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非洲和埃及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非洲和埃及
(2)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思考1、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滥 的原因是什么? 其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热带草原气 候区,6月至10月是它的雨季,降水丰 富,水量大增导致泛滥。 思考2、尼罗河为埃及带来哪些赠礼? ①形成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 ②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③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
纳赛尔水库
弊: ①入海泥沙减少, 形成人口、耕地、城市集中分布区 三角洲萎缩 思考3、请分析阿斯旺大坝建成的利弊。 ②两岸土壤肥力下降 利: 防洪、发电、灌溉、旅游、 ③沿岸土壤盐渍化加剧 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④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突出 (1)人口增长过快,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约为28‰,撒哈位以 南更高达30 ‰ (2)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 剥削,农牧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 思考:本区如何解决粮食、环境问题?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 水平,发展民族工业,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 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2、人口耕地城市:主要 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 河口三角洲地区。 开罗阿拉伯国家中人口 最多的城市, 30°N、 30°E 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 重要海港
重要经纬线: 30°N,30°E
3、气候干热,沙漠广布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沙漠面积占全国 面积的90%以上。
水是制约埃及发 展的主要因素, 尼罗河在沙漠地 区形成一条“绿 色走廊”。
干湿季及野生动物图
类型 时间
热 带 雨 林 气 热带草原气候 候 全年 湿季 干季
热带沙漠气 候 全年
成因及风向 受赤道低压 受赤道低压 信风从陆地 副热带高或 性质 控制,上升 控制,上升 吹向海洋, 信风控制, 气流,湿润 气流,湿润 干燥 下沉气流, 干燥 降水 丰 富 降水丰富 ( 2000mm 以 上) 常绿茂盛 皮厚耐热 干 燥 少 雨 , 少雨,无雨 无雨
单一商品经济是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外 国垄断资本的控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 济结构畸形发展,主要表现为: (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
(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
(3)加工工业更加薄弱。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黑种人的故乡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 题突出
(2)刚果河长度不及尼罗 河而流量大于尼罗河的 原因有哪些?
二、自然地理特征
5、富饶的大陆 (1)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南非的黄金; •刚果的金刚石; •几内亚的铝土; •赞比亚的铜; •摩洛哥的磷灰石。 •北非和几内亚湾沿 岸的石油资源丰富
二、自然地理特征
4、富饶的大陆 (2)动植物资源丰富
读图回答问题 (1)沿图中航线航行,大陆 沿岸的气候类型依次为哪 几种气候?
4)赞比西河
4、湖泊
1)维多利亚湖
(1)非洲最大,世界第二淡 水湖(次于苏必利尔湖)。
(2)成因:盆地凹陷(地壳 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形成 集水盆地 ) 2)坦噶尼喀湖
(1)非洲最深,世界第二 深(次于贝加尔湖)。
(2)成因:板块张裂地区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探究】
(1)比较尼罗河与刚果河 的水系与水文特点有何 差异?
2、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什么气候?为什么?
东侧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①纬度低 ②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 ③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④暖流增温增湿
3、非洲西部的热带雨林为什么延伸至北纬15度左右?
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季 风和几内亚暖流的影响而形成的。
4、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 30°S附近为什么也是热带草原气候?
2002年埃及外汇收入统计表
石油 旅游 侨汇 运河 棉花 其他
思考:埃及长绒棉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
位于非洲大陆最南 端,东、西、南三面濒 临印度洋和大西洋 。 地形以高原为主,沿 海是狭窄平原。大部分 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 , 南部沿海为地中海气候 。
南 非
南非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 冲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绕道好 望角的航线为沟通东西方的要道, 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
4、 尼 罗 河
阿 斯 旺 大 坝
尼罗河
长绒棉
4、尼罗河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 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1)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对尼罗河河水泛滥的 影响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维多利亚湖,水量 丰富,流量稳定,占尼罗河洪水期水量的10%; 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属热带草原 气候,干湿季明显,水量季节变化大,占尼罗河 洪水期水量的68%; 每年6月至10月,尼罗河河水泛滥。 (2)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南非最大的 金矿开采中 心和机械制 造中心
南非的重要城市 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 立法首都开普敦 (南非最大的港口) 司法首都布隆方丹 约翰内斯堡 :南非最 大的城市,金矿开采 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世界上最大的产金中 心,被称为“黄金之 城” 。
小结: 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 地形“高”(以高原为主)、气候“热”(以热带气
一、位置与范围
20
0
2040Βιβλιοθήκη 一、 位置 与范 围1、 经纬 位置 2、 海陆 位置
40
西奈半岛
20
索马里 半岛 0
20
马达加斯加 岛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位置: ●东半球(介于17ºW一51ºE之间) ●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介于37ºN一35ºS之间)。 2、海陆位置: 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 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 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 上分界
5、索马里半岛东岸为什么形成了热带沙漠 气候?
1、 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1、 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1)北回归线穿过,常年受副高控制, (2)北非紧邻亚欧大陆,东北信风从大陆吹 来,不易形成降水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 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受海洋影响小; (4)北非西岸有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二、自然地理特征 3、河湖
四大河流、 二大湖泊
3、河流
1)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
2)刚果河 (1)流量大而稳定(流量仅次于 亚马孙河) (2)河段特征 ①上游:水流湍急 ②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 低平,落差小,水势平稳;水量丰 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 ③下游:切穿西部高地,形成一系 列瀑布,落差大,不能通航。 (3)水力资源丰富 3)尼日尔河
好望角位于 34°21′S,18°30′E处。葡 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寻 找欧洲通向印度的航路 时到此,因多风暴(好 望角海域几乎终年狂风 巨浪 ),取名风暴角。 但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 望进入印度洋,通往富庶 的东方(印度),故改 称好望角。但“好望角, 好望不好过” 。
南非矿产的分布
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世 界第一;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电力 丰富。 约翰内斯堡:
刚果盆地
刚果河(扎伊尔河)流经盆地,由于流经赤道附近的多雨区, 河流水量很大,非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河流穿过高原峡谷 时,形成许多瀑布,水力资源为世界之最。最终注入大西洋。
成因: 刚果盆地原是 面积很大的内陆湖,后来 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 湖水外泻形成盆地。
世界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东非大裂谷: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 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死火山),海拔5895米。 在裂谷带的底部有许多狭长 深邃的湖泊,坦噶尼喀湖是 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 东非高原西部有著名的维多利亚湖, 它是盆地凹陷而成,为非洲最大的湖泊。
乞力马扎罗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誉。由于它地处赤道 附近,其顶部终年积雪,是以“赤道雪峰”而闻名世界。
5、经济:
(1)经济发展的条件
• • • • • 运河主权 丰富的旅游资源 石油资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 农业发达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02年外汇收入(亿美元) 石油 旅游 侨汇 运河 棉花
•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
(2)主要经济支柱
• • • • 运河收入 旅游业 石油 侨汇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黑种人的故乡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 题突出 4.非洲的旱灾与荒漠 化(提P45) 5.政治地图的变化
埃塞 俄比亚 埃及
(1)在历史上,欧洲殖民主义者曾先后侵入非洲,掠夺黄金、 香料、象牙等;后来又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运往美 洲贩卖。到了19世纪70年代,广大的非洲大陆先后被英、法、 葡、西、比等国强占和瓜分。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黑种人的故乡 本区有5亿人口。90 %是黑种人,所以 本区又称“黑非 洲”。 此外,本区还有 外来移民的阿拉伯 人、欧洲人和亚洲 人。
三、人文地理特征 1.黑种人的故乡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本区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出口、矿产 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在经济和贸易中占绝对 优势,成为世界上典型的以生产初级产品 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地区。
2、热带大陆
(1)气温高 (2)干燥地区广 (3)气候带作南北 对称分布
非洲气候
2、热带大陆
赤道横穿中部,大部 分地区气温都在20℃ 以上,为热带气候, 同北非地区大致相同, 所以整个非洲又被称 为“热带大陆”。
主要气候类型和景观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 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 候、地中海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 密,四季开花结果,是 一片常绿的热带“王 国”。森林中有种类繁 多的鸟类和猿猴类动物。 热带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农业季节性强。 动物有迁徙的特征。
植物 动物
树枝嫩绿, 焦 黄 枯 萎 , 少 量 耐 旱 植 高草茂密 低矮草丛 物 从河谷迁往 高原 风调雨顺, 收成好 从 高 原 迁 往 耐饥,耐渴 河谷 有 的 年 份 闹 绿洲农业 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