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银行现状发展趋势论文

村镇银行现状发展趋势论文

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45-03摘要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诸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更受高层及商业银行的青睐。

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2011年将会是村镇银行设立的高潮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探讨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村镇银行经济学分析现状及发展趋势2009年7月份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做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有关事项的通知”再次把村镇银行的设立推向了高潮。

根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计划表》,至2011年底,国内村镇银行的数量要达到1027家。

足见高层对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决心。

那么,现实是否真如高层所希望的那样呢?本文将根据公开披露的村镇银行的信息对村镇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初步探讨。

一、村镇银行现状——关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的经济学分析根据2006年12月底发布的《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而笔者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及计量分析从中得到不少有规律的分布。

1.注册资本与年份及注册地的关系①2007年至2010年已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依次为1580万、4590万、7655万、8139万。

注册资本金逐年递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盈亏平衡点,注册资本金低于一定数量的村镇银行不具有商业可持续的基础。

因为考虑资本充足率这个重要监管指标,一旦资本金没有一定的基础,其贷款也无法形成规模,在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点的中国银行业,这就意味着利润无法得到保障。

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初期注册资本仅200万元,按8%的资本充足来算(目前国内大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0%以上,当然,这里以8%来算可以放大贷款量),假定其所有资产以贷款的形式存在,那么其最多贷款额为2500万元,按一年期存贷净利差3.5%来算,净利息收入为2500*3.5%=87.5万元,而固定成本加所有可变成本至少也要上百万,显然是无法盈利的。

事实上,该行2007年和2008年确实分别亏损20万元和30万元,于是2008年底增资扩股至3000万元,2009年才首次实现税后盈利270万元。

因而考虑地域因素,越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应该越高,因为其租金等固定成本以及人力费用也应该越高,那么其盈亏平衡点自然也更高了。

可以很合理的推断,随着先行者的经验教训的累积,后面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也自然会随之上涨。

各参数回归结果均显著(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各参数均独立对因变量的变化起显著影响;f值等于29.03,相伴概率为0.0000,表明各参数联合对因变量的变化也起显著作用,因而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结果较好。

对结果的分析如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平均每年增加1646.991万元;而在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的资本金平均说来要比中部欠发达地区的高2435.356万元,比西部不发达地区高4870.712万元。

2.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与主发起人性质的关系这里主发起人性质指的是外资银行(汇丰、渣打、澳新三家)、大型国有银行(国开行及四大)、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招商、民生等)、城商行(城市信用社)及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分别以0~4表示。

为了统计方便,这里将注册资本金按照200~1000、1000~2000、2000~5000、5000~10000、10000~15000、15000~30000、30000~50000(单位为万元)七档分类,分别以1~7七个数字代表。

从上表分项来看,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72%的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在5000万-1亿之间,而由城商行及城市信用社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有57%以上的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足见这些城商行(合作社)之“不差钱”(虽然很多村镇银行并不是由这些城商行独资的,但是在主发起金融机构控股的情况下,注册资本金越大其所出资也越大),而农商(合)行(农信社)也是如此,这个比例也达到58.67%。

事实上真正不差钱的“主”——外资及国有四大行在这方面反面显得谨慎,多数在2000-5000万,外资银行有60%处在这个区间,四大行也有近35%位于这个区间。

从年份来看,2010年开业及筹建的村镇银行有70%处在5000万以上级别,其中尤以5000~10000万居多,2009年也是如此,而在这之前的2007及2008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则有60%以上处于5000万以内。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金年度差异相当明显。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预测未来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二、村镇银行发展趋势1.村镇银行规模巨型化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以后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多在5000万以上,2010年3月份开业的由东莞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长安村镇银行更是高达3亿元;而注册资本2亿的村镇银行更是不在少数,由杭州联合银行发起设立的长兴联合、嘉善联合及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都达到2亿元,而由九江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山小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2.5亿,今年12月份由长沙银行发起设立的国内第一家地市级村镇银行——湘西长行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也达到2亿,由天津农商行发起筹建的南阳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更是高达5个亿。

众多城市商业银行及农商行(农合行)的积极性极高,表现相当抢眼。

2.村镇银行注册地发达化如图4所示,2007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只有一家处在发达地区,其余都处于不发达地区,真正响应国家政策要求。

而到2008年,虽然不发达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增加到42家,但发达地区设立数量也剧增,所占比例剧增到35.38%。

这一趋势在2009年表现更为明显,设立在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的数量比例进一步增长,达到57.14%,为最高值。

当然,这种分布有其合理性。

监管层更多地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村镇银行的设立,希望设立的村镇银行能够解决金融生态不健全的贫困村镇地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的境地,能够起“鲶鱼效应”。

但是作为商业银行的发起主体,加之其他商业性发起人的利润导向,单纯支持国家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也不现实。

设立村镇银行需要谨慎考察当地的存款能力、运营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发展程度等。

希望发起主体只尽社会责任而无盈利显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累计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及比例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

显然,发达地区是村镇银行设立的聚集地。

无论从市场规模、收入水平,还是发展程度,东部沿海地区都更具持续发展基础,因此,村镇银行注册地的发达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3.中小商业银行积极性高如图所示,城商行(城信社)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高达50%,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甘示弱,由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占比为28%,仅此两类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近八成,足见其积极性之高。

反观四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就明显较弱。

当然,随着国家各项鼓励措施的出台,允许设立村镇银行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设立控股公司或集团,四大行特别是建行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建行计划未来建设200多家村镇银行,其他大银行及城商行也有类似想法,显然,政策激励机制在此发挥很大作用。

4.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性的动力所在相比于大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城商行及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就十分不足。

于是众多城商行寻求突破,期望实现由“地方银行”向“区域性银行”乃至“全国性银行”的转变。

然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特别是分行的条件限制较多,在中国核准制情况下,金融牌照十分稀缺。

因此,在政策利好之下,设立村镇银行成为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的突破口。

另一方面,各地监管机构也顺势而为,设立激励。

比如四川银监局提出,外地城商行要到成都开分行,原则上“先下乡后进城”,包商银行先在四川广元剑阁县开设了包商贵民村镇银行,其成都分行才获批。

而目前包商系村镇银行数量暂居各银行之首,仅2010年就新设7家,并筹建1家,数量超过之前年份设立总和,总计达15家,地区遍布东、中、西部,涉及9省(自治区、直辖市),真正实现跨区域、全国布局。

农商行中江阴农商行的积极性最高,到目前为止共设立5家村镇银行,涉及4个省份。

5.村镇银行经营渐入佳境随着各村镇银行资本规模的大幅提高,村镇银行也慢慢走出初期资本不足的亏损状态。

以河南省最早成立的栾川县民丰村镇银行(洛阳商行为主发起人)为例,该行注册资本2000万,成立21个月以来,已经实现盈利244万元,股东回报率达到12%。

截至2009年年底,其总资产达4.92亿元,各项存款3.23亿元,各项贷款1.68亿元,实现税后利润244万元。

6.村镇银行任重道远设立之初,村镇银行就被寄予厚望。

“村镇银行主体明确,产权清晰,贷款审批机制灵活,为农村经济和农户提供了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支持;其较低和灵活的利率定价抑制了民间高利贷发展;而在许多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延伸的地区,更为农村提供了必需的基本金融服务。

”监管层期待村镇银行能够像鱼箱里的“鲶鱼”一样激发农村地区金融生态,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

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村镇银行无法开办新业务。

目前村镇银行的电脑系统往往无法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致使资金结算手续繁、费用高、速度慢、查询难。

村镇银行不能加入银联,不能发银行卡。

客户存取款项都必须到网点办。

这些成为制约村镇银行业务扩展的最大瓶颈。

加之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规模及声誉等方面暂时都无法与经验丰富的邮储及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可谓任重道远。

注释:①数据说明:截止2010年6月末,全国已核准开业的村镇银行214家,其中2007年底前开业的村镇银行19家,2008年底前开业的累积91家,2009年底前开业的累积148家;下面的分析所涉及的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6月末共计197家,样本覆盖率达92.06%,完全能够满足样本的代表性.所有数据根据公开信息整理而成.参考文献:[1]银监会.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2006.12.20.[2]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银监发(2007)5号.2007.1.22.[3]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做好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72号.2009.7.23.[4]银监会.银监会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监发(2010)27号.2010.4.22.[5]韩婷婷,徐以升.攻坚三年规划,村镇银行今年”大提速”.第一财经日报.2010.3.25.[6]易博文.村镇银行活得怎样.湖南日报.2010.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