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题突破练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表信息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2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当前,要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才能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主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人工智能持续创新能力。
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才能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研发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节选自2017年7月8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二 特朗普11日签署一份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并非单纯的技术路线图,而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调动更多联邦资金和资源用于人工智能研发,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这份倡议明确提出,要保护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被战略竞争者和对手国家获得,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优势。
集中调动联邦政府的资源从顶层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多年来,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主力军是谷歌等科技企业,但从过去一年趋势看,美政府希望在此领域直接发挥作用。简化预算程序,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算科技政策办公室沟通,说明将如何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并在预算批准前90天内列明具体的人工智能优先项目和预计使用资金,可享预算优先权。
开放美国政府手里的数据和计算资源。算法、芯片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美国在算法和芯片方面保持优势,但在可供训练的数据方面并不占优势。为此指示联邦机构帮助人工智能专家和私营企业部门更容易获得数据和计算资源。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2月15日 2
《美国政府人工智能倡议》) 材料三 表1:按行业预计由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取代/新增的中国岗位(2017~2037)
取代岗位 新增岗位 净影响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服务业 -
21% -72 50% 169 29% 97
建筑业 -
25% -15 48% 29 23% 14
工业 -36% -59 39% 63 3% 4
农业 -27% -57 16% 35 -10% -22 总计 -26% -204 38% 297 12% 93
注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百分比是指以2017年为基准年的就业情况变化) 表2: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情况
核心 技术
近三年专 利申请数 专利授 权率
全球各项技术前10
位专
利权人数及分布属性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商企业 研究 机构 商企业
研究
机构
语音 7 665 5 295 34% 49% 3 5 3
交互 文本 处理 8 878 4 388 25% 47% 2 3 3
深度 学习 15 880 4
885 19% 34% 2 5 3
计算机
视觉 21 256 6
788 27% 45% 6 3
(选编自《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 注按发展和应用水平细分,人工智能最核心技术分为语音交互、文本处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材料四 在谈及中国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差距时,科技分析师Tim Bajarin认为,虽然中国正以高调的姿态显示出在AI领域多种技术的进步,成就应得到承认,但不应被夸大。他说,科研上,中国发表的AI论文数量巨大,但从Google scholar引用数据看,北美和欧洲的科研人员是AI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另一问题是中国长久以来的“芯”病。此外,就基础研究的人才结构而言,美国的AI人才培养体系历史悠久,美国领先于中国。在谈及中美AI现状时,AI专家Ian Hogarth认为,中国急起直追的架势让美国科技业界不敢懈怠。他认为,这场“近身肉搏战”,让美国政府越来越担心,中国在AI方面的高速进步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优势造成威胁。他预测称,中美间在AI领域的技术冷战已经来临。但在AI产业至关重要的半导体上,中国大陆十分孱弱,产业规模不仅比美国小得多,还和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
(改编自2018年12月谷歌网 “人物专访”《中美人工智能角力》) 1.对点题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大部分新增岗位预计将出现在服务业和建筑业,而非均匀分布于各领域,预计农业净流失岗位约2 200万,以后数百万人需转换职业或转移工作地点。
B.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在未来20年将取代中国现有约26%的工作岗位,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将创造约12%的净增岗位,相当于增加约9 300万个就业岗位。 4
C.中国专利申请量大幅领先于美国,中国研究机构也异常活跃;但美国四项核心技术的平均专利质量要远高于中国,中国专利多而不强的现象值得思考。
D.从前10位专利权人数及分布属性看,美国全为商业企业,而中国有三项技术重在研究机构,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因而智能成果的商企化是未来的关注重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就必须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B.美国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算科技政策办公室沟通,说明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情况,按时列明计划,可期获得该项目预算优先权。
C.科技分析师Tim Bajarin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多方面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成就不应该被夸大。
D.AI专家Ian Hogarth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高速进步,让美国科技业界和政府越来越担心,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造成威胁。
3.中美两国对人工智能部署了“规划”或发出了“倡议”,请概括它们在目的上的不同点和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12分) 材料一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于日前通过。该方案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七个领域。从这些领域基本可以看出,人们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希望能够得到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型消费。
对于我国促进消费升级来说,真正需要提振的是有质量的服务消费,通过消费升级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当然,提振消费尽管带有功能性,但落实促进消费政策,终极目的是提高居民消费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需要科学决策,如结合各种机构的大数据进行行为与趋势分析; 5
也需要扎扎实实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只有为服务提供方带来“硬约束”,才能真正优化消费中的服务与提升产品的质量。
(摘编自祝乃娟《消费升级是可持续增长的 重要动力》,《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10月13日) 材料二 药品集中采购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方案,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惠民举措,随着其他配套改革持续跟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增强。
去年11月,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试点工作启动,以全国4个直辖市和包括西安、厦门在内的7个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集中采购主体,组成“4+7”联盟,和医药企业谈判议价。截至目前,11城药品带量采购相继落地,中选降价的25个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52%。此次药品带量采购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一致,以确保降价不降质。带量采购全面落地后,一方面国内仿制药企业无法维持仿制药的高价格,另一方面到期的外企原研药品也受到冲击。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唐先伟表示:“‘4+7’倒逼医药工业更着重研发,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摘编自车丽《11城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落地,25种 药品降价超一半》,央广网2019年3月31日)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国家税务总局) 材料四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后,有利于扩大企业进项税抵扣范围,调动企业积极性。中国坚持减税与完善税制并重,向现代 6
增值税制度迈进。在“营改增”基础上,政府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多措并举,增值税改革已成为减税核心内容和推进产业转型的“重头戏”。
(摘编自《增值税改革政策解读》,中国税务网2019年4月) 4.对点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落实促进消费政策,政府主要职责在于科学决策与完善行业规范,以提振消费满足消费者对更优质、更多元的服务型消费的需求。
B.从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可看出,政府在百姓健康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制定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政策,敦促服务方提升质量。
C.增值税只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这一税务改革政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D.材料二中政府通过带量采购倒逼医药企业着重研发,材料三中政府通过退税扶持研发等现代服务业,这都表明政府对企业研发的重视。
6.为了增强企业和个人的获得感,政府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专题突破练4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图表信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