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羊疫病流行与防治状况的调研报告

肉羊疫病流行与防治状况的调研报告

肉羊疫病流行与防治状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确定的调研任务与目标, 2009年7月4日至 9 月 25 日,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刘湘涛团队组织了对宁夏、甘肃、青海等 3 省的 调研,并派员参加了其他功能研究室组织的对北京、山西、云南、四川、安徽等 5 省的调研,共调研 8 个省(市)的 34 个肉羊养殖示范县(区或试验站) 。调研 工作以了解当地肉羊产业发展状况为目的,通过实地考察羊场(养殖户) 、现场 咨询养殖技术人员以及与当地畜牧兽医局 (站)主要负责人员座谈等方式, 围绕 肉羊品种、饲料、疫病防控、设施设备、产业化经营、当地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养 殖人员业务素质等七个方面展开调研, 并按体系制定的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 策调研提纲”逐条问答。 按专业分工,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人员在调研过程中侧重于收集肉羊疫病及 防治状况信息, 负责对肉羊疫病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提交调研报告。 经过 商议,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二名岗位专家刘湘涛研究员和刘晓松研究员对调研区 域也进行了分工,并安排各自团队参加调研,分别撰写和提交报告。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2009年7月至 9月,刘湘涛团队组织和参加调研的人员情况:郭建宏副研 究员、靳野助理研究员组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调研; 尚佑军副研究员、 马维民 助理研究员组织对甘肃省的调研; 刘湘涛研究员、 丛国正博士、 张克山博士组织 对青海省的调研; 邱昌庆研究员参加对北京市、 山西省的调研; 逯忠新研究员参 加对云南省、四川省的调研;张克山博士参加对安徽省的调研。 新疆区域的调研任务因该地治安问题, 经请示后暂且推后。 详细的调研活动 情况及调研的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名单见附表 1。 二、肉羊疫病状况调研报告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报道,羊的主要疫病有 54 种,其中传染病 35 种,寄生虫病 19 种。在 35种传染病中,病毒性传染病 11 种,细菌性传染病 18 种,其它微生物类传染病 6 种。 我国是养羊大国, 长期以来防疫水平和饲养卫生状况虽然在不断改善, 但以 千家万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并未发生本质改变, 对羊病的防控一直未能给予足够 的重视,许 多老病尚未控制,新病又不断传入,致使我国的羊病状况十分复杂。 根据国内有关羊病的资料记载, 在羊的 54种主要疫病中, 我国已发现 49 种,另 外 5 种羊病情况不明。在我国发现的 49 种羊病中,有 9 种明确属人兽共患病, 对公共卫生安全和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参见附表 2)。 1、我国肉羊疫病现状

根据对 8省 34个养羊县(区 /场)的调研情况,大多数调查点存在三个“说 不清”:一是有病无病说不清; 二是有什么病说不清; 三是有病怎么防治说不清。 大多数养羊者缺乏基本的兽医常识和防病知识, 认为不死羊就是没病。 一旦羊只 接连死亡时,又无法搞清病因, 以至道听途说,滥用药物。以湖北某养羊户为例, 今年 7 月,我们接到该养羊户的电话,因听说羊好养,容易赚钱,从外地买入 500 多只黑山羊在自家山坡地放养。但没多久羊只开始陆续死亡,该养羊户先后 使用 20 多种中、西药和民间偏方医治分均无效,直至我们派去的专家诊断为支 原体肺炎并提出治疗办法后,死亡才被控制,此时已经死亡 230 多只羊。 1)当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 当前对我国肉羊产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有羊支原 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 、链球菌病、梭菌病、羊痘、羊传染性脓疱 (羊口疮)、 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这些病均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养羊户损失严重。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发生严重的羊支原体肺炎, 饲养密集的规模化羊 场和经过长途运输的羊只羊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很高, 死亡严重, 而牧区和散养 户因饲养密度和环境不同很少发生该病。 在对青海牧区的四个县调研时, 没有发 现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流行;但是在宁夏、安徽、云南和四川调研时, 发现所有的规模化羊场都存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只是危害的程度不同。 由于羊 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康复的羊群因肺部受到严重危害生长速度缓 慢,料肉比明显升高, 尤其是当羊群调运或受到较大的应激后易暴发该病, 严重 危害了规模化肉羊产业的发展。虽然土霉素和支原净对该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最有效的防治办法仍是免疫,但因疫苗生产量少,供应不足,很难买到;有些 疫苗因抗原型号不对, 免疫效果不好。 如在云南调研时发现, 当前商品化的羊支 原体肺炎疫苗的保护率较低,仅为 30%。与此同样的情况,目前针对羊口疮的灭 活疫苗也因市场供应不足很难买到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免疫检测技术不配套,没有检测和评价羊支原体肺 炎、羊痘、羊 传染性脓疱等疫苗免疫效果的试剂,使免疫防疫的盲目性很大。 2)重大传染病的情况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蓝舌病等属于羊的重大传染病, 对这些病的防控政府 十分重视,投入的资金、人力较大,防治技术较为完善,总体形势较好。 口蹄疫在我国虽然流行严重,存在 0型、A型和Asial型,但羊的典型发病 疫情并不多, 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对羊实施免疫, 另一方面羊感染发病的 病症不明显, 对成年羊致死率不高, 不易被察觉。 但调查发现羊的持续带毒较为 严重,通常是隐藏的传染源。 小反刍兽疫是 2007 年由境外传入我国西藏的一种新病。经确诊后,国家采 取了果断积极的防疫措施,对疫区及周边区域免疫,限制羊的移动,收效明显, 没有发生疫情大面积流行。 但通过流行病学监测发现, 部分地区有可能发生过感 染,防疫工作仍不能松懈。 蓝舌病属于虫媒性重大疫病, 毒型复杂,目前在我国的流行与分布情况不清 楚,需要调查。 3) 人兽共患病

我国与羊有关造成危害的人兽共患病主要有布鲁氏菌病、 结核病、脑包虫病, 弓形虫病,血吸虫病、炭疽也有一定危害。 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防疫意识差等问题, 牧区布鲁氏菌病、 脑包虫病发生严 重,虽然只是区域性发生, 但对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形成了严重影响。 在牧区炭疽 也时有发生, 而农区和规模化养场因饲养模式的不同而很少发生或者不发生, 例 如在青海牧区调研时四个县都反应有炭疽的发生和流行而在其他省 (市)调研时 没有发现这一现象。 4) 寄生虫病

羊的寄生虫在我国十分普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有钩端螺旋体、 吸虫病、疥螨、焦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绦虫、螨虫、肺线虫等。据调查,南方 高温高湿地区和北方自然草场放牧地区羊寄生虫的感染率达 100%。目前防治寄 生虫病主要采用体外药浴消毒和体内口服驱虫,虽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根除。 另外,牧区因采取天然放牧的饲养模式基本不添加或少添加精料, 有时会因 营养不均衡而出现营养代谢病, 如青海牧区偶尔出现的缺铁、 缺硒造成的贫血和 白肌病等。 2、肉羊免疫情况 调查发现,口蹄疫、羊四联(羊快疫、羊肠毒血症、 羊猝狙、羔羊梭菌痢疾) 是肉羊必免的项目,免疫密度接近 100%,布病、炭疽、羊痘、羊口疮和羊传染 性胸膜肺炎为选择性免疫项目, 只有受到威胁时才紧急免疫接种。 对于羊传染性 胸膜肺炎,散养户基本不免疫, 而集约化、 规模化羊场从以前的有选择性免疫逐 步向必免的方向转变。 规模化羊场通常不免疫炭疽, 只有牧区的散养户选择性免 疫。目前口蹄疫疫苗、 三联四防疫苗的使用均有国家推荐的免疫程序, 而其它很 多羊病的疫苗免疫基本上没有经专家认可的规范化免疫程序可供参照,养殖户 (场)全凭经验或感觉进行免疫。 因经费和商品化检测试剂短缺等因素的限制, 免疫效果评价一般仅针对口蹄 疫,其它疾病的免疫效果基本无有效评价方法,免疫效果不明。 3、养殖场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调研发现,肉羊养殖中除疫苗免疫之

外, 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的疾病综合防控 措施和技术方案。 通常采用的最主要措施是日常消毒, 而牧区和散养农户甚至连 日常消毒都没有, 只有大型的养殖场才有较为规范的日常消毒措施。 日常使用环 境消毒剂的主要有火碱、生石灰、草木灰、强力消毒灵和来苏尔、福尔马林、复 合酚、次氯酸钠、碘伏等。 4、兽医人员情况 调研发现,牧区和农区散养户(场)很少或没有专职兽

医,如北京八里店养 殖中心和中洋牧业虽然都是大型养殖场但无专职兽医技术人员; 山西省繁峙吉祥 园、繁峙龙清合作社虽然是较大规模的养殖场, 仅仅依靠乡村兽医防疫人员进行 羊病预防免疫和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本场无专职兽医防疫人员; 四川师宗县龙 庆乡养殖户虽然是养殖大户但是也并无没有专职兽医防疫人员; 青海省牧区养殖 户完全依靠常年养殖经验和当地村级兽医防疫人员的安排进行羊疾病防御控制; 显然无法满足当地羊疾病预防控制的实际需要。 即使有些规模化肉羊场有自己的 专职兽医养殖人员 (如北京门头沟种羊场、 山西右玉县宏宇牧业、 右玉银海种羊 场和营山县绿辰生态公司及云南省种羊场) ,但因业务素质不高面对复杂的疾病 显得力不从心。总之,养殖户(场)要么没有专职的兽医人员,要么因为兽医业 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 需要进一步增加养殖场兽医人员数量 和提高兽医防疫人员素质以满足肉羊产业发展的疫病防控需要。 5、当地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建设

虽然有中央和农业部出台的兽医防控技术体系建设法律法规, 但落实到地方 政府兽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因当地财政和编制 限制了兽医防控体系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