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行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推行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作业(论文)作业(论文)题目:推行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姓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姓名:陈洪达学号: 4201320000511年级: 2013级专业:学科教学(生物)学院(部、所):生命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评分:年月日推行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陈洪达(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现已超过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环境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因此,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1]。

从而“美丽中国”一词风靡全国,然而近段时间遍地的“霾伏”与“厚德载雾”给“美丽中国”烙上一块伤疤,而这足以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出警示: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为此,该文将对推行低碳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低碳发展的途径进行探讨,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三代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现如今我国经济总量一跃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

而随着十八大的圆满结束,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党政军又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中国的发展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新一代领导集体也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矢志不渝。

然而,由于早期关于发展重“速度”和重“物”,导致发展过程中为追求速度而过度开发资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得出现了许多并发的环境安全问题。

例如近段时间一直出现的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使得25个省份被深“霾”,造成交通不便的同时,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问题。

还有沙尘天气也不断侵袭我国境内,今年就已出现了4次沙尘天气。

因此,党的十八大在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首次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并强调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1]。

而低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保证,只有推行低碳发展才能真正将我国建设成为富裕而美丽的中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时期,仍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而在工业化生产进程中,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就会导致一系列地环境、气候、资源等的压力。

而推行低碳发展,就有利于缓解这方面的压力,以便在世界经济技术变革的潮流中获得主动权。

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表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是以投资与出口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而以高投资、高消耗导致工业产能过度扩张和过剩的同时也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使我国过度依赖出口以及形成环境、资源的压力,而推行低碳发展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现有的投资模式,还可以缓解因此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

另外,低碳发展也是世界环境和能源现状的必然需求。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而经济的过快增长使得世界面临着气候危机、环境危机以及资源危机等。

总的来说,中国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现实压力,包括资源、环境、能源、气候甚至是《京都议定书》的生效都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走低碳发展道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选择[3]。

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由于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的一些自然灾害。

包括目前的雾霾天气,特别是上海PM2.5指数突破600,而这将会使我们的呼吸变得困难,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就连我国首都北京其城区在2013年5月就曾达到6级的严重污染级别,所以有网友把其戏称为“京尘”。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全国大部分城市出现雾霾天气的呢?我想除了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关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被工厂制造出来的二次污染物,也同样是雾霾出现的罪魁祸首[4]。

除此之外,近年来,沙尘暴天气也不断席卷我国,光今年就出现了4次沙尘天气,而气候异常就是其直接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快速经济增长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例如毁林、毁草、开荒以及乱采乱挖等。

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诸如水土流失导致的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过度追求经济增长而带来的,是不合理的发展带来的,因此,推行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推行低碳发展呢?一、弘扬“低碳”理念,开展低碳节约宣传“低碳”,最先出现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起初是为了推广绿色经济,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实质是一场低碳能源革命[3]。

之后迅速被各国推广,因为低碳发展道路才是一条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缓解气候危机、环境危机以及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

随着低碳理念的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环保等理念也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也积极倡导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继而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首次明确将“绿色发展”写入其中,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之中,使得原来的“四位一体”建设变成了“五位一体”建设[1]。

至此,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低碳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秉承低碳发展的理念,在生活、经济生产中应弘扬“低碳”理念,开展低碳节约宣传,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为此,政府与学校应当首当其冲,做好低碳节约的宣传工作,使低碳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比如贵阳市提出的“一创四办”,还有最近的“光盘行动”的提出等,都是为了遏制奢侈消费,减少资源浪费,做到低碳环保。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创新发展之路。

这既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也是十八大精神的号召。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及低碳经济,并以教育为基础、人才为核心以及科技为关键,使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 [8]。

具体而言,就是要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投资模式。

因为传统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这其中,我国储量最多并且主要使用的是煤,但煤的含碳量最高,而其他无碳能源或者低碳能源的使用潜力巨大且污染较小,比如生物质能、核能、水能、潮汐能以及地热能等[3]。

但无碳或者低碳能源的开发较难,需要较高成本,因此就得需要低碳创新,凭借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对无碳能源或低碳能源进行大力开发利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做到在开发中节约,在节约中合理开发。

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以实现清洁、节约、以及安全地发展,推进低碳生产,逐步朝着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转变,以此真正做到低碳发展,实现“好”“快”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6] [7]。

三、加强碳汇工程建设,发挥碳汇潜力碳汇工程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进来。

而对于我国来说,碳汇潜力巨大。

一方面,我国陆地面积广阔,森林植被多,而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3]。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森林覆盖率,加强城市的绿化面积,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加强城市、农村的深林绿地等具吸碳能力的碳汇空间建设。

另一方面,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以及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以及绿色建筑等。

同时,政府应大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创新低碳科技,并相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实现环保、安全的低碳生产,增加碳汇。

四、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一跃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那么作为一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参与世界各国倡导的“低碳革命”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还应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这不仅是对于自身的发展负责也是一个大国应负的责任。

另外,气候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那么国与国之间就应该消除其他政治障碍,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通过召开联合大会共同商议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举措,并制定出相应的公约,以确保与会国积极认真地贯彻和落实。

为此,国际间应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必然会在未来需求和排放更多的能源,而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落后,那么在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这一共同目标下,这就要求发达国家消除一些政治或其他方面的顾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相关的技术转让[3]。

总之,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继续秉承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推行低碳发展,形成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吴树青,陈占安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4]黄琳斌. 建设美丽中国[N].福建日报,2012-11-11.[5]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6]陆小成.低碳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13.[7]刘志刚.新时期环境保护新途径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8]蒋兰陵等.加工贸易主导型贸易增长的负面效应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