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古籍文献网(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的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古籍;古籍利用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3—0172—02高校图书馆古籍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老话题,这个问题在多年前就开始讨论。
但笔者在与相关院校的对口交流及多次参加相关的古籍工作会议中感到:这项工作虽然较从前有所起色但从总体上讲仍然是不尽如人意,这就使得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未能发挥作用。
这既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中有关“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的要求。
因此笔者想在此就这一老话题再作一阐述。
1 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仍然陈旧高校图书馆原本就长期受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对馆藏文献只重视收藏而轻视利用。
我国虽然是文明古国,历史上产生过浩繁的典籍,而与此同时因各种天灾人祸的原因使得能够保留下来的古籍可谓凤毛麟角。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存的古籍产生了其本身所没有的特殊价值——文物价值。
由于收藏界对古籍的热捧又使古籍产生了另一个其本身所没有的特殊价值——经济价值。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重藏轻用”的旧观念在古籍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
管理者往往把本馆收藏的古籍视为“珍宝”,把它们堆放在书库中,秘不示人。
轻易不让读者接触,更不用说让读者阅读。
既使有读者想使用也要通过各种批条才行,这种把古籍保存与使用严重对立起来的作法至今未能彻底改变。
”重藏轻用”的旧观念在古籍和古籍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无形的屏障,严重地制约着古籍的开发与利用。
1.2 古籍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一方面由于一部分古籍管理人员是校内的精减优化人员,他们对于古籍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如古代汉语、古籍版本、分类编目等相关知识较为贫乏,加之其相对消极的心理状态,就使他们连最基本的古籍管理工作都不适应。
当读者需要借阅古籍时,他们经常发生或因不明古籍分类而找不到书、或因不知版本及古籍有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的现象而找错书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古籍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的是具有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文字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
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古籍管理人员一般只有一种学科背景,有的甚至学的是与古籍管理工作毫不相干的专业如计算机学、会计学等,他们在古籍管理工作中会对古籍的认知产生偏差。
2007年9月中医系统内各专业图书馆根据《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办法集中申报了一批馆藏古籍待审定后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但从反馈的评审意见表可以看到一些问题,如有的把明代丛书刻本误定为元刻本、把明万历刻本误定为明宣德刻本、把明正德年间熊宗立仿刻的元刻本误定为元刻本。
因此目前古籍管理人员总体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是不适应古籍开发利用工作要求的。
1.3 古籍数字化建设在低水平上徘徊古籍数字化作为古籍开发利用的一种新的方式,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计算机硬件成本的降低,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对馆藏古籍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开发。
但纵观各高校古籍数字化成果——古籍数据库却发现始终是在低水平的基础上徘徊。
数字化通常的作法是把古籍转换成图像版、文字版或图像文字混合版后存放在服务器上供读者使用。
但是读者通过计算机只能对古籍做一般的浏览阅读,所得到的只是平面的、孤立的资料,而不是对古籍数字化后进行深度开发的成果。
2 加强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2.1 转变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同时加大古籍管理人才培养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开创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开发与利用的新局面就必须转变“重藏轻用”的旧的古籍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必须也应该把馆藏古籍保护好,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要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的,而馆藏古籍作为图书馆藏书的一部分也应该加以利用。
同时现代高校图书馆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读者工作原则,这也要求我们为师生提供古籍利用的服务。
因此我们要树立“重藏而不轻用”的新的古籍利用观,变以往把古籍保护与利用严重对立的作法为保护与利用和谐地统一起来。
人才是一项事业成功的关键。
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相比在形制、内容、音训、字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在阅读和理解时难度较大。
同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古籍管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就急需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有图书馆专业知识,懂得古籍的分类、著录、古籍版本知识、古汉语基本技能又能掌握计算机存贮、检索技能;既具有较强的古籍开发意识与技能,又具有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因此要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在岗的古籍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与系统学习。
2.2 加强宣传激发起读者对古籍的阅读兴趣过去由于图书馆对馆藏古籍进行封闭管理,读者无法接近古籍文献,久而久之读者对古籍产生神秘感并对利用古籍产生畏难情绪。
图书馆可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师生普及古籍的基础知识,宣传本馆的古籍藏书特别是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古籍。
介绍馆藏古籍在校内外的教学、科研中发挥作用的具体事例,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古籍文献的现实意义,消除他们对古籍文献的神秘感,以引起他们阅读利用古籍的兴趣。
还可以组织本校师生实地参观古籍库使其真切感受到古籍文献所特有的文化魅力。
另外还有印发小册子或利用图书馆的主页进行宣传等多种形式。
2.3 摸清家底,编制完整科学的馆藏古籍目录要充分利用馆藏的古籍文献首先就要摸清家底,搞清馆藏古籍的基本情况。
受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有不少馆将古籍仅仅作为保存而加以收藏。
对本馆的古籍数量、版本情况、古籍内容等均是一笔糊涂账。
这样还谈何得用。
因此就要从清查馆藏古籍入手,对馆藏古籍进行核查、鉴定、记录以摸清本馆古籍到底有多少种、多少册、其中的珍本善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编目等工作。
在目前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古籍分类标准的情况下,可编制出具有本馆藏书特色与学科特点的古籍分类体系,并应用这一实用的分类标准对馆藏古籍进行分类。
为读者查询古籍文献提供一条分类检索的途径。
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编目,将其书名、著者、版本、分类、内容提要等信息作成卡片或书本式图书目录。
通过这些整序工作使馆藏古籍由混乱状态进入有序化,为今后的深入开发打好基础。
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在职人员在实践中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过程。
2.4 高校图书馆要面向读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古籍开发与利用工作,让古籍走出馆藏的深闺发挥其应有的现实价值 2.4.1 各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一般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可编制出能反映本馆收藏特色的各种古籍专题目录工具书为校内外读者利用馆藏古籍提便利条件。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根据其收藏的地方志占全国地方志的38%以上这一特色先后编制了一批专题目录如《馆藏地方志目录》、《馆藏家谱目录》、《馆藏丛书目录》、《馆藏家谱提录》等专题工具书为读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收藏中医古籍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的我馆通过《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医书目》系统地揭示了馆藏的中医古籍。
该书目除免费提供给校内专家与兄弟院校外还赠送给来访的学者。
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还大大提高了馆藏中医古籍的利用率。
2.4.2 解决好古籍收藏与利用上的矛盾,主动做好古籍阅览室的日常借阅工作。
利用图书馆是每个在校读者的权利,更是一个古籍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由于古籍文献特殊的文物价值,一般不可能向普通的铅印开本那样繁烦地外借使用。
因此可采用一些变通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
如用一些价格较低的影印本或复制本供读者阅览、对于一些较低层次的读者如大一或大二学生可为其提供点校后的铅印本供其使用。
同时要配齐相应的古籍检索工具书,并指导读者使用。
2.4.3 积极使用古籍数字资源。
目前多数高校都通过古籍数字化方式自建了具有本馆特色的古籍文献数据库,同时还采购了商业机构开发的古籍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古籍数字化实现了古籍的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的分离,在一定程上缓解了古籍保护与利用这一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古籍的使用效率。
读者可通过一定的检索途径不仅能得到自己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实现远程全文传递、图文下载打印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故此图书馆古籍管理者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尽快熟悉掌握本馆所拥有的古籍数字资源充分利用这一新型的资源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4.4 开展定题跟踪服务。
这是高校图书馆古籍部门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某一特定课题的需要,由工作人员以多种方式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古籍文献资料信息,并且根据研究课题的进展程度提供适时、对口的古籍文献服务。
由于这种服务能直接适时地满足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需要,实现古籍资料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直接的紧密的结合,因此这是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最具有开拓意义的服务方式。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重点课题《中华本草》、《中医方剂大辞典》的编纂过程中我馆依托丰富的馆藏中医古籍文献与人才优势,为这二个课题提供了大量的定题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上述方式之外,还有提供古籍咨询服务、直接参与科研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古籍利用方式。
2.5 对古籍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加工是古籍数字化和古籍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当前各高校图书馆所缺的不是古籍数据库而是对其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加工,因此这是今后各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也是古籍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如为古籍数据库建立强大的检索系统实现图像检索、全文检索、精确检索、模糊检索;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标注以便实现更精确的查询;实现版本校勘功能以及实现图文对照功能以建立起古籍图像和古籍文本之关的联系。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知识挖掘系统并链接古籍利用者常用的数字化工具书和古籍数据库内容所涉及到的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等内容。
使古籍数据库成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紧跟学科研究发展的知识库。
最后这个知识库应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2.6 加强与出版社合作,出版古籍图书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要在新形势下,把目光放到整个社会文化大市场上去摆正古籍藏与用的关系,加强与各级出版单位合作。
本着“尊重历史,保护文献”的宗旨,将有价值的、市场上需求的馆藏古籍文献提供出来采取古籍整理出版、原版影印与整旧如旧相结合的方法交由出版社出版,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遗产。
这是更高层次的开发与利用。
《伤寒直指》是清代上海名医强健著作,它是近乎我国古代最后一部大全式的《伤寒论》研究巨著。
该书定稿本为我馆收藏,在有关方志、书目等文献中或云已佚,或云不明存佚,皆无刊刻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