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育种

油菜育种

抗癌药(4-羧 基3-吲哚甲基 硫苷)
纤维板
中国油菜育种成就
• 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1954~1970) 胜利油菜、跃进油菜的引进、推广,逐步取代白菜型油菜
• 甘蓝型油菜早熟品种替代迟熟品种(1960s~1985) 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和系统选育培育出一批 早熟品种如西南302、湘油5号、宁油7号等
高 月 桂 酸 油 菜
硫 苷 的 分 子 结 构
不 同 类 型 油 菜 的 硫 苷 组 成
脂肪簇硫苷的水解产物
硫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氨基酸链延长
侧链修饰
油 菜 的 主 要 病 害
病原
Phoma lingam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Verticillium dahliae
(中国油菜栽培学,pp225~227)
类型
油分 (%) 16:0
脂肪酸组成(%) 18:1 18:2 18:3 20:1
22:1
白菜型
38.6 1
2.06
16.4 1
13.5 1
8.25
9.24
50.3 3
芥菜型
36.0 8
3.01
13.1 1
18.4 2
12.3 2
9.48
41.5 8
甘蓝型
40.0 2
2.92
14.5 6
12.9 4
9.00
9.42
低芥酸色拉油(食用油) 起酥油(食品原料) 人造奶油(食品) 亚油酸(成品药) 磷脂(医药、饲用) 维生素E(医药、食品添加剂) 高芥酸油(工业用) 芥酸酰胺(工业原料) 植酸(食品添加剂、保鲜剂) 浓缩蛋白(食用、饲用) 饲料、肥料 饲料(青、粗),食用菌培养料,肥料
菜花蜜(食用、医药),芥末
待开发产品 高油酸营养油 塑料 洗涤剂 涂料 燃料油 溶血剂 (Hirudin)
• “优质(双低)” +“(杂种)优势”并举,产量+品质并
加拿大油菜育种成就
德 国 油 菜 育 种 成 就
油菜育种总目标
• 高产 油菜收获指数低(0.3~0.35),提高生物学产量非常重要。 品种增产6%以上,杂种组合增产10%以上
• 优质 高油分、脂肪酸的组成、饼粕硫苷和蛋白质含量等
• 抗病虫、抗除草剂 三病(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两虫(蚜虫、菜青虫), 能使用杀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核遗传或质遗传)
• 抗逆 出苗期抗旱,越冬期抗冻(根茎不伸长、生长点下陷、有贮藏根) , 花期抗倒春寒、耐湿,成熟期抗倒伏(主茎粗壮,杆硬,木质化
程度高)
• 熟期适当 熟期决定于品种的温光反应,什么熟期适当取决于耕作制度, 三熟制5月10日前后,两熟制5月中下旬
油菜含油量的变化与种植区域有关
油菜含油量的变化与种植区域有关
Alternaria brassicae Cylindrosporium concentricum Botrytis cinerea
Peronospora parasitica
Erysiphe cruciferarum
Virus(TuYV)
Heterodera spp.
发生 程度
7
7
4
6 7
5
6 5 2 7 6
油菜的产量构成
7000~9000株/亩 500角果/株 单位面积总株数 × 单株角果数
油菜 产量
=
单位面积 总角果数
×
每角 粒数
×
千粒 重
350~450 万角果/亩
20
4
粒/角 g/千粒
= 280~360kg/亩
甘 油 三 酯 的 分 子 结 构
甘 油 三 酯 生 物 合 成 步 骤
高芥酸油菜和低芥酸油菜的脂肪酸组成
油菜育种
中国油菜面积、总产、单产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面积(百万亩) 总产(十万吨) 单产(公斤/亩)
春油菜区 冬油菜区
油 菜 种 子 的 化 学 组 成
油 菜 的 利 用
油菜的利用
部分 油分
饼粕 茎杆
已开发产品
• 杂种油菜的兴起和发展(1972~ ) 1972年发现polima雄性不育株,1976年实现三系配套, 1985年秦油2号通过审定并在全国推广,到2001年杂交油 菜占油菜面积50%
• 双低油菜的兴起和发展(1978~) 1978年引进双低品种资源,开始双低油菜育种,1987年湘油 11号第一个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到2001年双低油菜占油菜面 积60%
危害 程度
8
7
7
6 4
4
3 3 1 3 2
抗性水平
7(nap,jun,nig) 1
6(ole, rap,nig) 5(nap) 5(S.alba) 7(nap) 3 (nap) 2 (nap)
7(rap) 5(Sin, Raph)
育种 潜力
9
1
6
7 3
7
3 2 1 5 5


油菜成熟期菌核病危害症状
菌核







湘油15号与中油821抗菌核病性比 较
油菜抗菌核病性离体叶片接种鉴定
花期带菌牙签鉴定和苗期室内鉴定
湘油15号
98C40
芸薹属栽培种间亲缘关系(U三角)
黑芥 BB, n=8,
埃塞俄比亚 芥 BBCC,n=17
芸薹属
芥菜型油菜 AABB, =18
甘蓝 CC, n=9
甘蓝型油菜 AACC, n=19
B. carinata
1486
2
B. juncea
13549
18
B. napus
13543
18
B. nigra
1146
2
B. oleracea
20106
27
B. rapa
18224
25
Brassica wild species
412
1
Brassica
unknown species
5575
7
中国油菜资源品质性状鉴定
由于油菜成熟期温度上升快,造成油菜高温逼熟,长江流 域上中游地区油菜含油量低,属于油菜低含油量地区。
三高油菜新品种(组合)选育
• 高产: 5月下旬成熟,亩产达250公斤; • 高含油量:黄籽,含油量42%; • 高油酸含量:双低,油酸含量80%左
右; • 抗除草剂; • 抗(耐)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
白菜型油菜 AA, n=10
证据 细胞遗传学(U,1934) DNA分子标记分析(Song等,1988)
RuBPCase分析
世界油菜资源保存数量
(Gomez-Campo C, Biology of Brassica coenspecies,Elsevier,1999)
species
Number of accessions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