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第一节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普遍选举权原则(最基本原则)强调的是选举权、被选举权范围(即选举主体、客体)的广泛性定义:每个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人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有限选举权:财产限制、性别限制、受教育程度限制、种族限制等(二)平等选举权原则1、定义: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能有一次投票权,每一选民所投的票的价值和效力是相同的。

“一人一票”和“一票一价”。

2、不平等现象:(1)议会议员名额分配不均;因此代表的选民数不同,存在事实的不平等。

(2)每个投票人所投票数不等;(3)每票的价值不等;(4)选区人口比例不均衡造成的选民选票价值的事实差异。

(三)直接选举权原则定义: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议会议员和国家公职人员。

直接选举能准确表达民意。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下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上院议员和总统,有的国家采用直接选举,有的国家采用间接选举。

间接选举:由选民投票选出选举人或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或选举人团)投票选出立法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

美国总统、德国总统、意大利总统和法国议会参议员选举。

(四)秘密投票原则定义:选民遵循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秘密投票,选票不向他人公开。

保障公民意愿的真实表达。

公开投票:就是在公开的环境下选民公开表达自己的投票意向。

类型:举手表决、呼声表决、双记名表决、唱名投票1856年澳大利亚最先实行无记名投票。

第二节西方国家选举类型、选举组织及选举参与一、大选选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代表或国家最高领导人,一般来说,是产生国家执政党的选举。

英国大选:议会下议院议员的选举。

日本大选:众议院选举美国大选:总统选举法国、俄罗斯大选:总统选举二、中期选举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为中期选举。

中期选举通常在11月第一个星期后的星期二举行;作用:是对执政党执政效果的检验,或者也可以借此形成对主要政党实力变化的评估。

三、预选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特殊环节。

就是在州的范围内由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举行的选举本党总统候选人或出席本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活动。

“第一轮选举”。

在大选年的年初至年中进行。

预选方式:关门预选,开门预选,全开放预选四、总统选举美国总统选举:方式: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人团制度原则:赢者通吃法国总统选举:法国的总统任期五年。

方式:公民直接投票。

制度:多数两轮投票制。

二轮多数投票制:第一轮投票:绝对多数选票当选否则进入二轮投票:得票最多的两个候选人参选,相对多数票即可当选五、议会选举议会选举对于不同国家意义不同。

议会制国家:大选总统制国家:不涉及执政党地位六、地方选举(自学)第三节选区划分与选票计算一、选区划分(一)选区划分的基本原则1.选区划分的最基本原则:“一人一票原则”2.根据自然界限划分选区的原则3.随着人口变动不断改划选区的原则(二)选区划分小选区制(单记名选区、单选举区):每个选区只选举一名代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大选区制(多名制选区、复选举区):每个选区可选出两名以上的代表(德国、意大利)(三)不同的选区划分方法产生的影响选举地理学:凭借政治权力人为的制造有利于本党竞选获胜的选区划分方法:违背人口比例平衡原则或者不根据自然界限划分选区。

“化零为整”或者“化零为整”。

二、选票计算(一)多数代表制:在一个选区内获得多数选民投票的候选人或候选人名单当选,而得票较少的候选人或政党败落。

1.相对多数代表制(简单多数代表制):由获得一选区最多选票候选人当选。

如英、美、印度议会议员以及南美大多数国家。

2.绝对多数代表制(两轮选举制或过半数选举制):在一选区内获得超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当选。

如法国。

3.对多数代表制的分析(1)小选举区—相对多数代表制特点:a、简单,易操作,对大党有利,不利于小党发展,有利于稳定强势的政府。

b、往往忽略大多数选民的投票意愿,当选者只是少数选民的选择。

(2)小选举区—绝对多数代表制特点:a、提高了当选的门槛,使选举结果更具有合理性。

b、需要多轮次的角逐,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资源。

限制选举轮次的主要方法:a、结合相对多数计票制。

b、淘汰制。

c、集中选票制。

d、选择投票制。

e、转让制。

(3)总:对多数代表制的批判:多数选举制并不符合民主平等的思想原则,因为它是“仅仅代表多数”而非“代表全体”。

是“人民的一部分统治另一部分”。

(二)、比例代表制(自学)第四节西方国家选举监督制度一、选举监督制度的建立及其基本内容(一)选举监督制度的建立。

所谓选举监督制度就是对国家政治选举的竞选者及其参与行为进行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的制度,是以促进选举合法化为目的而建立的公开控制和纠错的机制。

西方国家选举监督制度的建立是从立法规范选举财政开始的。

西方国家选举监督制度还体现在设立国家选举监督机构上。

(二)选举监督的基本内容1.对选举参与者资格的监督,包括选民和候选人是否符合年龄资格、是否经过正式候选人提名程序、是否拥有本国国籍、是否完成选民登记、是否有参选限制的职业问题。

2.对选举过程中各个程序的监督,包括选区划分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候选人提名是否合乎法律规定、竞选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是否公开、选票计算是否合法、选举结果的公布是否符合程序。

3.对保护选民政治权利情况的监督,包括选民是否受到区别对待、选民投票是否受到政治权力或暴力的胁迫、选民是否被平等告之选举事项。

4.对选举工作人员具体工作状况的监督。

二、选举监督权的行使1.社会监督:包括公民个人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政治组织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2.司法监督:对选举过程的监督有可能产生选举诉讼,所谓选举诉讼就是对选举过程及结果涉嫌违法行为向司法机关等提出控告,由司法机关等机构受理和裁决此类诉讼,因此形成了司法对政治选举活动的监督。

第四章当代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第一节政党概述一、政党的涵义与特征(一)政党的涵义1.资产阶级学者关于党的含义(1)政党是为适应选举而建立的政治组织(2)政党是为了谋求官职而建立的组织(3)政党是为了取得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2.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含义政党的内涵: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保持政权或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1.政党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共同利益。

2.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4.政党围绕着国家政权开展活动4.政党是制度化的组织二、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的基础和方式(一)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上的产物,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基础。

(二)西方国家政党产生方式的两种途径1.早期政党一般由议会内的党组织为适应选举需要而发展为全国性政党。

2.议会外的政治社团组织通过参加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逐步演变为政党。

三、政党的类型1.以政党的纲领政策为标准:划分为自由党和保守党2.以党的组织结构及其社会基础为标准:划分为干部型政党与群众型政党3.以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为左翼、中派、右翼或左、中、右派政党或政党联盟4.以政党的社会基础广泛和意义形态多元化为标准,划分为“兼容性”政党5.以政党是否执掌政权为标准:划分为执政党与在野党。

6.以法律是否承认为标准:划分为合法政党与非法政党。

7.以政党的阶级属性为标准: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

8.以政党的活动范围为标准:划分为地区性政党与全国性政党,以及跨国政党。

第二节政党的法律地位及其作用一、政党的法律地位二、政党的作用1.反映和聚合民意,整合政治体系。

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组织竞选以获取或参加国家政权3.执掌国家政权,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

4.监督政府,防止和纠正政府损害社会和公民的利益。

5.通过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

第二节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的涵义概念:政党制度是指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动的方式。

政党制度主要包括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和政党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本书以一国较长时期内执政党数目以及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为标准,将政党制度分为三类:一党制(细分为一党专制和一党多元制)、两党制、多党制。

三、一党制及其比较分析一党制指一个国家较长时间内由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分为一党独裁制和一党多元制。

(一)专制的一党制或独裁的一党制1.法西斯一党制特点:a.法西斯政党通过颁布非常法令和其他强制性手段,禁止其他政党活动,或其他政党被执政党吞并、解散、消灭或因无合法地位而被转入地下和流亡国外。

b.实行党政合一或以党代政,即党的机构和国家机构合二为一,或国家机构虚空而由党的机构代行国家权力,党的领袖兼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

(二)民主的一党制或一党居优制1.日本的一党多元制a.当代日本政党制度现状:可以认为,当代日本的政党制度有从“一党优位制”的终结到两党制初具雏形的转型趋势b.日本政党制度现状当代日本主要政党力量:保守政党——自民党现任执政党——民主党中道政党——公明党等革新政党——社民党日本共产党c.日本政党制度的特点与成因分析一党长期独大:体制因素:党、官、财三位一体;政策因素:是自民党执政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在保障垄断财团利益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国民的愿望和要求,党外因素:在野各党普遍力量弱小、基础薄弱,常因为意见分歧而彼此勾心斗角,无法实现步调的统一与共同合作,从而有利于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

一党向两党转变:政治丑闻和内部争斗首相更替频繁:政党内部领袖变了,首相也会跟着改变,所以首相的任期会变得非常短。

门阀政治问题严重(内部派系)“耻”文化2.印度的一党多元制发展状况:从1947年到1977年,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大党一党主导制”;从1977年到1996年的20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主导”与“多党联合”相互交替;从1996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印度政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多党联合”。

四、两党制及其比较分析两党制指一个国家中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又称为“两党对峙制”,指一个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一)英国的两党制。

1、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英国是近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祥地;两党制是在英国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党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保守党与工党的差别a.党的起源工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会和工人群众的政治代表,致力社会改良运动。

保守党起源于英国议会中的派别,同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及一些财团有着密切联系。

b.党员队伍(阶级基础不同):保守党人多数来自于社会的中上等级;工党人士,虽有高贵出身的人,但绝大多数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工党议员都出身卑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