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模型


三、典雅优美的木装修 在中国古建筑中,用以分割室内室外空间的木建筑构件,称为装修。其中用 以分割室内空间的木构件,称作内檐装修;用以分割室外空间的木构件,称为外 檐装修。 外檐装修如走廊的栏干、檐下的挂落和对外的门窗等。
四、对比强烈的色彩与绘画 使用色彩是中国古建筑装饰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宫殿、寺庙及衙署等高级 建筑上常采用大面积色块对比的方法,以烘托建筑的气氛。彩画是中国古建筑运 用色彩的最高成就。在早期,彩画构图较自由活泼,后来趋于程式化,并成为封 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
中 国 古建筑模型
中国古建筑一般指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 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 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 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 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 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 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 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 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 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 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 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 产生过影响。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建筑上创造了丰富 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 一、单体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木构架体系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作为木构架单体建筑大致可分为下、 中、上三个部分。 1、所谓下部就是台基部分,包括直接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基座四周的栏杆 和可供上下的台阶。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则用二层或三层台基。
5、檐垫枋: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之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 为其他枋之1倍,
6、坐斗:古建名词,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 )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7、拱:斗栱(dǒu gǒng)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栱是在柱子 的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的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装配的组合构建。 斗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 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斗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古建筑模型之亭子 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休息用的建筑 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的建筑,所以 凉亭也大多是木结构的。木构的凉亭,以 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 为常见。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 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而后者 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或质朴庄重, 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古典 凉亭的代表形式。此外,木结构的凉亭, 也有做成片石顶、铁皮顶和灰土顶的,不 过一般比较少见,属于较为特殊的形制。
14、金檩:金檩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 分。 15、檐檩: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 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 脊檩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檐檩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 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 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 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
11、天花枋:天花枋是承托天花的主要构件之一,它与天花梁共同构成室 内天花的承托构架。其中,位于面阔方向的称为“天花枋”,位于进深方向的称 为“天花梁”。天花枋与天花梁断面不同,但其上皮均与天花上皮平。
12、雷公柱:在古建筑中,避雷装置主要是用“雷公柱”。这种装置有三 种形式:一是亭、阁上的宝顶及佛塔的塔刹,下面设有雷公柱;二是牌坊之类的 建筑,在高架柱处设雷公柱;三是殿堂的顶上,在屋脊两端的正吻下面,也设置 雷公柱。古代匠人懂得,建筑物的这些部位,都是最易受雷击的地方。
16、戗脊: qiàng jǐ 在有不同方向的承梁板的屋顶中,其两个斜屋面交 接处所形成的外角。又称岔脊,是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自垂脊下端至屋檐部分的 屋脊,和垂脊成45度,对垂脊起支戗作用。
17、瓦面:瓦的起源与发明,表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对材料的运用超越了主 要依赖土木、沙石、竹草等天然材料的阶段从而走向人造材料的历程,青瓦、琉 璃瓦等不同形制、不同材料的瓦艺产品的出现,显示出我国古代陶制材料生产达 到了一定的工艺水平,并且具有浓厚的东方名族特色。瓦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建筑 的重要进步,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屋顶有许多式样,不同质料的瓦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民居多用小青瓦, 一般的衙署等建筑用筒瓦,只有皇家建筑和大型寺观才用琉璃瓦。故宫多采用黄 色琉璃瓦,富丽堂皇,尽显皇家气派。
檐垫枋安装实际效果图
六、斗拱的安装步骤: 1、将坐斗与拱组合到一起,形成斗拱
斗拱结构组合图
2、将斗拱安装在檐垫枋上,注意坐斗上的榫柱要插入檐垫枋上的四个榫眼
斗拱安装实际效果图
七、额枋的安装步骤: 1、将四根额枋组合在一起形成额枋框(采用檐垫枋组合的方式)
2、将额枋框安装在斗拱上
额枋安装实际效果图
2、木构建筑的中部,即指柱、梁部分。它是木构建筑的核心部分,由柱、梁、 枋、檩、椽和斗拱等基本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连同木构屋顶统称为“大木 构架”。中国木构架体系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主要的有两大类:一是“穿斗式 ”构架体系,一是“叠梁式”构架体系。
3、木构建筑的上部,主要指屋顶部分。
二、富于变化的建筑群组布局 中国木构建筑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作“间”,它是中国古建筑空间组合 的基本单元。“间”按照纵横拼合可以形成多种建筑形式。“间”的正面叫做“ 开间”或面阔,“间”的纵深叫做进深。民间建筑常用三、五开间,宫殿、庙宇 、官署多用五、七开间,十分隆重的建筑用九开间。用十一开间的极少。只有北 京清故宫的太和殿和西安唐大明宫的含元殿、麟德殿遗址有这种实例,其他尚未 见到。
3、檐柱: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用以支撑屋面出 檐的柱子称为擎檐柱。多用于重檐或重檐带平座的建筑物上,用来支撑挑出较长的 屋檐及角梁翼角等。柱子断面有圆、方之分,通常为方形,柱径较小。擎檐柱与其 它联络构件枋、檐柱、华板、栏杆等结合在一起兼有装修的作用。
4、倒挂楣子:用于有廊建筑外侧或游廊柱间上部的一种装修,主要起装饰 作用。均透空,使建筑立面层次更为丰富。
18、宝顶:用于封护攒尖顶雷公柱使不受雨水等浸蚀,所用材料多为金属 或琉璃,形状有圆形、束腰圆形或宝塔形。具有丰富的装饰性。
古 建 筑 模 型 亭 子 的 安 装 步 骤 演 示
古建筑模型-亭子的安装步骤讲解 一、栏杆组装: 1、将栏杆柱、边框、棂条组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小栏杆 (一共4个)
2、将大栏杆边框、棂条组合安装在一起形成 大栏杆(一共2个)
古 建 筑 模 型 之 亭 子 的 主 要 构 件
亭子的主要构件介绍及其安装步骤
1、台基: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 量,为保证建筑物建成后不会沉降塌陷 ,就需要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一个平整 坚硬的基础,称为台基。中国古代建筑 台基主要有两种类型:土质台基和石质 台基。其中,土质台基最为普遍。因此 ,建筑时,通常需要大量土木材料,“ 大兴土木”、“土木工程”等词即由此 而来。 土是一种松散的物质,中国古人通 过重物夯制的方式将其平整压实,这一 过程称为夯土。土的来源广泛,精心夯 制的土层又极其致密,所以在中国古代 获得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房屋基础,也 用于构筑墙体。夯土层非常牢固。古代 木结构建筑可能早已荡然无存,但这些 建筑的夯土基础往往都能保留下来,人 们据此获得地面建筑的很多信息。
金檩、檐檩 安装实际效果 图
十五、戗脊qiàng jǐ的安装步骤 将4根戗脊qiàng jǐ的凸形口对准雷公柱的凹槽、榫柱直接插入角梁的榫眼即可
戗脊安装实际效果图
戗脊安装实际效果图
十六、宝顶安装步骤 将宝顶插入雷公柱上即可
宝顶安装实际效果图
十六、瓦面的安装步骤 将4片瓦面分别装在四根戗脊的中间部分,瓦面背后的两条凹槽分别卡入金檩和檐 檩
斗拱结构组合图
8、额枋: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 额枋(宋称阑额),柱上用于联系、承重的水平构件。
9、抹角梁:即在建筑面阔与进深成45度角处放置的梁,似抹去屋角,因称 抹角梁,起加强屋角建筑力度的作用,是古建筑内檐转角处常用的梁架形式。
10、金柱:金柱,建筑物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 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
八、天花枋、金柱的组合的安装步骤: 1、将两根额天花枋枋组合在一起形成天花架
天花枋组合实际效果图
2、将金柱和刚才组合好的天花架再组合到一起 金柱与天花架组合步骤
金柱与天花架组合效果图
九、抹角梁的安装步骤
抹角梁安装实际效果图
十、将前面组合的(天花枋、金柱)构件与抹角梁组合安装步骤
天花枋、金柱、抹角梁安装实际效果图
古建筑模型在古建筑设计、施工中的作用 建筑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 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 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 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 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建筑模型为建筑学术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 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古建筑模型在古代叫烫样,所谓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 物,是为了给皇上御览而制造的。因为需要熨 烫,所以称烫样。建筑设计的方式,远在春 秋战国时期已用图画表示,汉朝初期已使用 图样。公元七世纪初,隋朝使用百分之一比 例尺的图样和木制。烫样在古建筑设计中作 用至关重要。瓦面背后安装实际效果图亭模型安装完成效果图谢谢
13、角梁:角梁指庑殿顶、歇山顶或攒尖顶屋檐转角处沿分角线布置的、 随椽子向外伸挑的梁,由上下叠合在一起的两根木构件组成,后尾交于金檩(桁 )相交处,或插入角金柱中,中间搭在相交的檐檩或正心桁、挑檐桁上。 下面的构件,称为老角梁,宋称大角梁,随檐椽挑出;上面的构件,称为仔 角梁,宋称子角梁,随飞椽挑出。 角梁就是熟称的戗,分为老戗和嫩戗.我们通常看到的仿古建筑物中四周翘起 的角就是由此而来,具体做法是老戗卸置向下,形式相当于现在的椽子,然后将嫩 戗斜插在老戗上,上面铺上瓦片后就形成向上翘起的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