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

一会话含义理论的意义会话含义指的是在交际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而产生的话语意义。

通俗地说,会话含义即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对会话含义进行的系统研究最初始于美籍哲学家格赖斯。

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讲座时提出了他的会话含义理论。

1975年该理论的发表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普遍的重视。

语言研究者们高度地赞扬这一理论,并认为它是对语用研究的一个重大的推进。

英国语言学家列文森和利奇分别在他们的专著《语用学》(Pragmatics)(1983)和《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Pragmatics)(1983)中,将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看成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会话含义理论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即语音、语法、语义等角度)出发去研究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来分析语言,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

例如:A:Where is my box of chocolates?B:The children were in your room this morning.上面这一对话,从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来看,B的应答没有直接对A说出巧克力在什么地方,似乎是答非所问;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不难理解B的应答实际上已告诉了A“巧克力可能被孩子们取走吃了”。

对话中B的应答是如何意味“巧克力可能被孩子们取走吃了”这一言外之意的呢?而听话者A又是如何透过话语的字面意义来理解B的真正含义的呢?对这些问题,语义学和语法学无法提供出有效的解释,而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却能给予令人信服的回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话含义理论的确为语言研究领域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

会话含义理论研究的发展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由于违反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而产生的“特殊含义”。

因而有的人称之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从1987年列文森发表《语用学与前指代的规则》(Pragmaticsand the grammar of anaphora)一文开始到目前,这一阶段主要研究根据列文斯会话含义三原则推导出来的“一般含义”。

列文森自己说这是对格赖斯各准则作出了“有点新古典意味”的阐释,因而人们称之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发展阶段。

本节介绍和讨论的主要是“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二会话含义的产生格赖斯指出,人们的言语交际过程并不是由一些互不联系的话语组成,而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

在交谈中谈话双方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

例如谈话双方应把自己所说的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若答非所问,互不连贯,漫无边际地扯开去,谈话就无法进行。

格赖斯将这一交谈双方必须互相配合、共同信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Grice,1975):1)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3)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要有关联,即话语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要清楚明白。

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明扼要;d)井井有条。

显而易见,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谁也不会像遵守法律或交通规则那样去严格遵守这些准则。

例如,交谈中一方说谎,另一方上当受骗的情况,正是说话者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而听话者却没有觉察到并误以为说话者还一直在遵守合作原则所造成的。

又如,说话者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者会觉察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仍然是合作的。

这样,听话者便会根据交际语境所提供的线索,越过说话者话语的表面意义去分析、推测和领会其深层意义,即说话者的会话含义。

换言之,会话含义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说话者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实则是利用了这个准则);二是听话者对此有所意识,并基于相信说话者是遵守合作原则的这一信念(因为没有理由认为说话人不想合作),根据各项条件对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推导。

下面我们就合作原则各项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的情况,通过实例来进行一些介绍:1)对质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例如:A: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ail the exam?B:I'll eat my hat.上例中B的话语显然是违反了质的准则,即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帽子”是无法吃的。

但基于B在总体上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其会话含义可推导为:我决不会在这次考试中失败的。

语言中使用的反语(irony)、隐喻(metaphor)、缓叙(meiosis)、反诘疑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等修辞手段表达的话语常常属于这一类违反质准则的情况。

2)对量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例如:A:Do you know when John left the pub last night?B:Eleven o'clock.And he went to Mary's apartmentinstead of his own.根据量的准则,说话的话语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

上例对话中,作为对A的回答,一般情况下“Eleveno'clock.”已基本够了。

然而B却加了后面一句,提供了似乎毫无必要的信息,有意地违反了量的准则,其会话含义可推导为:B要告诉A,约翰和玛利的关系非同一般。

3)对关系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例如:A:Did you enjoy the play?B:Well,I thought the ice-creams they sold in the in-terval were quite good.上例中B的应答似乎与A的所问毫无关系,即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

然而如果A认为B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就会当即推导出B的会话含义是:这个剧糟糕极了。

4)对方式准则的违反所产生的会话含义例如:A:What did your sister buy at Sears yesterday?B:She bought a red dress,she bought a green dress,and she bought a blue dress.B的回答不断地重复同一句型,有意违反方式准则中的“简明扼要”准则,从而使话语产生这样的会话含义:我的姐姐老爱买衣服。

三会话含义的特点格赖斯(1975)针对会话含义和规约意义的区别,指出会话含义具有五个特点:1)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在具体情况下,一个会话含义可以通过附加一个分句而被取消或者通过上下文表明说话人放弃了那个会话含义。

例如,“Billhas four books.”一句带有这样的含义:比尔只有四本书,不多也不少。

但若在该句之后加上“…and perhaps five or more.”这样一个分句,则先前的含义(即比尔只有四本书,不多也不少)就被取消了。

2)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除了背景知识外,说话人所说的话的内容而非它的形式在产生会话含义中起作用。

换言之,会话含义依附于话语内容,而不依附于话语形式。

因此,一般说来,一个人不可能通过改变同一内容的不同讲法而改变会话含义。

例如:A: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lecture?B:Well,I thought the lecture hall was big.B句的会话含义是:“没有多少人对讲座感兴趣”。

如果将句中的thought换成believed,should say,reckoned等词,big换成large,great等词,句子的会话含义仍然存在。

3)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所谓可推导性,指的是听话人一方面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另一方面根据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推导出相应的会话含义。

(何自然,1988)。

4)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会话含义不是话语的规约意义(conventional meaning)。

也就是说,会话含义不是字面意义,也不是字面意义的一部分。

它是通过合作原则中各项准则,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

字面意义在话语中是不变的,会话含义则视语境的不同而变化。

例如,“It's cold here.”在某一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出“关窗”这个会话含义,而在另外一些语境中则可能产生一些其他的会话含义。

5)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推导会话含义就是推导交际双方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前提下话语的种种解释;而这种解释随语境的不同又可以有无数个,因而会话含义是不确定的。

列文森(1983)举的一个例子是:“Johnis a machine.”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约翰是冷酷的”、“约翰是能干的”、“约翰不停地干活”或“约翰不会动脑子”等会话含义。

8.2.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理论As the objective of pragmatic study is to explain how language is used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conversation, as the most common and natural form of communication,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The theory was proposed by another Oxford philosopher H. P. Grice. in his lectures under the title of “Logic and conversation”.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extra meaning not contained in the literal utterances,underatandable to the listener only when he shares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r knows why and how he violates intentionally one of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principle.会话含义指话语的言外之意,往往是说话人通过故意违反某一准则而获得这种听者能懂的暗含之意,含有绘画含义的话语,即说者能说,听者能懂的话语,需要具有以下三个条件:A、.双方具有一定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