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MP视角下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RMP视角下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生态旅游发展的逐步升级,户外教育项目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尤其是在国家倡导生态旅游建设转型的背景下,促进生态旅游与研学产业的融合无疑是引领旅游发展的新风尚。

本文基于RMP (昂普)理论分析南京市生态旅游与研学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研学旅行;RMP 分析;南京市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RMP 视角下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濮元生,濮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江苏南京211135)收稿日期:2018-09-18作者简介:濮元生(1969—),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副教授、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濮蓉(1996—),女,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时下,国家大力提倡研学旅行,先后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小学学生赴境外旅行活动指南(试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研学旅行逐渐占据了市场,并成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研学旅行,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在学中游,在游中学。

是由学校等教育相关机构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获得知识,拓宽视野,增加阅历的一种方式。

在一场旅行中,所有的文化、自然、技能知识都可以代替和补充书本上的内容,满足学生们自我提升的需求。

就旅游业而言,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旅游发展主流,其以保护环境为原则,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体验及生态教育,从而使旅游者获得美好的身心体验。

(二)研究意义研学旅行在国外发展已久,而研学旅行在国内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在中国比较普遍的研学旅行通常时间短而且更加关注目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博物馆、展览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可以通过讲解员讲解及图片资料直接获取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

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项目缺少亲身体验,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定层面上降低了研学旅行的趣味性。

研学旅行的目的应该是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感受、发现和思考,需要自身的参与及体验,主动地获得知识。

并且能够逐渐享受这样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辅助课堂的教学。

针对中国大城市如南京这样新一线城市,学生课程节奏快,课余时间少等特点,作者认为短途的生态旅游户外体验项目非常适合辅助课堂教学。

尤其在如今国家倡导生态旅游建设背景下,促进生态旅游与研学的产业融合无疑是引领旅游发展的新风尚。

(三)国内外发展简述到户外开展研学活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其首创性地出现了体验式教育的雏形。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研学活动应该属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周游列国。

现代户外研学的发展时间很短,1907英国陆军中将贝登堡发起童军运动,强调实用户外技能,在身体、智力、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培养孩子,使其满足社会成长的标准。

随之出现苏格兰的第一个外展机构以及在丹麦成立的第一个丛林学校均标示着现代户外教育的起源。

英国每名适龄儿童每月都必须前往户外中心完成相应课时的学习。

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户外教育被写入学校教育大纲,家长、学校和第三方组织共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户外教育,并且三方不同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监督的体系①。

二、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特点南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种类多样,有森林温泉,山林湿地,也有各种珍稀动植物,湖泊众多,地质风貌多样。

作者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48表1南京生态旅游主类亚类代表类型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钟山风景名胜区、幕府山、紫金山、将军山风景区AB 沉积与构造冶山国家矿山公园、汤山B 水域风光BB 天然湖泊与池沼玄武湖、紫霞湖、九龙湖湿地公园、兴隆洲湿地公园BD 泉珍珠泉、汤山温泉、汤泉温泉C 生物景观CA 树木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塘竹海CC 花卉地梅花山D 天象与气候景观CD 野生动物栖息地老山国家森林公园DA 光现象紫金山天文台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E 岛礁桂子山石柱林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瓜埠山景区、汤山溶洞江心洲、八卦洲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南京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将具有代表性且知名度高的几处景区列出见表1。

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划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生态旅游资源系统,自然类分布较广,如地质景观类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冶山国家矿山公园、桂子山石柱林景区、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汤山溶洞等。

地貌景观类资源有钟山风景名胜区、幕府山、将军山风景区等。

水体生态资源包括珍珠泉、江心洲等。

天象资源如紫金山天文台。

生物生态资源如老山国家森林公园。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为人工与自然结合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野营地等,诸如南京的乡村旅游地、户外营地等。

三尧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在简要分析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后,本文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昂普(RMP )理论分析现今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②。

RMP 分析是指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e ⁃sourse (资源)、Market (市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Product (产品)分析,最后提出产品开发框架及思路的分析理论。

首先作者从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资源及市场两个方面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

(一)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1.生态+研学旅游资源缺少深度和广度的挖掘。

南京市大多生态旅游地都设有展览馆、科教馆及相应景点讲解牌,但对于奇特景观、地质地貌特征很多都是简单的文字性说明,这对大多数走马观花的学生来说没有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反而容易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生态旅游地商业化日渐突出,大多已经盖过其教育意义,同时也冲散和打乱了一部分教育资源造成资源布点分散、缺少中心主题,能引人循序渐进逐步探寻知识的体验项目更是少之又少,资源挖掘缺少深度和广度。

这方面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黄石国家公园形成了自身的一个户外教育体系,在户外教育项目中设置四个主题“黄石的遗产”“来自过去的声音”“地质奇观”和“生态社区”③。

每一个主题下设不同的体验项目,学生通过体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探险经历,通过自己所学所闻进行实验来获得新的知识。

2.配套设施不足,生态资源保护不当。

研学资源过度依赖生态旅游地的名声,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多旅游地徒有国家地质公园的名声,例如桂子山石柱林园区内很多标识建设时间已久,长时间没有进行妥善的维修和处理,配套服务设施有所欠缺。

另外近些年南京市诸如秦淮河等湖泊河流水质还不够达标,生态资源受损严重。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整治,但如何使生态、旅游及科普教育达到平衡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专业的环境教育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大学专业设置原因,有环境自然相关背景的人才毕业后往往不会来景区工作。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生态旅游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完成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市场问题分析1.教育行业对研学旅行理解不够。

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市场客源主要为南京市及周边各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学生,其通常采用春秋游及冬夏令营的方式来进行研学旅行,选择游览的地方在本文上述资源归纳中都有提及。

如今多数学校普遍存在“重游玩,轻教学”的问题。

学校组织出游单纯是为了放松,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很多初高中学校忙着赶教学进度,认为春秋游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安全管理需要成本,进而不合理的占用学生的户外实践时间。

同时也间接导致了生态+研学旅游市场产品开发积极性降低,产品单薄。

2.市场定位能力不足。

对于研学市场来说生态资源是天然的课本,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然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尤其是低年49(下转第53页)级的学生仅仅依靠文字解说根本难以进行知识消化,达不到研学的目的。

并且大多数产品在开发时就存在这种不走心的现象,单纯走形式主义,并没有划分需求层次来合理科学的设计产品。

四、南京市生态+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思路通过对南京市生态旅游研学资源及研学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到南京市生态旅游区种类繁多,自然及人工自然资源丰富,十分适合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作者认为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研学资源单薄,研学场所支撑力量不强,教育类人才储备不足等,优质研学品牌犹待树立。

以下是作者基于昂普理论分析以及综阅大量文献资料后给出的几点产品开发思路。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保护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生态旅游的发展,依赖于生态资源,生态资源依附于生态环境。

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研学产品的的开发,必须环保理念先行,杜绝破坏生态盲目开发的行为。

同时,产品开发过程中要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生态文明理念,使得生态旅游通过研学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倡导健康、低碳出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初期开发立足于知名度高的优势生态旅游地但并不是所有的南京生态资源都可以进行研学产品的开发,初期要立足于知名度高,有市场影响力的优质资源先行开发。

要选择体验感好、互动性强、有教育价值的项目,立足于这些优势资源,才能打响生态旅游研学的品牌,给中小学生良好的研学体验感。

比如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正在规划中的两区三带格局中以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一山三泉”生态旅游区④(汤山温泉、珍珠泉、湖泊泉)、发展已经成熟的钟山风景区、江心洲,新兴乡村田园综合体巴布洛生态谷等都是高价值、高美誉度的优势生态资源,由于其自身的影响力,更容易开拓研学市场。

(三)深度挖掘资源,满足各年龄层次需求借鉴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户外教育项目特色,深入挖掘南京市生态旅游资源与研学的切合点。

如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可以通过建设探险博物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设置的项目可以有现场演示火山喷发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模拟逃生等。

对于低年级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画板供他们创作,配合一些浅显易懂的答题游戏来进行。

同时建议南京市政府成立生态旅游社区,并组建成联盟,在每个生态旅游社区都建设专门的生态课堂,可以让学生定期参与生态资源的调查分析工作,了解当地的环境资源特征,思考和理解生态系统问题,做到真正的游与学结合。

(四)培养专业的环境教育人才我国只有少数师范大学开设了环境教育的选修课程,由于不够重视,学生也缺乏课外实践的机会。

现今我国生态旅游业大量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而这样的人才正是我国现如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机构的教育部门所求之不得的⑤。

虽然国际上已有组织机构专门进行环境教育培训,但短期无法从根本上缓解这一供需问题。

也由于人才匮乏,导致研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开展的活动大同小异,没有深入的学习项目。

作者认为针对这一现象,可以由政府引导面向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志愿教师的招募,与致力于自然教育、生态保护的机构组织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