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知识
介绍、心理指导、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進
行健康教育。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开始缓解症状的时间缩短,程度明显减
轻的时间缩短,消除了焦虑、烦躁心理,增加了自我保健知识。结论:对围绝经
期综合征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达到较好的疗效。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27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3-0132-02
女性从出生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更年期是指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
渡的生理转化期[1]。女性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
下降,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中医
学谓之“绝经前后诸症”,西医学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4]。围绝经期妇女绝经
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及精神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一
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如面色潮红潮热、出汗、失眠、抑郁焦虑、易
激动、关节肌肉酸痛等等。笔者所在医院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
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经更年期综合征评分参考表
(改良的Kupperman指数),症状评分>20分,诊断为中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3~45岁,平均(49.73±3.10)岁,病程4个月~5年,
平均(27.5±17.3)个月。病情分级标准,中度:14分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仅为单纯的药物治疗,A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根据健康
教育程序评估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并实施。采取医务人员督促指导与家属共同参
与完成,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段、职业、文化层次等情况的不同,合理采用
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增强中老年女性自我保健意识,
营造关爱围绝经期女性的社会氛围。可将书面介绍、讲座、报刊书籍、宣传栏等
多种方式结合,也可采用个别交谈,单一的方式对患者讲述健康知识。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疾病知识介绍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是一个逐步变
化的过程。一般发生在45~55岁,平均持续4年。通常有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
在生理上的改变包括月经的改变、生殖道的改变、泌尿道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的
改变,骨质疏松以及潮热、出汗等其他症状。在心理上的改变包括情绪的变化和
焦虑心理反应,悲观心理、个人行为改变和精神障碍如偏执状态、抑郁症等。向
围绝经期妇女讲解绝经是一个生理过程,讲明绝经发生前后身体的变化,使患者
了解大多数绝经出现的症状是能安全度过的,减轻或消除绝经变化而产生的焦虑
心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她们愉快地、
健康地度过围绝经期,从而顺利进入到老年期。
2.2 心理指导
更年期妇女处于家庭、工作、生活、社会的多重压力中,职业和家庭的双重
负担使她们长期面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状态。此时由于卵巢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各种生理、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影
响了生命质量。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多与患者交谈,鼓励她们说出自己的不适和困
扰,告诉她们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原因、出现症状、治疗方法、预后及随诊的重
要性,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因对疾病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烦躁
易激动等心理,排除负面心理因素的影响,坦然面对围绝经期出现的症状,保持
开朗、乐观的心态。帮助她们建立多种兴趣和爱好,鼓励她们参加社区公益娱乐
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精神方面的压力。除了对围绝经期妇女本人进行
健康教育外,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通过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之
具备相关的知识,了解围绝经期给女性带来的不适,谅解其出现急躁、发怒、焦
虑、抑郁等消极情绪,避免发生冲突,并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帮助其度过围绝经
期。
2.3 生活习惯调整
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如生活不规律、久坐不动、
过量饮咖啡和茶、吸烟、酗酒等。帮助她们找出需要改变的东西,指导养成良好
的睡眠习惯,保持卧室凉爽,睡前避免过多饮食。
2.4 饮食指导
围绝经期启动一系列代谢变化,成为常见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
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危险因素,而均衡营养合理的饮食对于这些疾病的预防至
关重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及注意饮食也很关键,摄入足量蛋白质、少
食动物脂肪及内脏,保证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正常
的体重,可以帮助减缓关节肌肉疼痛等骨钙丢失的症状。
2.5 合理运动训练指导
和患者共同探讨选择适合个体的运动类型、运动量,每天户外活动一小时,
如散步、骑车等,使运动既得到最大功效的同时,又要避免运动不当造成的损伤。
3 结果
3.1 健康教育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
A组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为12.3 d,程度明显减轻时间为34.2 d,均少于B
组的16.5 d和5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 健康教育对病情认知度及烦躁焦虑心理的影响
A组中病情认知度良好的有50例,较差的有3例,B组中良好的有30例,
较差的有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烦躁焦虑心理的有2例,
B组有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详尽
的健康宣教及精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克服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下降至衰退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而
产生的多种多样的相关症状,包括多种形式的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生
殖泌尿道萎缩症状和骨质疏松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产生还与社会因素、遗传因
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了解有关方
面的知识,学会自我调整,纠正不良心理,控制不良情绪,学会善待自己、善待
他人,提高治疗的疗效,患者随诊及依从性好;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围绝经期
综合征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其常见病的发生率,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健康
水平和生存质量,从而使围绝经期妇女逐步平稳的过渡到老年期。本研究结果也
提示了对围绝经期的保健是包含了药物治疗的综合性保健。在工作中对围绝经期
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
[2]顾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
[3]贺丹军.心理干预在更年期综合征防治中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2,
15(10):510.
[4]俞谨.中药更年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15):486.
[5]殷磊,余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
(收稿日期:2012-05-08) (编辑: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