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融资方式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融资方式

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融资方式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已突破10亿千瓦,电力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也对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企业融资方式的革新,对电力企业的现行融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开辟融资新途径的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企业;融资方式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发展保持旺盛需求,2002年底,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帷幕,原国家电力公司剥离成二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

在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的电力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行业的大规模运作对资金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对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结构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融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的企业融资需求,因而,寻求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电力行业的特征,介绍了我国电力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探讨了现行融资方式的局限性,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借鉴了国外优秀的电力企业融资经验,对新形势下的电力企业融资方式提出发展建议。

二、电力体制改革与企业融资方式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具有天然的垄断特征,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电力行业融入市场化的进程较为迟滞。

在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行政划拨。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电力行业在行政保护下,市场垄断特征较为明显,电力企业仍运行于半计划经济体制下。

电力行业借助长期的垄断地位、公用事业职能化定位和国有产权特色,使电力企业在融资方面一直占主动地位,企业集约化运作对成本效益的要求相对较低,使得很多电力企业忽视了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和研究。

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在市场化方面,致力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电力行业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健全电价定价机制,在行政管理方面,积极推进在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体制,强调电力企业之间公平竞争,建立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新机制。

随着各电集团竞争加剧,装机规模成为竞争焦点,上规模表现出对资金更大的需求。

而电力企业的大型集团化运作特征,决定了其自身的融资方式不够灵活,在电力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中,亟需革新自身的融资手段和资金的运作方式。

三、我国电力企业的现行融资方式分析电力体制的改革给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电力企业是电力建设及运营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电力工程项目动辄成千万或上亿元,电力企业有旺盛的资金需求,以支撑自身的快速扩张,而失去了政府的干预与支撑的电力企业,获得的拨划资金越来越少,对外源性资金的依赖度日渐增强,导致自身负债率不断上升。

其次,电力体制改革实行“主辅分离、厂网分家”,电力企业作为公司进行企业化运营,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就势必提高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关注和研究,以期获得最稳定、高效和低成本的运作资本。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条件下,融资成为投资主体特别是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

各种融资方式中,目前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国内银行贷款,其次是债券、股票、外资、自有资金、政策性资金、民间投资等。

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国的电力行业投融资体制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形成了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的融资体制。

而各种融资方式又有各自的独特性和优缺点。

1.内源性融资方式内源性融资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所以内源性融资的优点在于不会产生附加的费用,也无需支付资本的利息,企业仍可保证自身的现金保有量,确保资金链的流畅。

内源融资因其成本远远低于外源融资,而成为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

但是,不同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不尽相同,它与企业发展前景、自身盈利水平和资产规模有很大关系,使用内源融资方式的企业多已进入成熟期,现金流量、资本结构、产权结构稳定。

2.外源性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方式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

直接融资又称股权融资,由企业通过首次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筹得资金。

而间接融资也称为债务融资,企业通过向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来筹得资金。

下文中,笔者选取电力企业常用的几种融资方式,来进行优缺点对比分析。

(1)银行贷款融资银行融资是市场信用经济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

目前,适合于电力企业的银行融资方式主要为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

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优点为:融资金额和期限确定灵活,可根据项目融资要求,对融资金额、期限进行先期控制;融资环境较好,电力企业可通过银行融资解决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问题,且在融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融资议价能力。

银行贷款融资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还本付息的压力加重了企业负担,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另外,限制性条款较多,一般要提供抵押或者担保,且筹资数额有限。

同时,银行贷款融资还要受国家金融利率政策的影响。

(2)证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用过发行债券,按发债契约还本付息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

企业发行债券的目的大多是为建设大型项目筹集大笔长期资金,这种方式适合于财力雄厚、经营状况良好的大企业选择。

证券融资方式的优点为:与其他负债筹资方式相比,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对象广、市场大、还款期限较长、附加限制少、资金成本较低。

证券融资的局限性主要在于:筹资方式手续复杂,对企业要求严格,必须在约定期限内还本付息,集中兑付,且有刚性,债券额度受国家控制。

而且,相对于银行借款,证券融资还款约束强,要控制好还款风险,这是其不利的一面。

(3)股权融资股权融资以出让公司股权为代价来筹得资金,是企业获得长期资金的重要途径。

股权融资的优点为:所筹资金具有永久性,没有还本压力,同时,一次筹资金额大,用款限制相对较松。

股权融资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企业必须满足企业上市的苛刻条件,还要承受较大的发展压力,因为发行股票是一种资本金融资,股票不是税前支付,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有要求权。

另外,信息披露成本高,各种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商业秘密,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具有抵税作用,所以发行费用也较高。

四、我国电力企业的新型融资方式探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也是电力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

电力企业想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进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1.发达国家的电力融资方式目前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融资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以英、美为代表,以证券融资为主导。

第二种方式以日、韩、德为代表,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导。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融资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在获得一定发展后,进入远期目标融资模式,采取证券融资与银行贷款并重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2.紧抓电力企业融资特点电力企业融资具有本身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企业融资,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

(1)融资规模巨大。

电力企业运行具有非常突出的规模经济效应,加上国家政策对电力新建项目的规模标准要求,通常电力企业单体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巨大,资金需求量大。

(2)回报周期长、融资收益稳定。

电力企业在我国有较强的福利性和社会公益性,存在一定的价格背离现象,因此整体资产回报水平相对较低,但由于其相对垄断的经营特色,加上国内能源紧缺的现实,电力企业的长期回报非常稳定。

(3)筹资成本对融资效益的影响边际效应突出。

由于电力企业资产回报率较低,融资规模巨大,筹资成本细微的变动将引起融资效益的大幅变动。

(4)融资对象具有局限性。

一方面,电力企业存量资产规模巨大,社会资本进入可能会淹没在巨大的资本存量和增量中,使其在股权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不具有话语权,因此一般的社会资本不愿意直接进入,而同时电力企业稳定的收益保证,使其成为银行等大资金拥有者的优质客户。

3.坚持电力企业融资原则顺应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融资机制规范程度、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社会资金供给与资本化意愿,结合电力企业融资特点,确立电力企业融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1)资金供应稳定原则。

在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环境下,对电力能源需求不断加大,而电力工业整体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总体上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因此必须寻求稳定和持续的资金供给。

(2)低成本原则。

低成本融资是所有企业融资的共性。

筹资成本对融资效益的影响边际效应突出,我国电力企业整体处于投资期,负债比重高、留利甚微,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弱。

针对目前每年筹资成本吞噬大量利润的实际情况,必须倡导低成本筹资、压缩高成本融资,以改善电力企业内部资金供给。

(3)负债控制原则。

负债控制原则实际就是融资的风险约束,即追求融资尤其负债的规模、期限结构、成本支出与自身清偿能力相匹配。

负债规模的持续膨胀不但会吞噬大量的利润,影响后续资金积累与长效发展,而且期限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某一时期债务清偿压力急速放大,影响公司正常资金链,重陷债务成本漩涡。

(4)科学与标准原则。

即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以融资的边际效益为融资依据。

融资的目标在于提高融资收益率,进而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要达到或者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坚持科学融资原则,从资金使用效率、资金到位率等角度加以严格测算与统筹,还必须确立贯彻目标的标准。

五、结语我国电力企业融资方式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经营环境息息相关,并且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特色。

在新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创新,优化融资方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1]吴霆: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j].中国电力.2006(10).[2]符萍:电力行业资本结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2006(04).[3]余传荣: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下小水电企业融资新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