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阶段的德育教育浅谈幼儿阶段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
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德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
幼儿园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中,德占首位,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认知等方面。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是一项有持续性、一致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尤其是现代社会呈开放型、多元化走势,各类新闻、公众媒体、传播信息量大,范围广、内容多,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
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整个德育工程质量。
因此,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开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一)、首先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别性,融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
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世的规范。
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
因为孩子从呱呱落地起本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孩子通过在社会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
所以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向反面的、丑恶的的行为模仿,容易误入歧途。
近墨者黑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道德教育。
家长和老师应共同担负起孩子社会化培养这一职责,让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二)、从小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什么都替孩子包办,甚至有的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使得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给予。
这样还会导致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太脆弱,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了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等不良品格。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我在任中班班主任的时候,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小女孩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揣在衣兜里带回家去,第二天孩子家长找到了我,她问:你们幼儿园还送小朋友玩具?我说没有这回事呀,于是家长又让孩子还回了,还把孩子骂了一顿。
我说没关系,孩子还小,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物品归属感的概念。
我又告诉小女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要大家一起玩。
其实幼儿园中小班的孩子很多都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不能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当做偷窃。
因为幼儿生活的经验、认识能力有限,不能领会具体的道德要求,更缺乏用道德水准衡量和解决日常行为问题的能力。
只有掌握是非标准,划清善恶界限,才能使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从而自觉产生相应行为。
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幼儿期的孩子做事情只注重结果,不大会考虑实施过程的好坏。
幼儿急切想得到某样东西时,会悄悄地拿走,化为己有,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
从某种角度看,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童趣,但作为教育者绝不能一次又一次地不加制止,而应及时中断其不良行为,并随机地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分析这种行为的对错、好坏,分清是非、善恶。
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三)、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当今的孩子一味的追求吃好、喝好、穿好。
爱国对他们说是无所谓的事,甚至是笑话。
在他们心中自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记得我在大班上语言课时,曾问过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和学习?许多小朋友都回答说他们长大后想当老板、当警察。
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中一个孩子说:当板有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警察有枪,不怕有坏人欺负我。
而很少有人说学习是为了报效祖国、建设祖国。
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周恩为中华而崛起的故事,孩子们听后很受启发,有个小女孩告诉我,她长大后想当科学家,为祖国造宇宙飞船。
我感到很欣慰,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过度地追求享受,而降低了对祖国的热爱,很少人想到我做这件事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害的。
爱国教育应从小培养,如果把一些爱国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孩子们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把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灌输于孩子的生活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幼儿道德培养的方法(一)、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明意识。
课间活动: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张口、衣伸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接。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在幼儿心中树立良好榜样。
每一个教师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每一个教师都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在教师身上看到的既是教师也是孩子自己,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要做到慎言慎行。
有这样一个例子:班上的一小朋友原先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每次看见老师都会高兴地向老师问好,问早。
可有段时间他一反常态,清脆悦耳的问候声听不到了,在与孩子真诚地交谈中我了解到原有几次向老师问好时老师没有反应,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再主动问好了。
其实教师与其让幼儿先向老师问好,还不如老师主动向幼儿问好,这样会使幼儿自觉地效仿老师的行为,做个讲明懂礼貌的孩子。
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田,当孩子在获得爱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地关爱别人。
在这样反复正面影响中,幼儿互敬互爱、明理守纪的良好品质也在逐渐形成。
(三)、家园互动,经验共享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
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
但对于家长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需要,发挥幼儿的潜能,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把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优良品质转化为他们自觉主动地需要。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学载体。
如给幼儿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
《拔萝卜》的故事说明大家团结起力量大的道理。
(五)、以活动为主体,开展德育一年当中有许多与幼儿相关的重要节日,结合各种节日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五一节的爱劳动教育,六一节的好儿童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民族化传承教育等。
如为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重阳老人节,我组织孩子们带上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问候。
为他们表演精心排练的节目,深受老人们的欢迎。
爷爷奶奶还给孩子们讲他们小时候的苦日子。
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这种情境交融的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开设礼仪和国学课程,直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道德品质的发展,我园对小中大班开设了国学和礼仪课,课本选取了国学经典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以故事的形式,通过浅显的语言表达,让幼儿学会明辨是非、懂得谦让和孝顺…使3-6岁的幼儿从小受到传统美德的浸透和熏陶。
礼仪则通过儿歌的形式对幼儿进行侧面教导,让孩子懂得自立和懂礼。
要求幼儿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而使他们表达能力增强,性格更加开朗,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但它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研究出更多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