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 特点: 音素教学不仅在专门的教学阶段安排相应的词、短句 教学,而且重视后续阶段对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语流教学即使在一开始便注重语音教学与实际语言使 用的结合,但仍坚持在相应的教学阶段对语音知识进行系 统性的归纳和总结。
• 实际上,在教学中对音素和语流的相互融合、相互照 应一直是语音教学的主流。
语流教学
• 教学内容:把语音教学融入会话中,从会话入手,从会话 中分解语音要素,把语音练习与会话练习结合 起来,最终再归结到会话。 • 特点:不专门安排语音教学阶段,也不完全依照固定次序 进行语音教学。 • 代表性教材: 《初级汉语课本》
2. 语音教学
2.5 语音教学的基本思路
语流教学和音素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 汉语要素和汉字教学
主讲人:辽宁师范大学 原新梅 教授
第六章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汉语要素和汉字教学
教学法和教学技巧 语音教学 汉字教学 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
知识点5
知识点2
语音教学
2. 语音教学
2.1 2.2 2.3 2.4 2.5 2.6 语音教学的任务和地位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音基本功 语音教学的教学原则 “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语音教学的基本思路 语音教学的课堂教学技巧
• 赵元任(1933)比喻语调和声调的关系:“大波+小浪”等。 沈炯(1985)“声调音域”的分析,认为语调是由一系列的声 调音域组构起来的。 • 声调是一个音节音高的高、低、升、降的模式,语调是不同 层级语言单位调域的宽、窄、起、伏的格局。 语调建立在声调的基础之上,关系密切而又并不一致。 声调研究在于分析音高曲线的高低升降的走向,及在调域内 部的相对位置,而语调研究关心调域的宽窄、上移或下移的 幅度。(石锋,1999) 因此,对“洋腔洋调”的研究要兼顾声调、语调之间的 区别与联系。
2. 语音教学
2.1 语音教学的任务和地位
主要任务: 是在语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声、韵、调和 语调的训练,使学生掌握:
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 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 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技能
2. 语音教学
2.1 语音教学的任务和地位
主要地位:
语言的 物质外壳 对外汉语教学的 第一个阶段 汉语水平的 显著标志
• • • • 了解教学对象母语的语音系统 重视汉语语音本体的研究动态 注意吸收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成果 积极进行汉语语音研究和汉语语音教学研究,互相促进
• 汉语语调与英语语调的共性和个性
共性:二者都由音高重调和边界调两个变量表征, 边界调都是以“高”和“低”为其听觉特征。 个性:音高重调和边界调声学表现各不一样。 了解汉英语调的异同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以母语语调代替汉语语调 把句中的每个音节都发成中平调 音量强弱不当缺少抑扬顿挫 缺少汉语音节节律的制约
2.4“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语调与语义的配置关系层面:
语调和语义的对立统一关系:
影响
语调
决定
语义
2.4“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形成原因:
• • • • • 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和影响; 用母语语音代替目的语语音; 把汉语声调与母语语调相混淆; 把握不好汉语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知识不足,把所学得不充分的、有 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
2. 语音教学
2.2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语音基本功
• • • • 具有准确的发音、辨音和正音能力; 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讲究语音教学法; 掌握语音学(汉语普通话、普通语音学、比较语音学) 的基础知识;
2. 语音教学
2.2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的语音基本功
我们认为语音教师还应该重视以下工作:
2. 语音教学
2.5 语音教学的基本思路
音素教学
• 教学内容:语音训练从汉语单字的音素(声母、韵母)以 及声调的单项训练开始,直到基本掌握汉语语 音系统。 • 优点:能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语音,集中力量打好语 音基础。 • 代表性教材:《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 《基础汉语课本》
2. 语音教学
2.5 语音教学的基本思路
2. 语音教学
2.3 语音教学的教学原则
实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含义:指外国人在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 所出现的各种语音语调错误。
表现形式:
单字音节 层面 语流音变 层面 语调与语义的 配置关系层面
语调模式 层面
2.4“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 单字音节层面:声调
读错音节 相似音代替 发音部位偏离 发音方法不当
声母
韵母
2.4“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 语流音变层面: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增音 换位
连续变调: 很好
雨伞 管子 老头儿
轻声: 夏子/瞎子 汉字/汉子 儿化:前门/前门儿
2.4“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语调模式层面:
林茂灿(2004)《汉语语调与声调》
• 泰国学习者汉语单字调习得过程及特点的实验研究
易 斌 吴永明 阿丽达(2012)
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声调的优势主要在汉语声调感知 方面,表现为学习者受母语声调的影响,较早在感知中 建立了汉语声调系统,并因此在发音中较早建立了汉语 声调近似系统,这是母语对学习者汉语声调习得的正迁 移作用。 但同时,在母语声调的影响下,学习者的发音很难摆 脱母语声调的特征,使得近似系统持续时间较长,较难建 立起真正的汉语声调系统,此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母语的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同时发生作用,错综 交织,有一定复杂性,使得泰国学习者较难最终习得汉 语声调。 作者建议进行泰汉声调对比教学的同时结合汉语声 调特征点进行教学。
2.4“洋腔洋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实验研究案例
“洋腔洋调”初探——美国学生汉语语调习得
(石林 温宝莹2012)
通过实验分析了美国学生汉语语调的表现,考察 了美国学生韵律词内部单字调的调形和调阶、字调域 在词调域内部的相对位置,以及各个词调域在句调域 中的盈缩起伏等不同层次上的表现。提出了声调对于 语调调域的负担量,指出由于学习者和母语者的各个 声调负担量不同,引起调域的差异。同时指出,学习 者的句间停顿也是造成学习者和母语者起伏度差异的 原因。 可以为纠正洋腔洋调提供教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