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NADH+H+ CH2OH
o ATP ADP
o NAD(P)+
o
NAD(P)+
C=O
OH
OH
OH COOH
H-C-OH
OH HO OH
HO
OH
OH
HO OH
H-C-OH D CH2O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糖酸 5-磷酸-核酮糖
HMP 途径
CH2O HC=O
HO-C-H H-C-OH H-C-OP
一般认为HMP途径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 大量还原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
ED途径
ED途径是在研究嗜糖假单孢菌时发现的。
ED途径过程:
葡萄糖→
→ →KDPG
KDPG
醛缩酶
甘油醛-3-磷酸 丙酮酸
E→MP丙酮酸
ED途径结果:一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最后生成2分
子丙酮酸、1分子ATP,1分子NADPH、1分NADH。
发酵与人类生产生活
呼吸作用
发酵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 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 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 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底物脱氢的四种途径
EMP途径 HMP途径 ED途径 磷酸解酮酶途径
EMP途径
葡萄糖 ATP
ADP
葡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a
AT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果糖-1,6- 二磷A酸DP
H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木酮糖
6-磷酸-景天庚酮糖
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
CH2O HC=O
H-C-OH H-C-OH H-C-OP
H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糖
3-磷酸-甘油醛
4-磷酸-赤藓糖 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
H- C=O
H-C-OH H-C-OH H-C-OH
CH2O P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
以无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硝酸盐呼吸 碳酸盐呼吸 硫酸盐呼吸
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
亚硝酸还原细菌
基质-H2
辅酶
NO2-
NO
N2
一系列酶
基质
辅酶-H2
NO3-
脱氢酶 2HNO3 2HNO2
硝酸盐还原细菌
2NOH
2NH2OH N2O
EMP途径意义: 磷酸二羟丙酮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
甘油醛-3-磷酸
NAD+ NADH+H+
供ATP 和 NADH
1,3-二磷酸甘油酸
底物水平磷酸化
ADP
a :预备性反应
3-磷酸甘油酸ATP 2-磷酸甘油酸
b
b :氧化还原反应底物水平磷磷酸酸烯化醇式丙酮A酸DP 丙酮酸 ATP
CH2OH
CH2OP
NADH+H+ CH2OP
2NH3 N2
硫酸盐呼吸(反硫化作用)
有些硫酸盐还原菌如脱硫弧菌,以有机物为氧
化酸基盐质还( 原H成2H或2有S。机物,大部分不能利用G)使硫 乳酸常被脱硫弧菌氧化成乙酸,并脱下8个H, 使硫酸盐还原为H2S。
SO42-+8H
4H2O+S2-
碳酸盐呼吸(甲烷生成作用)
原甲成烷甲细烷菌,能这在就氢是等碳物酸质盐的呼氧吸化又过称程甲中烷,生把成CO作2用还。
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ATP)产生机制
H+
c
ADP+ Pi
ADP H+
ATP
a H+
H+
膜外
H2O
膜内
H+
b
H+
氧化 磷酸化
ATP
1997
Nobel 奖
构象变化偶联假说(1997,P.Boyer)
有氧呼吸特点
基质氧化彻底生成CO2和H2O,(少数 氧 化不彻底,生成小分子量的有机物, 如 醋酸发酵)。 E系完全,分脱氢E和氧化E两种E系。 产能量多,一分子G净产38个ATP
ED途径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 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与HMP而单独存在 ED途径不如EMP途径经济。
呼吸作用
根据反应中氢受体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以分子氧为最终受体的生物氧化 C6H12O6+6O2=6CO2+6H2O 除糖酵解过程外,还包括三羧 循还和电子传递链两部分反应 发酵面食的制作就即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合成代谢
合成代谢指细胞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 子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能量。
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来源于分解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中的小 分子营养物质。
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光合作用) 产生化学能。 这些能量用于:1 合成代谢 2微生物的运动和运 输 3 热和光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 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 是后续反应的底物。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代谢概论
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 学反应的总称。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 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一般可将分解代谢分为三个阶段:
寺地
蛋白质
多糖
脂类
氨基酸
单糖
甘油,脂肪酸
丙酮酸/乙酰辅酶A
CO2 ,H20,能量(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
基质-H2
递氢体
NAD FAD Q
2H+
还原态细胞色素-H2 1/2O
2
细胞色素bca1a3
基质
递氢体-H2 氧化态细胞色素 H2O
脱氢酶
氧化酶
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ATP)产生机制
ADP+ Pi
ATP+H2O
膜内
F1ATP

F0
膜外
2H +
1978 Nobel 奖
化学渗透学说(1961,P.Mitchell)
细胞能有效调节相关的反应,生命活动得以正常 进行。 某些微生物还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 质除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外,还与人类生产生活密 切相关。
微生物产能代谢 — 生物氧化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发酵
什么是发酵 发酵过程中底物脱氢的途径
5-磷酸-核糖
5-磷酸-木酮糖
3-磷酸-甘油醛
HMP途径
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即在单磷酸已糖基础上开始降 解的故称为单磷酸已糖途径。
HMP途径与EMP途径有着密切的关系,HMP途径中的 3-磷酸-甘油醛可以进入EMP途径, — 磷酸戊糖支路。
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的最终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6-磷酸 转变成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3个CO2、6个NADPH。
CO2+4H2
CH4+2H2O+ATP
甲烷细菌特点:
产甲烷细菌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产甲烷DNA分子量比一般细菌少2-3倍 产甲烷细菌tRNA分子中的JφC的T被U取代。 产甲烷细菌起始tRNA所携带的AA为甲硫氨 gg酸, 一般细菌为甲基甲硫氨酸。 无芽孢、厌氧、氧化还原电位低。
各类 发酵与人类生产生活 (发酵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