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村落文化及其保护更新策略摘要: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徽学研究的兴起,徽州古村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徽州古村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保存了大量的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和完整的古村落形态。
然而现代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强烈地冲击着原生态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尤其是破坏性的开发更把徽州古村落推向了存续的严重危机中。
如今,徽州古村落正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村落文化保护与更新对策Abstract Objectiv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uizhou and the emblem of the study of the emergenc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have become the foCBS of world attention. Huizhou ancient villages,with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preserve a lot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with similar shap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 integral ancient village patterns.However, moderniz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strongly impact on the ecology of the original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the upsur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especially development of more destructiv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uizhou put into the existence of a seriouscrisis.Now.Huizhou ancient villages are gradually losing their former elegant appearance,so how to protect them is extremely urgent.Key words: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Villag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pdates Measure1引言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在享受都市繁华的同时, 也承受着城市化带来的诸多因扰,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们开始重新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希望找回对生活的直觉,希望能进入历史,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寻根求源。
“山村僻处少尘嚣”的村落生活成了人们向往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迄今尚存的古村落便成了建筑学家、规划学者、摄影家以及旅游工作者发现美、寻找美的最好寄托。
本文即以徽州古村落为代表,主要介绍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根据现状古村落的破坏情况进行探讨其保护更新的对策。
2 徽州村落文化皖南古村落是以现存的清末以前徽州府境内村落形态为主要代表的皖南山区村落群体——徽州古村落。
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的载体,徽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
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6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
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起以至于清末。
从影响上说徽文化不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还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
从内容上说,徽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文化现象的概念,她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等等。
徽学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驾齐驱的三大显学之一,它是对徽州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概括,它包含了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徽派朴学、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剧等等,所有这些又可以统称为徽州文化。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中的一个子集,它凝聚了徽州文化的精华。
从徽州古村落的营建过程来看,处处都透出一种朴素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体现了徽州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和对土地的珍惜。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中,一般都依山就势、沿溪顺河,充分体现环境特征。
由于对地形和周边环境的顺应,使得徽州村落星罗棋布、形态万千。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还十分注重节约用地。
徽州地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用地格局表面,徽州地区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匮乏。
因此,徽州古村落的建设需要从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更新,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村落营建方法。
例如:古村落的选址尽量靠山,不占用耕地;民居大多采用两层的建筑方式;建筑密集,并采用马头墙作为防止失火时火势蔓延的措施;建筑之间的空间也尽量压缩,纯粹作交通之用的小巷,最窄之处甚至不能让两人并肩通过等等。
徽州人逐渐的将村落的规划和房屋的绿化相糅合,形成具有徽州地区特色的的园林村落。
借鉴自然山水之美,营造出画一般的意境。
将环绕村落的江南丘陵和流经村落的溪流布置成园林村落的背景,在这种自然环境的映衬下,村落更显得富有山水画的意境。
村落布局精心构思,建筑外形高低错落有致,山郎水丽,屋宇楞次栉比,给人以无限的瞎想和立体的视觉享受。
村落中家家户户都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庭院,在狭小的空间中经过精巧设计、精心布局。
使得整个村落显得幽静古朴,情调高雅。
同时村落中建立祭奠祖先的祠堂和神庙,规模宏大,内部富丽堂皇,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是徽州乡村园林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建筑的屋檐,内部砖墙以及木质的梁、柱上都有素有徽州文化艺术瑰宝的雕刻工艺,更凸显了徽州古村落的文化气息。
3 徽州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对策探讨3.1 徽州村落保护现状徽州古村落曾经辉煌,但已成为历史,其资源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岁月的流逝和保护意识的淡薄,古村落正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
特别是随着徽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徽学研究的兴起,徽州古村落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现代化不可逆转的潮流正强烈地冲击着原生态的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热潮尤其是破坏性的开发更把徽州古村落推向了存续的严重危机中。
因此,在旅游开发地区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成为传统村落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徽州村落的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3.1.1 “脱胎换骨”式的古村落改造现代城市经济功能、交通运输功能的产生和通讯技术的改进,促使距离即使很远的村落也发生着大规模的更新和再更新进程。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传统建筑的使用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古民居面临着拆毁和改造的压力,对遗产的真实性造成影响。
少数居民缺乏保护意识,新、改、扩建建筑或采用新材料、或采取新风格、或改变原有结构;少数古民居改变用途,破墙开窗用做旅游商业用房,与传统风貌很不协调,破坏古村落原有风貌。
3.1.2 年久失修的历史构筑物及环境压力一直以来,在较为落后的古村落,用于维护古建筑的资金相对教少,以至于很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和空间遭到历史的遗忘,在漫长的岁月里腐朽倒塌。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大量农业人口奔向城市,许多老建筑闲置无用,年久失修,对村落景观起重要作用的村落中旬也渐渐败落,村落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气候的变化和树木的砍伐造成了山体植被逐渐减少和水土流失,致使古代村落的水系原形逐渐萎缩,对古村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古村落部分巷道古板年久失修,排水不畅。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垃圾的侵袭和生活污水的自由排放,对古村落环境造成局部污染。
3.1.3 商业性开发破坏文物古迹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度增加,特别在主要游览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和商店的装修,破坏了整个古村落的风貌;建筑用途的改变,破坏了原有民居的格局。
游客的增多,虽然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旅游公害,由于古建筑绝大部分属私人所有,使游客和居民难免产生一定的矛盾。
3.1.4 法制建设薄弱和福利补偿制度不完善在我国对于如何保护历史文化环境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尤其没有明确各种破坏行为的法律责任,法律滞后的状况使古村落保护处于有法难依,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
对于流落在民间的古民居的维护费用和方式方面,政府的补贴和指导制度不到位,导致有些居民自发的不合理维修老房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只对居民进行法律制裁也是有失偏颇的。
这种现状对古村落的保护非常不利。
3.1.5 不合理的保护方法和错误的政府决策不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建设给传统村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
许多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当地政府部门的错误策略,蹩脚规划师和建筑师的不合理设计、以及急功近利的掠夺性开发等原因,对生态资源、传统建筑尤其对环境已经构成极大的破坏,使古村落丧失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造成了无法挽救的严重损失。
3.2 徽州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本着“以发展促保护"的原则,适度发展,全面保护,寻求保护与更新的平衡,以求在更新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持徽州古村落的古朴之美。
3.1.1 徽州村落的保护徽州古村落的保护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古房子保留好、维修好,而应在保护好古村落的建筑设施、原有规划格局、整体环境的基础上,竭力维持古村落文化生态的原貌。
因此我们认为,徽州古村落的保护应当是一项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保护至少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自然生态保护。
徽州古村落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典范,它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给人与自然关系全面紧张的现代社会以极富价值的启示.被世界公认为“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徽州古村落并非由人随意所为,而是经过精心设计而成。
设计的理念是,务必使人居的村落在四周自然环境的映衬下展现为具有灵魂和活力的生命体、或某种与环境相得益彰的吉祥图案。
这说明古时的徽州人坚信,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是全息同构的,作为人居环境的村落,不能割裂与自然万物的气息相通.应该依山形就水势而成其体,村落虽由人作,但要宛自天开,如真实的自然一般。
由此可见,徽州古村落内外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人工生态设施(尤其是所谓的风水景观),是古村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古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同时期的人居文化遗存之间的区别性特征之一,所以说,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徽州古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其次,建筑遗产保护。
徽州古村落仍然是现代人从事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