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种内种间关系-2分析

第7章 种内种间关系-2分析


2. 婚配制度决定的环境因素 —— 资源(食物和营巢地)的分布 (1)栖息地:高质食物资源,均匀分布,雄鸟占有 各自良好领域。 雌鸟选择:A.与无配偶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B.与已有配偶的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选择A则分享更多的资源,利于单配偶制的形成。 • 单配偶制意义: a. 提高雌性对资源的分享、利用率; b. 增加雄性繁殖子代的亲本投入。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Y=W*d=Ki
C.M.Donald (1951):三 叶草密度与产量关系
W — 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 — 密度 Y — 单位面积产量 K i — 常数
1000
0
2.5
12.5
25
播种密度 103个/m2
2. -3/2自疏法则
自疏现象——如果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随着高 密度播种下植株的连续生长,有些植株死亡,种群开 始出现自疏现象。自疏域的斜率一般为-3/2。 日本学者Yoda 等(1963):存活植株个体平均干 重(W)与种群密度(d)关系
竞争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
第二节
种内关系
一、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 一定时间内,种群个体数目的增加,导致邻接 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植物种群密度效应规律 1.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Donald(1951)对三叶草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作了一 系列研究后发现,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 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总 是一样的。
第二部分 第7章
种群生态学
种内与种间关系
第 1节
基本概念
(1)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 ——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同种间发生的竞争叫做种内竞争。
密度效应 动植物性行为 领域性 社会等级 植物性别系统 动物婚配制度
种内关系
(2)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 同一生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具体可分为九种基本类型
(2)栖息地:高质食物资源,斑点分布,高社会 等级雄鸟将占有资源最丰富的领域。 雌鸟选择: A. 与无配偶低等级的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B. 与已有配偶、高等级雄鸟结为伴侣(分享资源)
选择B则可能分享更多的资源,利于多配偶制(一 雄二雌)的形成 。
(三)领域性(territoriality) (1)领域的概念 —— 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 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A. 领域行为: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B. 领域保护:保证食物资源、营巢地,以获得配 偶和养育后代。 —— 领域性在脊椎动物中最为突出:尤其是鸟、兽 目的:保护营巢地,从而获得配偶和养育后代。
(2)领域性产生的原因模型 假设: —— 在资源均匀分布的一块地上有4对鸟营巢。 1.若分散营巢,每一对只利用其邻近的四个资 源点(a),则每对鸟为获取资源的平均飞行距离:
C. 动物领域行为规则
a.领域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占有者体 重成正相关:—— 领域大小 必需以能保证供应足够的食物
资源为前提,动物越大,需要
资源越多,领域面积也就越大。 b.领域面积与食物品质 有关:体重相同时,肉食性动 物较草食性动物领域大。
c. 领域行为和面积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 变化 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 面积也大。
W=Cda 英国生态学家J.L.Harper (1981) 研究黑麦草发现: a = -3/2(恒值) 即,W = C d - 3/2 为-3/2 自疏法则
二、动植物性别 (一)植物性别系统
雌雄同花:多数植物 雌雄同株异花:少数植物(如玉米、三叶南星) 植物性别系统 雌雄异株:极为稀少。仅占有花植物5%,如银杏、藤露兜树 优越性——(1)减少同系交配几率,具异型杂交 优越性; (2)回避两性间对资源的竞争
(二)动物婚配制度 定义:某一性别的个体所获得配偶数量的多少、 配偶关系持续时间以及形成配对关系后雌雄个体在 繁殖过程中所担任的责任等,统称为婚配制度。 1. 婚配制度—— 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 A. 单配偶制(monogamy) :动物中少见(鸟类较 普遍),有些哺乳动物 B. 多配偶制 a. 一雄多雌制(polygyny):如“海狗” b. 一雌多雄制(polyandry):(稀少),鸟类中有 1 % 。如“距翅水雉” C. 混交制(promiscuity):鸟类中6% 。一雄多雌制 与一雌多雄制的混合,美洲鸵鸟。
狗母鱼张开宽嘴,让小虾为它 清理牙齿
虾进入鳗鱼嘴,用触须清洁鳗鱼身体
鸟儿啄羚羊身上的臭虫
黄嘴牛椋鸟在吃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
根瘤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
种内个体间与物种间相互关系的类型
类型
种内 (同种个体)
竞争
自相残杀 利他或互利共 生 寄生
种间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 合度降低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相 互利益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宿主付 出代价
• 海狗:
群居,全球多数 生活在美国普里比洛 夫群岛——“海狗岛”; 有回游习性,冬春季 节离岛南游,夏季回 游到北方繁殖;
• 按年龄和性别分批回游抵达繁殖地: 首批10~15岁的雄海狗抵达、分割地盘,等待雌海 狗;一个月后,雌海狗群抵达。雄海狗在海滩上迎接, 场面热烈、争抢“新娘”。一只雄海狗可抢15~50只雌 海狗,最多可拥有100多只,“妻妾成群”。
• 鸟类 (1)终生一夫一妻制:鹤、雁、一些天鹅等。约占鸟 类0.6%; (2)繁殖期一夫一妻制:燕子、麻雀等。占鸟类总数 97%; (3)一雄多雌制:雉类,多由雌鸟育雏。约占鸟类总 数2%; (4)一雌多雄制:鹊、三趾鹑等,多由雄鸟育雏。约 占鸟类总数0.4%
•环境决定性别现象
裂唇鱼社群(social group) —— 通常由1条雄鱼和若干条雌鱼组成。 如果雄鱼不幸死去,又没有邻近雄鱼来占领“闺 室”时,群中最大雌鱼就发生性转变,迅速变成雄鱼。 实验研究证明,若人工取走雄鱼,同样又有一条 雌鱼变成雄鱼。 —— 这种现象被称为:雌性先熟型雌雄同体 (protogynous hermaphroidis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