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让我们老师在在探索或尝试使用实效性强的教学方法。

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感悟和认知语言”的体验式英语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的背景及对初中英语体验式教学的认识,并提供了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体验/教学/认识/实践/反思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新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强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体验式英语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可见,在英语课的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来增强该课程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一、对体验式教学的感知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

这里包含了体验式教学的三层含义:首先,它以教材的知识学习为基础;其次这种体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再次,这种体验活动可以是真实的实践,也可以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学生真正参加到真实社会生活,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是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体验式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生活的体验为主线,开发生活资源,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与反思中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这样的教学理念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形成有教深厚的理论基础。

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深人探讨和教学观念的逐渐改变,形成了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

这可以从近现代一些著名的教育理论里得到论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

体验性学习策略就是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建构知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主张。

他反对把“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

”认为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矛盾。

以上理论为初中英语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体验式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强化反馈阶段和学习迁移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学习的设计者是教师。

因此,在学生亲历之前,要有一个启动体验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引导学习者产生动机,在情境中体验。

在这个阶段,教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与生活经验),能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创设体验的情境: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景。

牛津教材中有很多有关食物的话题,本人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超市、市场的图片,介绍超市的各个区域、市场的各个摊位,利用各种食物图片教有关食物的英语单词,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掌握。

2.用简笔画创设体验的情景。

如6AM4U1 Out and about(P63&64),教授方位词及位置关系时,本人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地图和一个罗盘针图,标上地点,利用黑板上的简图介绍课文内容。

5分钟内,班级里95%的学生能够在简图的帮助下熟练地背诵课文,而且课文中所谈的位置关系深深地烙在学生的脑海里。

再如6BM3U3 On the way(P52),为了让学生明白near/quite near/not too far away from/quite far away from/far away from所表达的不同的距离以及only/about/more than/almost用在时间名词前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本人在黑板上画了右面这张图。

用这张图来说明Kitty, Alice, Eddie, Danny, John, Mark, Kally及Petter (课堂上用班级同学的实名)到学校的路程和他们上学所花的时间。

这种教授方法直观,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生们容易接受。

3.利用声像或故事来创设体验的情境。

如本人在教6BM1U4 The Earth时,放映动画片Heal the Earth。

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Millions of years ago, the Earth was clean,but now some people are cutting down the forests and killing the wild animals.Some land has been deserting. There are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land pollution.Our Earth is sick.We must save our Earth and cherish her.We should be friends of the Earth.We must promise to do things to keep the environment clean.(二)实践感受(主体体验)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

虽然个体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但却是最真实的。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

1.在表演中体验。

生动逼真的表演,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英语学习更加形象化,趣味化。

如牛津英语6A Module One, Unit Two, Good Friends(P8&9),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涉及的知识很多,如:姓名的写法,年龄、身高、体重的表达法,年龄、身高、体重的比较,频度副词的用法,一些词组的用法等等。

要是光靠教师讲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枯燥难懂,也不容易掌握。

于是,我就让学生身临其境来表演这节课。

首先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用英语正确地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出生年月、身高和体重,然后挑选写得正确、整洁,年龄、身高和体重各不相同的三位同学上来表演,模仿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当然他们可以用任何形式来表现学到的、理解了的知识)。

如:有的组以对话的形式,有的组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打招呼、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就年龄、身高、体重进行俩俩比较、一个和两个比较,并且用英语来表达他们是好朋友,以及他们一起做的事情。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把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且使语言材料变得更加生动真实,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同时,预备年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演欲,他们非常乐于上台表演,展现自我,表演法恰恰能锻炼学生的胆量,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

2.游戏中体验。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

恰当的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语言的实践活动。

如在复习和教授Food and drinks/Sports and activities/People's jobs 等内容时,做击鼓传花游戏。

游戏进行时,每个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观察花的传递,又要听音乐是否停止;既要听别的同学说,又要思考自己说什么(不能重复前面同学所说的内容)。

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性,特别是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3.竞赛中体验。

适当的竞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竞赛既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男女生为单位;可以是对话表演赛、抢答比赛,也可以是开火车比赛。

如在复习和教授Food and drinks/Sports and activities/People's jobs等内容时,我利用图片或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比赛,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相关英语单词,进行单词拼写比赛。

每当进行这样的竞赛,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行动起来,个个争先恐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或利用手头的资料快速查寻。

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增强了生生之间的合作。

大量的单词也得以复现甚至拓展,提高了单位时间的课堂效率。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体验内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体验学习的关键阶段。

所谓内化,就是把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

在这里是指通过个体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者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成为自身行为或观念。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演讲、写作、动手做等活动。

如:对故事结尾的异构、对未来的畅想、辩论或演讲活动;情景对话、情景作文;做比萨、蛋糕、风筝、降落伞,并介绍其制作过程等动手做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可以促使体验主体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使内化进一步深入。

在交流中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

(四)强化反馈阶段反馈评价是学生体验活动的重要部分,更是师生共享的情感体验阶段,它决定着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评价应贯穿于整个体验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出现的不同的体验感受,要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学习迁移阶段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