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梁学校
考试评价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襄汾县大邓联校小学期末考试和学生评价意见》,全面渗透《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思想与要求。
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使检测和评价成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深化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重趣味、分层次、多元化,“整合性”的考试内容。
在编制考试内容的时候,遵循两大原则: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二是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增强考试内容的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让学生更多地感悟、体会和实践。
1、多元考核——一试、二试和平时三结合考核。
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将考试内容通过一试、二试和平时竞赛式的考核三方面结合起来,一试主要有:语文的古诗文诵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数学的口算、操作、实践活动;英语的听说读唱和其他学科的操作考查、作品评比展览、表演等。
二试即笔试,语数英制订ABC卷。
平时经常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将阶段考核和终结考查有效整合,综合评估。
一试试题的背景材料开放、新颖,突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试题的题材做到教材内外的材料结合,特别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问题。
二试试卷命题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组织出卷考试、考查。
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矛盾。
(2)明确性原则。
要在不泄露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不跟学生玩文字游戏,所出试题不能像猎人为动物准备的一个个陷阱,让
学生考得苦不堪言,而应该让学生考出真实水平、考出自信。
答案和评分标准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既注重基础,注意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有代表性,并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二是试卷力求面向全体学生,考试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出超标题、偏题、怪题,不出死记硬背才能完成的题目,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4)独立性原则。
试卷中的各个试题要彼此独立,不相互牵连暗示。
2、自定目标——可选择的ABC卷。
学校提供的ABC卷让学生针对自己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试卷。
(A卷——提高卷,针对优秀学生,更具有挑战性;B卷——普通卷,针对大多数的学生;C卷——基础卷,针对学困生,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让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从而真实有效地检测自己的学习。
另一方面树立学生的自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我能学得更好”的自信心。
3、试卷变脸——考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
关注学生情感和个体差异,通过改变试卷的标题和题型的名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情境,让传统的试卷“变脸”,充满趣味性,体现人文关怀。
从而能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愉悦地考试。
这样的考试,更好地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并更喜欢学习,使老师在反思、总结等基本教学素养方面得到提升,创造性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并更喜爱自己的职业。
4、开放命题——大家参与出试卷。
为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使考试评价的内容更广泛、更全面,通过让学生独自出题、小组出题、家长参加出题,老师统一整合的方式,使试卷的质量更优化。
5、拓展内容——发挥学生的潜能。
试题内容设计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拓展,题型设计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能力题、综合题、开放题、附加题。
各学科都要关注学生考试写字的质量。
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潜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和才华。
三、注重分层差异的“个性化”考试方法。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原有的水平,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之得到不同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选择权利,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多次机会,允许重考。
每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A、B、C卷,对于一时粗心失误或对考试结果感到不满意的可以申请重考。
多次的机会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后进生也有得“优秀”的机会。
分层的考试,可以让尖子生有得不到“优秀”的可能,鼓励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考核学习态度,学生参与考核。
学生的学习态度跟学习成绩同样重要,通过考核学习态度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可以有学生参与考核,如自我的总结,小组的评议等,可以结合自主答卷和小组合作答卷的形式组织考核。
四、以“发展性”评价为重点的综合评价方式。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长记录”。
在原有成长记录评价基础上,建立学生人手一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习成长记录,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步的历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情况,增强学习的信心。
语文、数学、英语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见“附录1、2、3”。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情感化”的特色评语。
在描述考试评价结果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
给不同的学生批注不同的老师寄语。
对学生的综合评语要一分为二,多看长处和优点,特别要消除对后进生的偏见,尽量发现闪光点,多提鼓励性建议。
评语要体现个性。
评语采用对话口气,要有亲切感,有说服力,能起到激励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写“反思和自评”日记。
要求学生在完成期末考试后以日记的形式反思和自评一学期来学习的
最大收获、印象最深的课、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学习中的困难以及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
如以我的悄悄话、“我最喜欢的课”等为题,让学生把一学期来的成长过程简要叙说出来,让学生在自我分析,判断、调节,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4、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
让家长对学校考试形式、对学生测评结果和今后对学习的改进,与学校和教师进行直接交流。
对没有参与的家长,老师通过家访,要求就评价结果与每一个学生家长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