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2.Vol.19,No.6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12月 第19卷 第6期 ·论著·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逄旭光 蒋伟 王群 陈小科 范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上海 200032)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08年561例肿瘤最大径≤5 cm的cN0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不同肺叶肿瘤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部位的情况。
结果:在271例上肺叶肿瘤中,上纵隔淋巴结转移37例(13.7%),隆突下淋巴结转移8例(3.0%),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0.7%);在217例下肺叶肿瘤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20例(9.2%),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11例(5.1%)。
结论: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对于早期NSCLC患者是一种合理的淋巴结处理策略。
关键词 肺肿瘤; 癌; 淋巴结清扫术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NG Xuguang JIANG Wei WANG Qun CHEN Xiaoke FAN Ho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range of nodal dissection in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ethods:From2005 to 2008,561 patients with NSCLC of less than5 cm in the diameter of tumor and N0stage underwent sur-gery with systematic nodal dissection(SND).N2 disease was revealed histologically after surgery and patterns of lymph nodalmetastasis was analyzed.Results:Among 271 patients with upper lobe tumors,superi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metastaseswere found in 37 patients(13.7%),whereas subcarinal metastases were found in 8 patients(3.0%),and inferior mediastinalinvolvements were found in only 2 patients(0.7%).Among 217 patients with lower lobe tumors,subcarinal involvementswere found in 20 patients(9.2%),whereas superior mediastinal metastases were found in only 11 patients(5.1%).Conclu-sion:Lobe-specific SND might be an effective and appropriate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NSCLC.Key Words Lung neoplasm; Carcinoma; Lymph node dissection通讯作者 范虹,E-mail:fan.hong@zs-hospital.sh.cn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关键因素。
自Ca-han[1]于1960年首次报告采用肺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方式治疗肺癌以来,这一术式被广泛应用,并发展成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nodedissection,SND),以达到精确病理分期和彻底清除纵隔淋巴结的目的。
然而,随着近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早期NSCLC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他们在就医时往往并未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在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大趋势下,SND的必要性面临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肿瘤最大径≤5 cm且临床分期为N0(cN0)的NSCLC患者561例,其中男性339例,女222例;年龄34~79岁,平均(61.2±12.1)岁。
cN0定义为术前CT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最大径≤1 cm。
其中接受开放手术者394例,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者167例。
病理类型:腺癌353例,鳞癌136例,腺鳞癌12例,其他60例。
病灶部位:左上肺125例,左下肺97例,右上肺165例,右中肺54例,右下肺120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前者包括肺叶切除术、袖式肺叶切除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为:左侧包括第4、5、6、7、8、9、10组淋巴结,右侧包括第2、4、7、8、9、10组淋巴结。
淋巴结分组方法参照MD-ATS肺癌淋巴结分布图。
手术类型包括开放手术(剖胸后外侧切口)和VATS。
上纵隔淋巴结包括左侧第4、5、6组淋巴结,右侧第2、4组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包括第8、9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包括第7组淋巴结。
术前无病理诊断者,术中行冰冻病理诊断确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616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12月 第19卷 第6期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2.Vol.19,No.6学分析。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组间比较用Pearson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左上肺NSCLC共125例,其中固有段肿瘤106例,舌段肿瘤19例。
术后病理发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3例(3/125,2.4%),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例(1/125,0.8%);在3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2例为固有段肿瘤(2/106,1.9%),1例为舌段肿瘤(1/19,5.3%),固有段肿瘤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显著小于舌段肿瘤(P<0.05)。
左下肺肿瘤共97例,其中背段肿瘤28例,基底段肿瘤69例;术后病理发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6例(6/97,6.2%),原发灶均为基底段肿瘤。
右上肺肿瘤共165例,术后病理发现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6例(6/165,3.6%),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例(1/165,0.6%)。
右中肺肿瘤共54例,术后病理发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6例(6/54,11.1%),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6例(6/54,11.1%),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者1例(1/54,1.9%)。
右下肺肿瘤共120例,其中背段肿瘤39例,基底段肿瘤81例。
术后病理发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例(5/120,4.2%)。
其中2例为背段肿瘤(2/39,5.1%),3例为基底段肿瘤(3/81,3.7%)。
总体而言,分别仅有3.0%(8/271)和0.7%(2/271)的上肺叶肿瘤患者隆突下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而在下肺叶肿瘤患者中,这2组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9.2%(20/217)和4.6%(10/217);而在48例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37例患者为上肺叶肿瘤,11例为下肺叶肿瘤。
见表1。
表1 上、下肺叶肿瘤在不同纵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n(%)肿瘤部位n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值隆突下淋巴结转移P值下纵隔淋巴结转移P值上叶271 37 13.7%8 3.0 2 0.7下叶217 11 5.1%0.002 20 9.2 0.003 10 4.6 0.0083 讨 论在NSCLC的外科治疗中,SND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预期。
然而,临床上实施SND也带来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等问题,并且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
此外,Keller等[3]认为,创伤更小的系统性淋巴结采样术同样可以实现精确病理分期。
Wu等[4]通过一项纳入532例Ⅰ~ⅢA期NSCLC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将SND与淋巴结采样术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可以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
而在之前的两个前瞻性RCT中,Izbicki等[5]报告,分别接受SND和淋巴结采样术的两组Ⅰ~ⅢA期患者术后生存并无显著差异。
Sugi等[6]对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患者进行了类似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010年,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ACOSOG Z0030[7]对T1~2N0M0患者术中先行淋巴结采样,证实为N0或非肺门N1后,随机分组进行SND或淋巴结采样,共入组1111例患者,结果显示SND仅能多发现21例纵隔淋巴结阳性患者,SND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5年,而淋巴结采样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1年,两组亦无显著差异。
与之前的研究相比,该研究的设计更缜密,样本量更大,随访时间也更长。
是否所有的NSCLC患者均需接受SND理论上,SND的获益人群应该是那些无远处微转移的可切除的pN2患者,而临床上这部分患者的比例相对较低。
因此,SND的必要性仍值得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NSCLC淋巴转移途径研究的深入和早期NSCLC诊断率的提高,出现了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selective nodal dissection)的概念,试图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的情况下缩小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和复杂程度。
Okada等[8]报告,在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未转移的情况下,下叶肺癌很少转移至上纵隔淋巴结;而在无肺门或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上叶肿瘤也很少转移至下纵隔淋巴结。
Watanabe等[9]回顾分析504例肿瘤<5 cm并接受SND的pN2患者资料,结果显示在右上叶肿瘤中,若上纵隔淋巴结为阴性,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仅为3.8%;左上叶固有段肿瘤中,若上纵隔淋巴结为阴性,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6%;对于下肺肿瘤来讲,若隆突下淋巴结为阴性,则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