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猫头鹰作文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猫头鹰作文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一、材料解读: 枭”即猫头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故而不受人们喜欢。枭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决定搬家。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改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二、构思方向: 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原材料含意,显然材料中枭和鸠都是正面形象。作为枭的迁徙,是因为乡人皆恶其鸣,首先枭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而且试图改变这种不足;因乡人皆恶而迁徙,也能看到枭考虑到的并不是任意的放纵自己,而是不能成为众矢之的,要赢得社会的认同并试图改变自我向善的形象。然而枭通过迁徙,以改变环境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改变来完善自己或完美自己,通过智者鸠的建议,我们知道那是不恰当的。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明确了作文的构思方向。

三、立意角度: (一)从正面立意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根据传统认识,猫头鹰的叫声难听,是它不受欢迎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它的缺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就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或缺点,而不是搬迁逃避,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参考立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二)从斑鸠的角度来说,它发现了猫头鹰的缺点后能及时指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堪称猫头鹰的良师益友。

?参考立意: ?1.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三)逆向思维,创新立意。 枭不是逃避,而是去寻找一个能容纳自己的环境,枭鸣是本性使然,也是枭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枭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枭吗?既然枭鸣不是它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它,它想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

类比联想: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有一个能适应孩子的环境吗?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群体应如何对待个体的个性?

?由此可以确定立意: ?1.换个环境又何妨? ?2.自己个性不可丢。 ?3.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4.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3

总结:无论从枭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斑鸠的角度来说,都涉及到自己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照顾到两方面,以一方面为主可以,但不要只提及一方面,而不涉及另一方面。

筛选比较 一、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3.治标不如治本。 4.为别人着想(指出缺点及改进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5.交朋友要交鸠这样能指出自己缺点的真诚朋友。 6.换个环境又何妨? ?7.自己个性不可丢。 ?8.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9.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二、偏题种种 ?⑴要克服形式主义; ?⑵嘲笑他人是可耻的; ?⑶不能知错不改; ?⑸做人要讲信用;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⑺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⑻要改变的是人们对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 4

?⑼坚持就是胜利; ?⑽要善于解剖自己; ?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⑿坚持或选择。 (13)敢于创新 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一)监控。 ?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 ?1.养成用笔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 ?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 ?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

“给国王画像” ——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并学会运用从多个对象角度给材料作文多向立意 2、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3、理解并学会给材料作文选择最佳立意 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思考生活,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师精简点拨 —拓展训练 —回顾总结

教学重点:1、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2、理解并学会给材料作文选择最佳立意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会逆向思维给材料作文立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 替国王画像 5

古时候有个国王,为了庆祝七十大寿,邀来了不少画师为他画像。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第一位画师,将国王画得身高体壮,双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愤怒的说:“什么,这画的是我吗?,推出去,斩了!“。第二个画师战战兢兢的替国王画像,如实地把他的容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分气愤,当即就把他杀掉了。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好了一幅《国王打猎图》。国王看了,连声叫好,并奖赏了画师。 画师是怎么画的呢? 然来第三个画师把国王画成他正在打猎。国王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国王黑色的脸,庄严而威风。 教师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会有眼前一亮之感。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大家想不想写作文时也如第三个画师一样得到别人的连声叫好呢?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得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今天就我们让一起来探讨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 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一)学生自主学习 试给下面材料作文从尽可能多的角度立意 全面理解下面材料,从多个角度给材料立意,要求至少立意两个。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 猫头鹰说:“我预

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 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 立意2: ……… (二)学生交流 合作探究 1、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立意,组长选出组内较好的2-4个立意板书在黑板上 2、组内讨论探究:材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6

三、教师精讲点拨:材料作文立意的多个角度和选取最佳立意的原则 (一)请学生说说立意时是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彼此互相启发,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点拨 角度一:从多个对象立意 (抓几个主要对象 抓事件的前因后果) 对象—斑鸠

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果)—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

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立意: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 ………. 对象—猫头鹰

我预备搬到东边去(果)—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因)立意:1、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2、换个环境又何妨?

………….. 角度二:逆向思维 (从相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质疑 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大部分人对材料中猫头鹰都持否定态度,我们可以试着从相反的角度来看猫头鹰。猫头鹰鸣叫是本性使然,也是猫头鹰区别于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猫头鹰鸣叫不是它的过错, 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猫头鹰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 逆向思维立意示例: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换个环境又何妨? 此外我们可以用全面、一分为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辩证思考问题,比如在看待个性与环境关系时可以用辩证的眼光思考,立意为“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

(二)明确选择最佳立意角度的原则 请学生选出黑板上你认为最好的立意,并谈谈为什么选它? 教师以导入时的故事为喻,适当点拨总结最佳立意时“三求一看”原则: 1、求准:全面把握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不能断章取义,要抓事件的前因后果。(第一个画师失准了) 2、求明;立意明确,不要太宽泛,面面俱到。 (第二个画师画得太全面,太泛了) 3、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时代气息,能辩证看问题。 (第三个画师画得不失准确,又能明确突出国王优点,得益于其能突破常规思维) 总结:准和明是立意的基本要求,务必做到;立意新颖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应尽力追求。当然选择立意时须看个人实际:一是作者对某个观点确有较深的感受;二是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论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