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通信特点和信道模型的介绍及紫外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紫外光波长10~400nm,是光谱中波长最短部分,主要由太阳辐射出来,又称紫外线,紫外光传输性能与传输范围内大气的品质密切相关,如大气中的O3浓度、散射粒子的浓度、大小、均匀性、几何尺寸等。
研究大气中分子和粒子的散射时主要考虑Rayleigh 散射和Mie散射。
与此同时,紫外光的传播方式以散射为主,虽然传输过程中衰减严重,但可绕过一定障碍物,这两点决定了紫外光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天候的非视距通信(Non Line Of Sight,NLOS)。
随着国内日盲段紫外LED生产线的投产,紫外光通信的实现将更具可行性。
1 研究背景
紫外光作为通信手段被提出最早在上个世纪初,当时美国军方提出用于海军海上通信。
国内近两年在此领域研究的也有一些,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在2007年研究了一款直升机紫外光通信系统,在这项研究中是国内首次使用日盲段LED点阵作为光源,并在样机上实现通信;重庆大学光电研究试验室在2006年也完成了基于紫外光的语音系统设计与实施,该系统在反映灵敏度及抗干扰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与此同时,在业界领先的美国加州大学Center for UbiquitousCommunication by Light实验室,在2007年实现了在使用光功率为0.5mW的10个24单元阵列LED为紫外光光源,00K调制方式下紫外光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如表1所示,包括视距通信(Line Of Sight,LOS)和非视距通信两种方式。
表1 不同距离,误码率下紫外光视距和非视距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
2 大气散射信道
由于紫外光是在大气中进行无线传输,大气信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通信质量,传输距离等重要通信指标。
当散射粒子的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就发生Rayleigh散射,大气分子对紫外光的散射就用Rayleigh散射理论来处理,但是只有在晴朗天气(能见度Rv≥20 km)中Rayleigh散射才是主要的。
Rayleigh散射是指散射粒子线度比波长小得多的粒子对光波的散射。
其主要特点有:1)散射光强与入射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2)散射光强随观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