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1]
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1]
设施和器材等实际出发, 注重实效: 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课程 内容的选择 要以人为本 ,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 适应学习对象, 为学生
杨文 轩 , 域外 学校 休育传 真 & # 京 : 人 民教育 出版 社 , M .北
∋ 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 与教学论 ∋ .浙江 : 浙江教育 出版社 , 20 3 ] 3 ] M 0 . 4 施 [ # 良方, 课程理论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128 l M .
了与时俱进 , 突出主体性, 张扬个性发展和建立新型师生观等特征, 对深 化高校体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 # ] 2
3 构几一体化的大学体, 裸程内容体系
为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身心素质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在建立多元 目标体系基础上, 还应力求课程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确定哪些学习领域 目 标是明确掌握何种体育知识 健康卫生知识 运动项目技术, 哪些又是通
发现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缺乏整合与创新, 同一教学内容在大
中小学的体育
课上重 复使用 , 重点不突 出等问题 提 出构建 一体化 的大 学体育课程 内容, 为推进大 学体育课程改革提 供研究 思路 文章编号 : 1671一7597 (2010) 0420165一01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 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继续化阶段, 虽
教材 内容学习时, 应遵循由易到难 的顺序 , 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 水平和特点, 设置与其年龄相应的课程教材内容 在其他文化学科的课程 教材 内容设置中, 阶梯性表现非常显著 而对于运动项 目的安排设置, 阶 梯性表现就不那么明显 了 体育项目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阶梯性, 不能说非得先学篮球后 学足球, 他们之间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 因此 , 对于 以 运动项 目 为主要特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人为本,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 适应学 习对象, 为学生所用 所好, 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
∀ 钟启泉 , 教学论 & # ] l M . ∀ 幻曲宗 湖
199 9.
性和中国 特色: 科学性 用性相 与实 结合, 课程内 与学 容应 科发展 应, 相适
反映体育学科的新进展 新成果, 同时应从不同的地域 气候 学校场馆
课程学习以后, 不但没有掌握与健康有关的体育知识 提高体育技能, 而 且远离体育 , 甚至讨厌体育 这一时期课程内容不太注重学生的需求, 不 太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 这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痛
苦和摧残, 不仅偏离 了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
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建议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 2 构吐一体化的大学体, 裸程 内容的背. 与帆沮 02 2 0 年教育部颁布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 , 新颁布的 纲要 ! 提出了课程的新理念 新 目 标 对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 想, 培养 目 , 教学方法 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 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体现 标
循: 典型性, 选择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实现 目标的所有内容中具有代表性: 基础性, 能为以后的学习 发展奠定一定的素质技能基础: 健身性与文化 性相结合, 既要考虑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又要考虑课程 内容的文化含 量 , 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阶段, 课
程 内容的健身性应是逐渐减少, 文化性逐渐增多: 民族性 世界性与时代 性相结合,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 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 又将具有时 代特色的课程 内容引入体育课程 , 体现课程 内容的时代性 发展性 民族
S IL IC O
教育
鬓. V A L ,
科学
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吴建伟
(沙洲职业工学院 体育 教研 室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
摘 要: 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构建; 一体化: 大学; 体育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 : G71 文献标识码 : A
两者之间是相互交叉
更为 明显
教育部2 0 年颁布 了 0 2
全国普通 高校体育 课程 教学指导 纲
营养知识等, 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 内 容体系.
相互渗透 的 课程教材 内容阶梯性是指在安排课程
要 ! , 新一轮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 在这 日 益加快的体育课程改革 大背景下, 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发展中存在的问 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出 各种内容的选择和量的搭配缺乏科学论证 , 总体上内容广泛 , 却过多 集中在正规的竞技运动项 目上, 忽视了这些项 目的变化 这种课程内容的 重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众多的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
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 在考虑各阶段衔接时, 一般是从小学到大学, 学
生学习项 目的多少呈金字塔式逐级递减 , 而同一运动项 目的内容则遵循 ∃ 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培养 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特长技能的获得和综合体育能力 的形成 % , 这样一个内容体系来构建 对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 , 以及与 体育运动有关的健身 健康 营养知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 由于这些内容之间是存在 内在逻辑联系的, 在考虑阶段衔接时, 应遵循 由 易到难的原则, 交叉融合到以运动项 目为主要特征 的内容体系中去 以篮 球运动项 目内容为例:小学中 低年级阶段, 主要选择各种篮球游戏作为教 材内容, 培养学生兴趣 , 全面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 小学高年级阶段, 主要选择练习原地 的篮球基本技术 (如运球 传球 接球等)作 为教材 内 容: 初中阶段, 主要选择练习 运动中的篮球的各项基本技术 (急起急停 移 动传球等) 基本战术和篮球基础知识作为教材的内容: 高中阶段主要选择 篮球的组合技术 简单的战术组合 篮球运动原理 篮球锻炼方法等作为 教材的内容: 大学阶段, 主要选择篮球的技术战术运用 篮球裁判法与竞
过体育课程学习形成意识 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挑 选课程 内容. 特别是有关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目 , 实现同一目 标 标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很多, 因此, 从能实现 目标的所有内容选择时应遵
赛组织
篮球运动的社会发展 篮球欣赏等的合理分配 , 使学生既有较高的篮球运动技能, 又有丰富的篮球知 识,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以寻找解决我国大学体育课程问题的策略 , 改, 开放以来我日大学体育像租 内 容盆层中存在的问.
课程内容是课程 目 标的具体体现 课程 内 的更新一直是近2 年来体 容 0
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着眼点, 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出现了多样化 学内容在大
生活化
的发展趋势 但现实中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仍然与中学重复过多, 同一教 中小学的体育 课上重复使用, 重点不突出等 问题仍然很突
4 结论
本文运用课程理论 , 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为基础 , 从理论 实践各层面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 内 容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深入分析 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以200 年教育部颁布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 2 程教学指导纲要 ! 为背景, 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 内容体系 体
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发展性 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
然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取得 了令人瞩 目 的成
绩, 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
所用 所好, 便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习惯的六条原则
同时将所有选择的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形成两大内容体系, 即以 运动项 目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 以及 以 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 与体育 运动有关的健身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