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
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
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
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
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
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
产力落后的状况。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第四,
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
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法治是一种治国之道,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法治或人治的取舍实质上是一种价值选
择。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目标。依法治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被视为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
个重要标志。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
目标,不仅是我们党就治国方式作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而且也是一个重要
的价值选择。把法治设定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意味着法治不仅被当作一种治理国家和社
会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成为党和国家所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
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发展
和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坚持依法执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
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把依法执政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一起作为我党执政党
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骨干绝大多数是中共
党员。这就意味着,我国能否实行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及其广大党政干部能
否做到依法执政。当前,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最后,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依法治国既保证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又要求党通过法治来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
而避免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党的领导和依
法治国都必须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在当前的情况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关键是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其职能和作用得以真正实现和充分发
挥。
总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
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是构建和
谐社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做支撑,依法治国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保证。只有社会处处充满了和谐,国家才能够
繁荣昌盛,才能够长治久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法制的建设,而中国法制的完善建设是从依
法治国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