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探析孙葆丽[摘 要] 本文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主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奥林匹克运动,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翻开崭新的一页,也将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北京;2008年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中图分类号]G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054(2003)0120028207[作者简介]孙葆丽,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社会学科教研室主任,教授。
北京,100084。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主题,这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在新的世纪里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全世界的新奥运,它将使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伟大遗产。
一、绿色奥运———可持续发展的新奥运 根据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的规定,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办成绿色的奥林匹克盛会。
这将是一届体现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奥运会,她将为创建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新家园建立新的模式。
环境保护是国际奥委会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指出的,环境是国际奥委会迈向第3个千年时最关心的两件事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对环境的关注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奥运会已采取了保护环境的措施。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提出了“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的口号。
1991年《奥林匹克宪章》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条款:“应努力使奥运会在确保环境问题受到认真关心的条件下举行。
”随后,国际奥委会组织了各种会议讨论环境问题,并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
1996年7月1日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将保护环境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任务之一:“国际奥委会认为举办奥运会应当显示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在其活动中采取体现这种关心的措施,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各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奥委会还号召人们采取尊重他人,尊重环境的生活方式,要求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所有组织,在其筹备和举办各种赛事的过程中,采取优化环境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推行环境保护工作,国际奥委会在对申办城市的要求中增加了环境保护条款,并在审查申办城市的过程中认真考虑环境问题。
举办城市一旦确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就会密切关注奥运会筹备的整个过程来确保环境承诺的落实。
当环境保护的绿色浪潮席卷全球,并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重大影响之时,“绿色奥运”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理念中的主题—82—之一。
“绿色奥运”强调围绕举办奥运会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要符合与自然高度和谐、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奥运”的构想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与北京的环境建设相结合,在筹备奥运会期间所进行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功能的和谐统一。
并通过一系列保护生态、防治污染措施的实行,使2008年北京的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水平。
为了将“绿色奥运”的构想变为现实,北京市正在努力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为使奥运会能在优美、洁净的环境中召开,北京市重新修订了《2010年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计划》,把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时间由2010年提前到2007年。
目前正在通过广泛使用清洁能源、建设三大绿色屏障和实施“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环境意识计划”等措施来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
在“绿色奥运”的构想中,北京奥运会的活动中心和主体育场所在地的奥林匹克公园将建成北京市内规模最大的绿色生态园区。
座落在公园中的奥运村,将采用无污染能源,使用节能装置和环保材料。
这里将是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是与环境革命相伴始终的。
在环境保护的浪潮冲击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今天,北京“绿色奥运”的构想,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概念,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将为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科技奥运———高科技广泛渗透的新奥运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几乎与它同时兴起的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深刻影响,奥林匹克运动成了现代科技的一个巨大的实验室。
1964年,东京奥运会由于首次在比赛中正式使用了电子记时装置、信息传播技术以及光电测距技术而被称为“技术奥运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技术、通讯技术、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促使奥林匹克运动发生了巨大变革。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规模的不断壮大,科技已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成为最新科技成果的汇聚地,科技将渗透到本届奥运会的筹办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和会后工作的所有过程中。
最新科技将广泛运用于运动会的组织管理、运动场馆、运动设备、生活设施、服务系统、信息系统、传播媒介、保安系统和环境保护工作中。
“科技奥运”的构想将使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发挥出最好的竞技水平,将使媒体快捷、准确、生动地将奥运盛况传遍全球,将使奥运会进行得顺利和圆满,将为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人文奥运———以人为本的新奥运(一)一切以人为中心的奥运会11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呼唤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随着奴隶制民主城邦的出现和政治、经济的繁荣,古希腊文化中体现了对人的精神、力量、价值的歌颂和赞美,并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
古希腊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体育是其教育体系中使受教育者精神健全、道德完善和体魄强健的主要手段。
古代奥运会崇高的理想和丰富多彩的竞—92—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探析赛方式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活动,并赋予时代感的基础上创立的。
人文思想和承袭了人文思想精华的新的体育形式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竭力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应教导人们通过心理、身体及精神的锻炼达到个人的最佳境界,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者们深信,这一伟大的社会文化运动能够促进个体的人的和谐发展,能够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进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服务。
顾拜旦所提倡的奥林匹克理想是人类真、善、美的体现,是人文思想的折射,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人文精神的基础与内核。
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今世界的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奥林匹克主义的概念。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
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奥林匹克主义给竞技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尽管其本身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对当代体育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应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建立。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奥林匹克运动被全世界人民所普遍接受,奥林匹克的理想和追求已深深地印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奥林匹克运动也留下了许多困惑,国际争端、商业利益、兴奋剂丑闻、球场暴力,使奥运会出现了背离其高尚目标的倾向。
此外,受时代的局限,现代体育的创始人虽然提倡灵肉一致,身心两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过多地注重了体育对人生物功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重要价值,再次造成了“灵”与“肉”的分离。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希望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但奥林匹克体育在现阶段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它重视肌肉强化,忽略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
奥林匹克体育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对顾拜旦所倡导的充满人文精神的理想构成了威胁。
新的世纪里,曾经在古希腊人文精神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下诞生的奥林匹克运动,需要从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
人文奥运会将是北京奉献给全世界的“新奥运”。
普及奥林匹克理想,追求人文精神,重视人的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是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1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在改革开放促使中华民族文化与当今世界文化接轨的背景下,举办以人为本的奥运会,还将有助于塑造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个性、开放进取、公平竞争的风气。
社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的发展要求培养人的主体自我意识,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发展价值,使全社会都去努力满足个体的人的生存需要、交往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现强国的目标。
因此,为体现人文奥运的主题,组办者将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丰富的人文内容,—3—北京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宣传奥林匹克主义,在全世界确立奥林匹克运动的崇高地位,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歌颂人、尊重人、塑造和谐发展人的舞台。
在追求高尚的人文精神过程中,用人文思想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事物进行甄别、选择,发展符合人性的体育文化,控制侵蚀奥林匹克崇高理想的商业因素,维护奥林匹克运动的纯洁与高尚,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友谊和进步,进而确立奥林匹克运动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崇高地位和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将体现在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运行中。
在选择新建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和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及竞赛日程安排、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考虑如何更有利于运动员、裁判员、官员、新闻记者、赞助商、游客和当地人民群众。
2008年奥运会组织者将为运动员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训练和比赛环境,使他们欢乐相聚并创造最好的成绩。
为新闻记者提供最良好的工作条件,最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手段,使他们能够最快捷、准确地把奥运会盛况传遍世界。
组办者还将同所有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密切协作、互相支持。
使数十万旅游、观光者满意。
一切举办奥运会的设施,将有利于改善北京市的环境,并在环境保护方面造福于广大市民。
(二)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奥运会11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需要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需要大量的、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
在这个全球文化体系中,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汇聚一处,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