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教案【篇一:数学的美教案】篇一:数学之美教案《数学之美》教学设计绥阳中学杨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了解其蕴含的数学原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高创新能力和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经历欣赏图片和音乐、动手做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之美,初步体验归纳推理和极限的数学思想;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2. 难点:突破“函数”、“图像”、“极限”等未学知识对本堂课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引入:问:生在大千世界,心向无限苍穹。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七色彩虹、璀璨星河等同学们觉得美吗?我们的数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数学之美。
2. 图形之美:欣赏《勾股树》图片与几何画板动画;3. 音乐之美:欣赏双曲线图像与歌曲《悲伤双曲线》;4. 应用之美: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a. 打招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钉木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河边打水——垂线段最短;d. 小狗雪地睡觉——将身体缩成球形,表面积最小,减少散热;e.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大多是圆形?——圆内最长的弦是直径,大圆直径一定大于小圆直径,所以圆形井盖不会落下去;(用实验对比圆形井盖和长方形井盖的优劣)f. 树干为什么是圆柱体?——周长一定的图形中,圆的表面积最大,可使树木更易扎根;5.自然之美:a.蜂巢的奇妙b.大雁迁飞6.发展之美:由小学的知识我们得到了一个高中内容——极限,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不同阶段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就好像我们总会长大,但总会在我们脸上、身上依稀有着儿时的影子。
7.计算之美:1x9+2= 1112x9+3= 111123x9+4=11111234x9+5= 1111112345x9+6= 111111123456x9+7= 11111111234567x9+8=111111118.娱乐之美:抢“30”游戏:两个人玩游戏:从1开始报数,每人每次可报连续的1~2个数,最终报出30者获胜。
9.小结: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10.课后练习:“1”的金字塔篇二:数学实践活动教案7——生活中的数学美初中数学实践课教案7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美活动目的:??1、考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美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与人合作及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4、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利用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活动过程设计??(一)准备阶段:??1、明确活动目标:向学生展示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了解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活动方式。
??2、分组:根据合作的原则,同学自由组合成8个小组,每组约6人,并选出小组长,教师根据分组情况对各小组进行合理调配。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活动要求进行分工,确定活动工作岗位。
??(二)活动的实施阶段:??1、选定考察对象:小组讨论,根据服从大多数的原则选定自己小组感兴趣的一个考察对象。
确定实地考察日期。
将考察对象名称和考察日期上报老师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尽量避免项目重复。
??2、实地考察: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物品及现象进行考察,考察完毕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考察情况,老师对其考察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不足者要再进行补充。
??4、撰写考察报告和活动感想:每小组根据考察情况写成一篇报告。
小组组员根据自己在活动中所负责的工作和所遇到的事情写一篇活动感想。
??具体的活动如下:??活动课题目:《生活中的数学美——对称美?》?活动主题: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美,深入生活,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 活动目的:1、了解一些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但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
开拓我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增长见闻的目的。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同学、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活动过程:??1、分组:根据合作、自由的原则,同学志趣相投,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并投票选出小组长。
??2、选定考察对象:由于我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我们最后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和考察后,我们选定了生活中的数学美——对称美。
??3、实地考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与对称有关的事物,并把相关的资料摘抄下来。
??6、展示活动成果:在活动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把剪纸艺术生动地展示出来。
使人们对剪纸有了全面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篇三:享受数学的美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享受数学的美一、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美的艺术。
正像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的:“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
”数学知识中包含了许多种美,比如数学知识的简洁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美,数学知识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这些都是数学家的心灵智慧撞击所迸发出来的一种和谐、庄严、永恒的美。
数学知识这种内在的美丽,只有被我们教师挖掘、渲染、感受,才会体现出来。
要使我们的学生喜欢数学并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要使他们亲身感受的数学中的美,这种美的艺术能唤起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美产生非常愉悦的感受,这种感受会给学生力量,使学生喜欢数学,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和追求数学知识。
数学中处处充满着各种美,美的力量不可低估,但是这种数学知识的潜在的美,隐含的美,不是自发地表现出来,并且发挥作用的。
教师要努力挖掘它的美,渲染它的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享受数学的美。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带领学生去领略它的美,感受它的美,并且升华它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在《旋转与角》的这堂课中,我真诚地牵着学生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共同融入这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极了。
现将本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如下,以供分析和反思,为继续研究怎样通过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二、案例巩固练习,逐步提高。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用芭芘娃娃来演示芭蕾舞蹈演员“大跳”和“旋转一周”的动作,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
(设计意图:教师用可爱的芭芘娃娃展现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平角和周角的动态美)(2)说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师:你能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吗?生1:电风扇的开关在旋转的过程中形成了平角。
师:怎样形成的能具体点说吗?生1:比如说旋转开关使它和原来的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时。
生2:电风扇的扇叶旋转一周就形成了周角。
生3:我的直尺是折叠的,可以绕着中间这点旋转(学生旋转自己的直尺),就形成了一个平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画一画:师: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五种角,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一下队。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生。
(2)指名一学生板演角的排列顺序。
(学生板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画角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是提高了对他们的要求,因为逐步提高难度的联系才能持续地激发学生挑战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操作活动:折一折。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对折两次,你发现了什么?(发现折成了一个直角),再展开一下,又发现:平角和直角的关系(1平角=2直角),接着再展开成原来的样子,又发现了什么?(通过集体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因此在折一折的活动能够主动探索进而发现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四)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它们美吗?(美)原来我们数学也能这样美丽,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更多美极了的数学知识,好吗?三、课后反思总的来说,学生在这节课上都以饱满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还受到了美的教育。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极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将智育与美育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设计的平面图案、可爱的芭芘娃娃的演示,以及优美简洁的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角的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几何图形角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引入的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我用自己设计的图案,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发现其中的数学密码,即学过的角,在享受数学美的过程中,又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耳目一新,主动性大大提升。
3、注重细节和语言准确。
比如我在演示画角时注意指出怎样做角的记号,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也是为以后度量角做铺垫,另外在用语言描述时做到到简洁和准确,使学生体验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1、要更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生活中去。
在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辨认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以更多的实例丰富他们对角的认识。
2.在课堂中齐问齐答的方式应少一些,多给学生独立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
六、案例评析本案例充分展现了数学的美,包括静态的美和动态的美,数学符号的美,还有教师语言的美,整个课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美育,能够以美导真。
学生通过对于艺术美的欣赏,即教师设计的图案以及芭芘娃娃的舞蹈动作等等,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精神的同时,获得有关平角和周角的知识。
此外,审美活动可以调节人的大脑机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因此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没有那种枯燥干瘪的感觉,而是在一种充满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课堂的实效性。
美育可以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蒋老师的课堂设计很好的将智育和美育结合在了一起,使学生在受到智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教育。
教学设计的引入很特别,欣赏蒋老师设计的图案使学生们兴趣盎然,这一过程也使得学生复习了以前认识的静态的角,紧接下来通过观察钟面模型上的指针,学生发现了旋转变化的角,这是以旋转为切入点,使学生认识角的一个新的途径,即动态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