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能源消费结构战略研究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碳排放及其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强的负外部性,已经危及当前和未来人来社会的总体福利,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资、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模式的弊端暴露无疑,必须予以摒弃。
低碳城市发展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理念,代表了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走向生态文明的共同愿望。
低碳发展使未来经济发展风向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推出自己的低碳发展方案,旨在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我国当前的发展正面临国际减排和国内发展的双重压力,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将发生,我们要找出现在我们城市中能源结构消费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是十分有价值的。
关键字:低碳城市、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时刻,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师国内发展的首要任务。
有效利用能源,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已是城市重点工作内容,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不谋而合。
具体应如何建设?考虑到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还依赖于巨大的能源消耗和资源的投入。
在这种情况下,要逐步提高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能源形式的利用,鼓励能源结构的改善,通过能源的多样化发展使我国能源消费逐步由高碳走向低碳。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及个别访谈方式对城市发展中的能源结构调整研究,指出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思路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为本文主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其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低碳城市概念综述。
二、能源结构的定义。
第三部分: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及趋势第四部分: 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特点第五部分:分析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第六部分:提出低碳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第七部分:结论二、文献综述低碳城市概念及特点林伯强认为低碳城市没有确切定义、界定方法和相关标准。
比较通俗的说,低碳城市就是在各种实际约束条件下,尽量降低整体城市生活的碳排放。
如果可能稍为具体一些,那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的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道路。
低碳城市的特点是首先是经济增长前提下的城市发展低碳化,这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没有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城市化进程。
第二点是城市能源消费的低碳化。
最后就是城市发展整体低碳规划问题,要求城市整体社会发展低碳化。
低碳活动涉及城市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归纳一下,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建筑节能、交通系统、居民消费四个方面。
三、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及趋势(一)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
其他能源虽有发展也可以在城市的生活中出现如新能源的汽车、太阳能的热水器、核能供电、太阳能等但是只是城市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为了满足需求的高速增长,国内能源生产和国际进口都创下了新高,石油的对外依存高度达50%。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电力需求也在迅猛增长。
电力需要今年来一直都是供需难以平衡,城市用电出现了较大范围的缺点情况,发电用煤也在高速增长,2008年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煤炭消费量得一半左右。
(二)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趋势一个城市的碳的排放不仅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与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当前主要一次能源中,以煤炭的碳的排放量最高,属于典型的高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较低,水能、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能源形式的碳排放较低。
(见表2)不同城市选用不同的低碳能源应考虑到城市所在的具体情况。
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将不会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煤炭的清洁利用、综合利用技术将会得到大力推广。
其他低碳能源也会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被利用使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
1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冲高后快速回落能源消费弹性反映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时,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反之,当能源消费弹性小于1时,则意味着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
图1:2000年以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情况2003年-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引发了经济结构的转变,重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水平整体上升;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钢材、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品快速增长。
而2006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快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能源使用效率逐步提高;二是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
3、非可再生常规能源占能源消费绝对比重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水电、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消费量占比逐步提升,但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消费仍然占据绝对地位。
4、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绝对核心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
从1991年到2008年这个决定中心没有动摇过。
见表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五、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面临的问题(一)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1990—2005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占比均高达70%,2006至今虽然其占比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一直维持在65%以上。
石油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严重不匹配,2009年的石油生产量占12.6%,消费量比重为21.2%,对外依存度高达41%.而发达国家及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却是能源结构中占比最高的能源,美国的石油消费占其总能源消费的40.7%,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35.8%,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结构矛盾。
另外,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和水电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非常低,仅为1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机电快速发展,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能源战略或能源战略严重滞后,从而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大。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导致这一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科技进步水平和速度都没有跟上。
高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了重经济、轻环境等城市问题。
(三)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
城市中对电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我国城市发电主要的是用煤。
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仍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十分突出:污染严重、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酸雨污染;直接对城市人民的健康和居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四)能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尽管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仍十分的低,许多生产单位产品的能都是粗放型的。
90%以上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
六、低碳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和结论(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框将架和制度安排在逐渐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能源战略的主要目标的全球趋势下,中国应在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同时,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针对新问题、新变化,中国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强化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能源政策措施。
体制、政策及政府行动等制度因素是减排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强化政府的责任、以经济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完善法律体系、动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二)、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学习还工作生活从都能节约能源,不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目前,“节能优先”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工作的重点,而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因为我国能源效率高于发达国家。
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努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变原有的“以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三)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对清洁能源进行技术改进1、要加大能源资源的勘探投入。
目前我国对战略能源的储量、开发条件等的勘探和研究不够深入,探明的保有储量与其需求量严重失衡,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核等能源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制定能源战略和决策时就极易造成失误,甚至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要优先利用国外能源,适度建立战略储备。
在能源利用上,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总体战略是先利用国外相对廉价的能源而后利用国内能源,要把国内有些较好的能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2、积极发展先进核能及清洁能源,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首先,要进一步开发、引进和完善核电水电技术,大力发展核电水电工程;其次,要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再次,要开发和使用煤液化、煤气化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对环境的污染;最后,开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3、推进和深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要在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