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说明
第一类危险源(根源source)——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能量载体)。如带电电气设备(电能)、 运行的机械设备(机械能)、有毒有害物质等;
第二类危险源(状态situation)——约束 、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的各种不安全
因素(包括人—物—环境)。如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操作失误)、 物 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缺陷、防护缺失)、 管理缺陷(管理制度不完善、无相关
3. 风险( risk )
是指危险事件发生之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4.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 是指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全过程。
危险源分类
-Internal Use Only-
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 存在某些种类的危险源。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
识别范围
-Internal Use Only-
生产活动,如材料准备、加工制造、装配、调试、包装、厂内运输、仓储等;
生产辅助活动,如设备维修、水电气供应、厂区绿化及运输等; 各项管理活动,如计划、生产、供应、销售等; 生活管理活动,如总务、行政等领域之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之人员(如相关方)活动;
2
1 0.5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Internal Use Only-
危险程度等级(D)
D值
> 320
危险性说明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危险等级
5级
说明 不可接受风险 (重大危险因素)
有条件接受风 险 可接受风险
161~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1~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1~70 < 2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爆炸品 2. 易燃品 3. 压缩气体 4. 液化气体 5. 氧化剂 6. 有机过氧化剂 7. 有毒品 8. 放射性物品 9. 腐蚀品 10. 粉尘和气溶胶 1. 2. 3. 4. 5. 6. 细菌 病菌 真菌 其它致病微生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4.1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4.2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4.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 4.4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5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6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与辨识
1. 人的因素 2. 物的因素 3. 环境因素
1.1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 1.2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Internal Use Only-
1. 心理异常等 2. 指挥错误 3. 操作错误 4. 监护失误…….
2.1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好 效果 差
1
2 替 代
消 除
大
3 工 程 技 术
难度、成本
4
作业 标准 培训 标识
个人 防 护 用 品
5
目标、指标、方案
程序、作业指导书、标准
食堂开关线盒的安全评估
序号 部课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具体危害 因素说明 可能导 致的事 故 现行控制措施 L 无 E C D
-Internal Use Only-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 等级 4 备注
GL036
总务课
食堂
电气 开关
防护不全、 操作失误
触电
6
6
7
252
GL036
总务课
食堂
电气 开关
防护不全、 操作失误
触电
加漏电开关、采 用防水开关
1
6
7
42
3
分数值 1 2 3 工 程 技 术 4 作业 标准 培训 标识 5 个人 防 护 用 品
10 6 3 1 0.5 0.2 0.1
-Internal Use Only-
风险评价的说明
-Internal Use Only-
所谓风险
指被推定有危险的事情的
「发生可能性」 和 「暴露危险环境的频度」 和 「危害重大性」的组合。
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D=L×E×C
风险评价方法
▲ 采用国际通用格雷厄姆与金尼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 风险等级 (D )
设备、设施、工具、附 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安 全间距不够 、制动装置有缺欠 、 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等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 护服、手套、护目镜及 面罩、呼吸护具等缺少 或有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所用的防 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等等
-Internal Use Only-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
如生产过程日常的连续运行,属于正常狀态;
设备之停机、保养、维修等情况,属于异常状态;
而突发性事故、安全设施之突然失效等属紧急情况。 正常、异常和紧急狀态的安全危害因素及其影响有较大差异,从后果严重
程度分析,由高到低依次为紧急、异常和正常狀态。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与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源识别方法
-Internal Use Only-
询问和交流;
现场观察;
(问)
(看)
查阅有关记录;
获取外部信息;
(查)
(收)
工作任务分析;
(想)
危险源识别方法
-Internal Use Only-
询问、交谈:对于组织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
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
危险源 危害后果
• 危险源与危害后果是因果关系; • 有什么样的危险源就产生什么样 的危害后果; • 描述时写出具体的受伤情况;如 扎伤/砸脚等,参考国标GB6441-86, 但一般不按国标具体内容来写。
食堂地面积水
车间有害物质挥发 酒精泄漏遇火源 ……
滑倒摔伤
诱发职业病 发生火灾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
作业场所狭窄
噪音/粉尘/ 有毒有害物质
照明/通风不良
环境因素
温/湿度/ 辐射源等
安全通道堵塞
危害后果
-Internal Use Only-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可将事故分为20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识别范围划分原则
以生产工序进行区域划分; 以现场管理领域进行区域划分;
以设备划分;
危险源如何识别
-Internal Use Only-
危险源识别应关注的“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将来
在对现有安全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看到以往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仍在产生影响,原材料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此外,还需注意到计划中之活动和产品出厂以后可能产生之危害。
因食堂用水作业较多, 属较潮湿作业,触电 可能性较大
食堂活动每天 都在进行
3×6×7=126
触电事故发生一般都造 成较严重的伤害
-Internal Use Only-
风险降低的说明
如何降低风险?
-Internal Use Only-
在确定控制措施时,或考虑改变现有的控制措施时,应根 据下列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4级
3级 2级 1级
食堂开关线盒的安全评估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Internal Use Only-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完全可以预料到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分数值
10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连续暴露
6
3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操作规程)
-Internal Use Only-
• 要注意将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结合在一起考虑。 第一类危险源指的是危险物质,是导致伤亡事故的能量主 体,决定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指触发事故 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之可能性.
第一类 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如何识别 危险源如何识别
3.1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2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3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3.4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 管理类
1. 设备、设施缺陷 2. 防护缺陷 3. 电危害 4. 噪声 5. 振动危害 6. 电磁辐射 7. 运动物危害 8. 明火 9. 高、低温物质 10. 信号缺陷 11. 标志缺陷 1. 室内地面滑 2. 室内作业场所狭窄 3. 室内地面不平 4. 室内梯架缺陷 5. 地面、墙、天花板开口缺陷 6. 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缺陷 7. 采光、温湿度、空气不良 8. 恶劣气候和环境 9. 作业场所狭窄、杂乱
10. 作业场地光照、空气、
温湿度不良…….
-Internal Use Only-
操作错误
指挥错误
误操作
违章作业 人的不安全行为
指挥失误
违章指挥
监护失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
和有害因素
-Internal Use Only-
物 的 不 安 全 护装置、无安全 标志、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等等
•
-Internal Use Only-
安全危害因素对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可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 成四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分为4大类,191个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