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教学教材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教学教材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名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异同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园林史学生姓名雷玲学号 1141003007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11园林指导教师黎颖慧2013年12月20日摘要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从它的产生、成长、兴盛、衰落、直到消亡的全部进程。

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其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制约与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世界的主要园林体系之一,到如今的现代园林,经历了大约三千年持续不断的延绵发展。

本文将从思想与功能、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4 个方面, 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比较。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意境;现代园林;人居环境;规划设计SummaryGarden as a cultural form, from its birth, growth, prosperity, decline, until the demise of the entire process. Throughout are inseparable from its constraints and the impact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backgrou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one of the main garden systems of the ancient world, to today's modern garden, about three years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stretch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deas and featur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landscaping, garden ornaments four aspect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tyle and modern gardens to compare.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 cultural mood; modern landscape; liv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1 思想与功能的异同 (1)1.1 指导思想1.2 功能性质2 园林建筑 (2)3 植物造景 (2)3.1 材料选择上的转变3.2 配置形式上的转变3.3 配置原则上的转变4 园林小品 (4)4.1掇山置石4.2 园林雕塑4.3 园林照明4.4 现代机械5 现代园林特点 (4)5.1 吸收古典园林精华5.2 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6 现代式园林与古典式园林的结合 (5)7结语 (5)园林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在城市中大量涌现。

有不少作品选题得当,在改善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然而,如何将中国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合理地应用于城市建设中,目前尚未得到深入的发展。

为此,我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对城市园林的建设和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与参考。

1 思想与功能1.1 指导思想园林是时代的产物,在每一个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

古典园讲究“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讲求几何图形的组织,在明确的路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甚至将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均匀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

可见,西方园林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在先哲们的思想中渐渐渗透了现代哲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融入了中外园林艺术的优秀风格,孕育了中国现代园林学科新体系的发展。

可见,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的造园艺术,综合涉入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艺术、伦理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园林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1.2 功能性质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于观赏型。

唯一不同的是服务对象。

古典园林仅服务于以宫廷或以贵族为代表的极少数人,园林的功能都围绕他们的日常活动与心理需求展开。

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大众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反映出等级社会中园林功能性的局限与单一。

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仅从景观意境出发,并无商业目的,而现代园林,部分被作为赢利场所,充斥着商业竞争的气息,扭曲了园林本身应具有的生态本质。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激发了人们不同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现代园林设计为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研究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对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根据人的行为迹象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 抄近路、左转弯、识途性等) ,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等。

总之,现代园林在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在微观上进行深化与细化,在宏观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独特的园林要素,它强调人与生活的关系,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组群建筑,它普遍采用木质材料,给人提供明确实用的情调。

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可借用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即:“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与无限中回归有限”。

园林所属性质的不同与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如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给人一种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玲珑、活泼、纤细、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

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居于次要地位,表现出自然化的特点,但在局部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

现代园林中的建筑是全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力求突出自然美,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建筑材料多样化,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

许多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在性能上耐风吹日晒,使用寿命也较大。

在建筑色彩上,古典园林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现代园林则依据用地功能的不同设置形式多样的颜色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 植物造景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崇尚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而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却有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3.1 材料选择上的转变总体来说,在植物选择上的转变主要是从单一转向多样。

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园重复栽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达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

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如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限制下的皇家园林。

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 000余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植物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

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而开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3.2 配置形式上的转变在配置形式上,现代园林打破了古典园林的规律性,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造园风格保持一致,但受“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受到了限制,虽能发挥使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

古典园林中除采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等形式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槐荫当庭、移竹当窗、栽梅绕屋等常采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同时,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也较常见。

如今,盆景、盆栽已进入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已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

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使植物配置形式正在走向多元化。

植物材料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平面和立体空间层次的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较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

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载体与功能。

3.3 配置原则上的转变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成为现代园林的亮点。

古典园林是文人雅士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特有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的观赏内容、寄托园主的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

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的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景点,也是借风掠松林发出的瑟瑟涛声以感染人。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较强调艺术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对于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结合时代特征挖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认识到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其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态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

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植物配置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4 园林小品4.1 掇山置石由于古人出行不便,于是产生了“一卷代山”的想法,如苏州狮子林中的掇山置石。

现代园林中的置石虽缺乏像古典园林假山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但结合新时代园林建造的历史背景,探寻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同时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从而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

4.2 园林雕塑在古典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掇山置石,随着西方造园艺术的渗透,广泛运用于西方园林的现代雕塑也被我国所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