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70年代后期,我国工程心理研究开始恢复和发展。中科院心理 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空军医学研究所、杭州大学、同济大学 等单位先后建立了工效学或工程心理学研究机构。杭州大学还创建 了工业心理学专业,招收和培养了第一批工程心理学的本科生、硕 士生和博士生。一些高等学校开设了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课程。国 家技术监督局和国防科工委分别组建了 “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 和 “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有
2. 激情:发生迅速、表现猛烈、持续时间短,因此被称为是“暴风
骤雨”式的情绪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大脑皮层的控制能力 降低,认知范围缩小。
3. 应激:是当面临出乎预料的危机情境时,个体突然出现的一种高
度紧张的身心状态。人们在应激状态下往往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应 对方式和反应能力。
日本心理学家曾把人的心理状态划分为5个层次:0代表无意 识的失神状态、1代表类似于打瞌睡那样的意识恍惚状态、2代表 通常的松弛状态、3代表能力发挥最高的状态、4代表极度紧张状 态或叫惊慌失措状态。 据介绍,二战中在炮火前线的美军:心悸亢进的69%、反胃 的44%、全身发抖的25%、出冷汗的18%、虚脱的14%、胃痛的 14%、小便失禁6%、大便失禁的5%。 技术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极度紧张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束手 无策,茫然无所作为,眼睁睁看着事故发生,处于惊呆状态;动 作错乱:不该开的开关往往打开、该刹车时往往加大油门。
绿色和平组织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3万人
因此次核爆炸而罹患癌症。
事件三: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的交通、航空事故频频发生!
事件四:烧伤科常常传来婴幼儿让人心痛的哭声,因为那种哭声充满
彻骨的疼痛、充满不能动弹的无奈、充满来自幼小心灵深处的委屈!
事件五:曾经不止一次的大火,烧掉了一个又一个的娱乐中心,也因
心理学的理论改善各种工程设计方法,使产品或系统设计配合人类 认知能力、心理需要和行为方式的限制,使得人的生活和工作变得 更为健康、安全和舒适。 但是,工程设计不是只从人的心理因素出发,还包括其他生理 因素等,所以因促进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什么叫做人因工程学?
三个几乎同意的词汇: 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 朱祖祥教授新近给出的定义 是 : “工程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与工程技术交叉的学科。它从心理学的 观点研究工程技术、制造和使用中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
3. 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因工程学
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工业心理学概观》(陈立, 1935)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工业心理学的著作。陈立当时在北京南口机车厂、无锡 纱厂等处开展工作环境等问题的研究。 50年代中期开始,中科院心理所、杭州大学等单位的心理学家在职工培训、操 作合理化、预防工伤事故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一时期的工作在方法上多采用调 查、观察、现场试验等。到了60年代,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各种装备由仿造为主发展 到自行设计制造为主,要求心理学提供人机匹配的数据,促进了我国工业心理学的 发展。一批工程心理学家先后在仪表设计、铁路信号显示、航空照明和显示等方面 开展了大量研究。
问题进行研究。19世纪末,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提高工 作效率的试验,找到了一种能帮助工人最有效地铲运煤、铁矿石的铁
铲型式。公司采用这种铁铲后,劳动效率提高了好几倍。随后,泰勒
开创的时间研究与吉尔布雷思(F. B. Gilbreth,1868~1924)开创的 动作研究被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不过,这一时期该领域更关注人员 选拔与培训问题,真正属于人因工程范畴的研究还很少。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简称 ILO)成立后,国际社会开始制订一系列保护劳 工的法案,并对劳工工场进行规范,这被认为是人因工程实践的开始。
2. 记忆系统的有限性
人类记忆的一些重要参数 短时记忆 记忆容量 4~5个组块 长时记忆 无穷大的容量
存储秒/组块
150ms/组块
到下一个刺激出现 (复述可延长保持时间)
8秒/组块
2秒、200~300ms/组块 无限长的时间
3. 思维:启发式搜索、非逻辑性与求证误区
求证误区: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求证误区,即总是倾向于寻求那些 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回避那些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这种倾向有 时是有意识的,有时却是无意识的,它既是教育训练的结果,也是
有限性之一:人的情绪状态 情绪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心理体验,但情绪也成为人类生活的累赘!人 在激情和应激状态下所犯的错误或许是应该得到谅解的,但它所造成的严重 后果有时却是无法挽回的!也因此应该和必须承担责任!
按照情绪的发生速度、表现强度、持续时间,心理学将情绪的 状态划分为三种:心境、激情和应激。这三种情绪状态都具有明 显不同的特征,对人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 1. 心境:发生缓慢、表现微弱、持续时间长,具有弥散性、感染性; 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具有增力的和减力的之分。
内在动机驱动使然。
思维的机制
有限性之三:知识以图式表征,并指导人的心理和行为 内部“图式”无时无刻不在指导人的行动,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着我 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但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犯着连我们自己都感到莫名 其妙的错误!
在拜访朋友时,你有时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办公桌上的钢笔随手插 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 走进房间时,你忘记了换拖鞋,于是临出门时,就会很自觉地换上拖 鞋走下楼去! 某位先生打开房门走进去,随手拉动灯泡的开关,结果灯泡没有亮,
于是他非常熟练地把手伸到挂着灯泡的地方,并且把手伸进灯头。那里已
经没有灯头,他依然要把手指头插进去试试“有没有电”……!,因为他有 “探究”的本能图式。
有限性与无限性 人的体能虽然有限、智能虽然有限,欲望却在无限膨胀、挑剔也 在无限膨胀!所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永远都是没有止境的! 这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基本驱力之一。
统的限制性、记忆信息的组织方式、思维中的非逻辑性等。
1. 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和分配机制
第一,人脑如果不能把大量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过滤掉,就不能进行 有效的加工; 第二,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同时注意的事情只能有一件,这件事往往
是重要的或是新奇的。所谓的注意分配其实是有条件的。
第三,注意的分配存在自动性和控制性两种机制。
此毁灭了多少个快乐的家庭。当看到那大门内侧因窒息死亡的一堆人, 建筑设计师该想些什么呢?
如此频繁的灾难,本是可以避免的,可还是发生了,而且是不断重复地发生
着!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人的有限性,我们不是超人!我们非常有限,可我
们又没有对人的有限性有充分地认识,或者说认识了也不愿意承认,因为我们是 “万物之灵”!所以,不愿意低下高傲的头,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体能是有 限的、我们的智能是有限的、我们的情绪丰富但有时会将我们置于莫名其妙的愚 蠢状态!
二、关注人因工程学的缘由
1.它是高等学校新兴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应修课程
2.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迅速成长,必将日渐显示出“人因工程”方 向拓展的需要
3.频发的“人因学”灾难
事件一:“滑梯”的游戏是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喜欢的,但是11岁的她为此
已经从我们这个生命世界里消失!
可能发生便会必然发生,所以要让它不发生的根本方法就是消
除它的发生的“任何可能性”——改变电梯的安装和设计。为什么 要改变,如何改变?考虑人的因素,把人的各种可能危险逐一列出, 再以设计逐一排除,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只有如此,我们的生存环 境才会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美好!
事件二:他们在高危工作环境中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因为“人 为操作的错误”而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四号机组的爆炸,震惊 世界,他们自己也因此被关进监狱!四年后才被提前释放!
三 人非万物之灵,人类越来越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为脆弱的一个物种,她创 造了了不起的技术世界,也使得自己成为技术系统中的一个分子,成为复杂系 统中的一个功能单位!问题是:她所能担负的功能非常有限!她是一个信念系 统,常常先入为主地设定世界的样子,因此导致了自己难以觉察的、或绝不承
认的错误!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有许多无法超越的有限性——
有限性之二:认知的有限性或不变性
人就像计算机一样,也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但他是一个有限的信息 加工系统!在许多方面,他要比他自己的产品——计算机还差得远呢!他体 能有限、智能也有限!
按照Simon 的理解,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具有一系列不变性特征,这是考察和分
析人类认知活动的出发点。这些不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注意的分配机制、记忆系
美参战各国开始把人因工程学运用在武器设计发展上,研究如何使武器 的使用更为有效、安全,保养更为简便。如此看来,真正有系统地对人 因工程进行研究,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人因工程思想开始转移到各种生产管理,特别是生产线的 设计与管理。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快速发展
人因工程学思想的全面渗透与发展。20 世纪70年代,国外人因工程学处于 快速发展阶段,诸如居住、工作环境 、消费品的设计、医疗 、保健、娱乐,以及 生产过程、品质监管都列入研究范围 ,逐渐呈现繁荣态势。而且这一时期的研究 比以往更关注人类自身的因素 ,综合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工作舒适度、安全度 , 以此为前提来提高生产力,正是人因工程学应有之方向。

人的有限性是工程设计中最为突出的人的
“因素”,因为工业设计必须迎合人的这种身
心有限性,以达到设计的可用性、安全性、舒
适性和审美性等人性化目标!
那么,人因工程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四、人因工程学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学者泰勒(F.W.Taylor,1856~1915)最早对人与工具匹配
返回目录
人因心理学 (Human Factors Psychology) 为心理学的分支,它 所探讨的是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探讨人与工程系统的交互作用 问题,比如人與機器的交互 (Man-Machine Interaction),它发展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