要选择中层增殖能力旺盛的细胞组成(表层细胞含大量的淀粉颗粒、中心细胞无核,容易出现分化的管状分子)。
这样有利于形成细胞间的细胞链丝,从而形成大的细胞团,有利于细胞间小物质的信号传递。
从而使得红豆杉的细胞以细胞团的形式存在,产生功能性细胞肌体,促进细胞团区域化,和细胞功能分化,这一点是使红豆杉产生代谢物的前提。
人工扦插红豆杉的扦插繁育,春季以嫩枝为好,秋季以硬枝为好。
一般扦插时要做低棚遮荫处理。
一般扦插成活率可达70%以上。
而常规扦插只有3%~20%左右。
遮阳率不低于60%。
扦插基部要做谨慎的生根处理。
湿度开始时要间歇式保持在75~85%左右。
避免通强风造成失水。
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一般有:树龄、温度、药剂处理浓度、基质、季节、湿度、品种、和其它人为因素等。
资料表明:几种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一般最高为:东北红豆杉95%、南方红豆杉95%、云南红豆杉90%、中国红豆杉86% .扦插苗在第一年生根过程中,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但生根迅速、侧根发达。
第二年移栽后,需进一步遮阳处理、苗床管理。
保证相应的环境条件,生长加快。
以夏季生长速度最快,冬季和春季缓慢。
此时应注意温度的变化,长期的干燥可造成生长抑制或猝死。
但幼苗在苗床扶壮后,红豆杉的造林成活率是非常高的。
极少死亡,并生长迅速。
应用扦插的办法是解决红豆杉资源短缺,加快红豆杉药用林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
盆栽养护1.“新购盆景养护”新购的红豆杉盆景最好隔三四天左右对叶面喷施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般在上午十点之前进行,也可在下午的四点左右进行,连续喷施三到四次后,逐步减至一个月左右喷施一次。
2.“光照要求”红豆杉是喜阴植物,适宜在室内摆放,但要注意夏天要适当遮光,不宜在有光照的房间摆放。
3.“土壤选择”红豆杉种植的土质宜采用疏松,富含腐殖质、肥沃,成微酸性的土壤(PH=5~6.5之间)。
4.“水分要求”盆土表面稍微出现黄白色,叶片稍有些微卷,盆土不用浇水,只要对叶面进行喷雾即可。
当盆中的泥土发白时,应对盆土进行浇水。
注意浇水时要一次性浇透,使盆土充分吸足水分。
5.“土壤肥力”植物生长三要素氮、磷、钾肥,氮肥可促进花草枝叶生长;磷肥可促进其花、果实形成;钾肥可促进茎干和根部的生长。
由于新购的红豆杉盆景内已经采用配制好的营养土,因此,3个月内不需施肥,之后可每隔2~3个月施肥一次,肥料以饼肥为佳,施肥时应注意沿盆边操作,避免碰到盆景根部。
病虫防治红豆杉茎腐病是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期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
红豆杉扦插2个月后扦插苗茎基部(插穗地下与地上部交界处)陆续发生茎腐病,由开始个别株致病而后扩展成整簇致病,导致穗条叶片失绿、枯死和脱落。
由于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扦插苗受高土温的损伤而为病菌侵入提供了条件,其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7~8 月份气温,若发病较早,苗木抗热能力弱,其发病则重。
防治措施一、即于夏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温度,防止灼伤苗木茎基部,以免造成伤口导致病菌侵入;二、增施肥料,以促进扦插苗生长和增强其抗病能力。
三、采用五氯硝基苯粉剂+敌克松粉剂以5g/ 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最佳达89% ,或用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以4g/ kg浓度混合兑水浇灌,其防治效果达83%。
四、大面积防治该病以上述2 种方法交替应用, 可基本控制扦插苗茎腐病的发生[8]山丁子山丁子落叶小乔木。
性耐寒,耐干早,耐轻盐碱。
是苹果类果树嫁接的理想砧木。
一、种子采集与调制种子9月下旬成熟(宁安县),树上采摘。
果实采收后,不要堆积,投放在水中浸泡5一?天,待果肉完全腐烂后、弃去果肉,用清水充分冲洗种子,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种子标准含水量1096。
二、播种苗特性种子播前经过催芽处理,否则发芽率低,出苗不齐。
幼苗喜光、贪水、·贪肥。
苗木生长对水、肥条件反应敏感。
苗高在整个生长期内不间断生长,生长期长。
幼苗属于出土萌发型,同态发育,当年生苗不分枝。
三、播种育苗经验数据种子纯度80%,千粒重5.0—6.2克,发芽率60—70:《。
播种量:45—50公斤/公顷。
覆土厚0.8—1.2厘米。
产苗量:60万株/公顷。
当年生苗苗高30厘米,地径0.4厘米。
可供嫁接用。
四、播种育苗方法1.种子处理(1)层积处理法:在播种前45天进行种子处理。
用30℃温水浸种一昼夜,陈贮种子浸种二昼夜,捞出种子,控干后消毒。
用千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水液浸种l小时,捞出控干,混河砂催芽。
种子与河砂按体积比1:2均匀混合,河砂湿度保持在饱和持水量的60%,种砂温度保持在2—5℃,经常翻动,播前7天,提高种砂温度至15—20℃,每天翻动一次,裂口种子占可发芽种子三分之一时,即可播种。
(2)雪藏法:在冬季积雪不再溶化时进行。
雪藏至播种前30天,用化雪水浸种一昼夜,用千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1小时,混砂催芽,河砂保持其饱和持水量的60%,种砂温度随春季气温回升而变,每天翻动一次,催芽30天后播种。
2.播种地选择山丁子播种区宜选择灌水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
每公顷施堆肥7~8万公斤。
山丁子不宜重茬连作,可选前茬为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大豆及茄子、青椒等)或针叶树育苗地。
3.播种作业春播。
床作,床宽l米,床高15厘米,床长不限,以方便作业而定。
撒播或条播。
播种后用原床细土覆盖,覆土厚0.5—0.8厘米。
覆土后用木磙镇压一次。
播种后为保证种子萌发所须的土壤湿度,应经常灌水。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半月种苗出土。
4.苗期管理种苗出土后根据土壤含水量与苗木对水分的需要,适当灌水。
一般情况-F不必每天灌水。
当幼苗生出二至三片真叶时进行间苗。
在苗高进入速生期之前,经过二、三次间苗,达到每平方米留苗100~150株,力求苗间距离均等。
为了使砧木提早达到嫁接苗的要求,尚应抓紧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
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在出苗后每周喷一次l:1:125的波尔多液,持续至7月上旬,也可预防落叶病。
叶部害虫可用乐果或敌敌畏毒杀。
5.秋季掘苗苗木落叶后进入休眠期至土壤结冻前进行掘苗。
与掘苗的同时,进行选苗、分级,分别假植。
假植法:挖沟深30厘米,宽1米,长不限,一层苗一层湿土,埋好苗根,踏实根际土壤。
五、苗木移植春季采取大垄移植,垄底宽60厘米,垄顶宽30厘米,垄高12厘米,每米长垄移植30—40株。
移植前,适当修剪苗根,要求不窝根,栽植深度相同。
移植后灌足土壤水分,及时除草,松土。
春季进行切接,或夏末进行芽接秋季掘苗,挖深沟假植。
作法:入冬前选择背风、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出东西向的假植沟。
沟深1米,宽2米,长根据假植苗数量决定。
苗木南北排列,倾斜靠于沟壁,苗梢向东,一层苗一层土,到霜降前培土至苗高3/4处,上面覆盖干草。
翌年春定植于果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