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06

网壳结构稳定基本理论—06


10.2 双层悬索结构
组成:下凹的承重索、凹的稳定索、 组成:下凹的承重索、凹的稳定索、连系杆
与单层预应力索系相比, 与单层预应力索系相比,预应力双层索系具有良好的结 构刚度和形状稳定性,故可以采用轻型屋面。 构刚度和形状稳定性,故可以采用轻型屋面。 垂跨比和拱跨比是重要几何参数,一般: 垂跨比和拱跨比是重要几何参数,一般: 垂跨比: 垂跨比:1/20~1/15;拱跨比:1/20~1/25 ;拱跨比: 双层索系的布置方式:平行( 双层索系的布置方式:平行(索水平力采用闭合边缘构 支承框架或地锚承受) 件、支承框架或地锚承受) 、辐射、网状布置 辐射、
(a) )
(2.6) )
C=0—式(2.8) 式 )
(2.7) )
(2.9) )
(2.10) )
f/l≤0.1时,式(2.10)适用。 时 )适用。 情形二、 情形二、荷载沿索长均布
情形三: 情形三:荷载按任意规律分布
梁:
梁与索对等关系: 梁与索对等关系:
(2-15) )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
10.4.4 单索问题解法
设索初状态, 为已知,且满足式( 设索初状态,q0、z0、H0为已知,且满足式(2-16)的 ) 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即: (a) ) 加上荷载增量后,索过度到终态, 加上荷载增量后,索过度到终态,此时必须满足终态下 的变形协调和平衡方程: 的变形协调和平衡方程:
(b) (c)
索的变形 协调方程为: 协调方程为:
(e) )
平衡方程为: 平衡方程为:
将(d)、 )、 (f)代入方 )
(f) )
(2-25) )
的三次方程。 式(2-25)为均布荷载下求解 的三次方程。采 )为均布荷载下求解H的三次方程 用迭代法。 用迭代法。
616单元 型单层球壳: 单元K8型单层球壳 单元 型单层球壳: 最大水平安装误差: 最大水平安装误差:±6mm 最大竖向安装误差: 最大竖向安装误差:±2mm
两次实验值: 两次实验值:78kN;92kN ; 差值是因为结构安装误差的偏差) (差值是因为结构安装误差的偏差)
考虑缺陷,临界荷载下降 安装误差已很严格) 考虑缺陷,临界荷载下降40%(安装误差已很严格 安装误差已很严格 9.5.2 一致缺陷模态法 临界点处结构最低阶屈曲模态——能量最低 临界点处结构最低阶屈曲模态 能量最低 ——结构缺陷分布如果与最低阶屈曲模态吻合 结构缺陷分布如果与最低阶屈曲模态吻合 ——结构受力最不利(即最不利缺陷分布) 结构受力最不利( 结构受力最不利 即最不利缺陷分布) ——一致缺陷模态法 一致缺陷模态法 结构屈曲模态求解方法: 结构屈曲模态求解方法: 1、特征值问题(子空间迭代法等) 、特征值问题(子空间迭代法等) 缺点: 缺点:特征方程的选择对结果影响很大 2、沈院士方法 、 求出屈曲前、 求出屈曲前、后两个相邻状态的位移之差即为临界点 的屈曲模态。 的屈曲模态。
写成: 写成:
或:
注意:索长变化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注意:索长变化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变化显著。 ,变化显著。
10.4.3 索的变形协调方程
实际问题:索的“始态” 实际问题:索的“始态”到“终态”。 终态” 平衡方程:给出了某一状态的q、 、 的关系 平衡方程:给出了某一状态的 、z、H的关系 补充变形谢调方程,实际问题可解。 补充变形谢调方程,实际问题可解。
10.3 预应力鞍形索网
网式蒙皮, 网式蒙皮,可以覆盖任意平面形状 双曲抛物面——曲面简单,钢索受力均匀 曲面简单, 双曲抛物面 曲面简单
注意:无论哪种形式边缘构件,都需要足够强大的截面, 注意:无论哪种形式边缘构件,都需要足够强大的截面, 既是满足受力较大的边缘构件本身强度要求, 既是满足受力较大的边缘构件本身强度要求,更是 为了保证索网具有必要的刚度,不致产生过大变形。 为了保证索网具有必要的刚度,不致产生过大变形。
令:
式(2-24)是非线性的,这是悬索理论的固有特点。 )是非线性的,这是悬索理论的固有特点。 以承受均布荷载的单索为例说明单索问题的解法: 以承受均布荷载的单索为例说明单索问题的解法: 始态和终态的索长分别为: 始态和终态的索长分别为:
索伸长与支座间高差无关
初态平衡 方程: 方程:
(d) )
10.4 单索计算理论 单索计算理论——解析计算方法 解析计算方法
10.4.1 索的平衡方程
基本假定: 基本假定: (1)索是理想柔性的,不能受压,不能抗弯 )索是理想柔性的,不能受压, (2)索的材料符合虎克定律 )
(2.1)
(2.2)
(2.3) (2.4) 式(2.3)、式(2.4)为基本方程。 、 )为基本方程。 情形一: 情形一:竖向荷载沿跨度均布的情形
几何缺陷具体描述:将屈曲模态最大值定义为 , 几何缺陷具体描述:将屈曲模态最大值定义为R,其他 元素按比例相应调整。 元素按比例相应调整。
通过随机缺陷模态法验证: 通过随机缺陷模态法验证: R=±2cm,±4cm,±6cm 三种情况 ±2cm, 4cm,± 随机缺陷模态法:每种情况取30 30种随机缺陷形式 随机缺陷模态法:每种情况取30种随机缺陷形式
9.5 有缺陷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初始缺陷——几何偏差 9.5.1 随机缺陷模态法 正态分布( 安装误差随机——正态分布(每个节点的实际安装 位置与理论计算位置越接近,其可能性越大) 位置与理论计算位置越接近,其可能性越大) 多维随机变量( ——多维随机变量(样本空间的每一个样本点都 对应结构一种随机模态) 对应结构一种随机模态)——无限多种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N个缺陷模态对应的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 得到N个极限荷载——统计值 随机缺陷模态生成方法: 随机缺陷模态生成方法:随机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索段伸长: 索段伸长:
小垂度,故保留微量第一项: 小垂度,故保留微量第一项:
整根索长: 整根索长:
(a) )
代入式( ): 将z=z0+w代入式(a): 代入式
(b) )
物理方面
(c) )
令: (d) )
(e) )
如式
(f) )
小垂度问
=1
或:
(g) )
与平衡方程共为屋盖悬索结构理论基础。 与平衡方程共为屋盖悬索结构理论基础。 估算近似式( )与准确式( )的误差: 估算近似式(g)与准确式(e)的误差:
20.5
16.9
14.2
第10章 悬索结构 章
10.1 单层悬索 结构
平行、 平行、 辐射、 辐射、 网状
典型工程: 典型工程:
单层索系的明显缺陷——形状稳定性差 形状稳定性差 单层索系的明显缺陷 (1)可变体系,机构位移(索的张紧度)。 )可变体系,机构位移(索的张紧度)。 吸力, (2)抗风能力差 )抗风能力差——吸力,分布不均匀 吸力 分布不均匀——索易松 索易松 弛——抵抗机构性位移的能力更差 抵抗机构性位移的能力更差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1)采用重屋面 ) (2)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挂薄壳。 )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挂薄壳。 (3)横向加劲构件 )横向加劲构件——单根索共同工作 单根索共同工作
等高: 等高:
不等高: 不等高:
(2-16)
重要概念
10.4.2 索长度计算
(2-19) )
小垂度: 小垂度: (2-20) )
(2-21) )
以抛物线为例: 以抛物线为例:
(a) )
(b) 代入 (c)
(d)
支座等高: 支座等高:
(e) )
(f) )
(g) )
考察索长变化索垂度变化情况: 考察索长变化索垂度变化情况: 对式( )微分: 对式(e)微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