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体育与健康 (1)

大学体育与健康 (1)

《体育与健康》教案教学内容:体育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贡献、宗旨、格言、精神以及奥林匹克主义2、了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3、熟悉体育科学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基本保健知识4、了解休闲体育与健身5、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发展概况教学重点:学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教学难点:理解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教学过程:第一章高校体育●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体育的内容: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

高等院校体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

幻灯片5第二章奥林匹克运动●古代奥运会: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古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的古代竞技赛会。

始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84年被罗马禁止,历时1171年,4年一,共举办293届。

●现代奥运会: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

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运会也是每4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30届(其中由于二战原因,没有举办12、13届)。

●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宣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 H O)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体育的组成:体育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组成。

●我国心理学专家刘协和(1993)提出了五条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没有心理异常;正常发育的智力;健全的人格;充沛的精力与丰富的情感生活。

●温伯格研究认为,一次30分钟的跑步可以显著地改善紧张、困惑、愤怒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

●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有人体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健康的三要素是运动、营养、睡眠。

●体育运动的两大特性是竞争与合作。

●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健康和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能、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培养坚强意志品质、协调人际关系治疗心理疾病●体育锻炼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

●体育锻炼的最佳方式是置个体于社会群体之中。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科学理论●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它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实现的,运动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

●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我们人类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三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也是人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

●糖和脂肪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

●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

●长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率减慢。

●经常锻炼可以使肌纤维变粗,毛细血管增加,肌肉发达。

运动前营养●运动前应以高糖类、低脂肪的食物为主。

例如面包,米饭等。

●运动时间少于60分钟宜选择含糖指数高的食物,例如面包、运动饮料,能很快被消化,迅速地提供糖类。

●高纤维食物需要较长时间消化,容易造成肚子不舒服。

例如全麦面包、高纤维饼干等。

●进食原则:吃进的食物以在运动过程中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而又不至于造成肠胃不适。

运动与水●从事中等体能的锻炼者在常温下的水需求量为每天1.5~2升,而当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每升高5.5℃,水分需要量增加1升。

●大约1%体重水分流失会使运动时体温和心率明显上升。

轻度脱水指脱水量占体重2%,体温持续升高,导致体力下降;当脱占体重4%~6%时,则肌力及耐力下降,同时会引起热痉挛,影响体内无氧代谢的供能过程。

●当水分流失占体重的6%以上时,则有产生严重热痉挛、热衰竭、中暑、昏迷甚至死亡的可能。

●所以必须防止或降低脱水程度,及时补充水分就能改善运动能力。

第五章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锻炼的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适宜运动负荷原则●测量脉搏是掌握运动负荷比较实用的方法之一。

●适宜运动负荷指体育锻炼要有恰当的生理和心理负荷量。

对身体影响最好的运动量,使脉搏控制在你的极限运动量脉搏次数(通常用220-你的年龄),减去安静脉搏次数乘以70%+60的方法计算即:[(220-年龄数)-安静脉搏数]×70%+60=最佳锻炼脉搏数或者180-年龄数=锻炼脉搏数●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功能能力。

●身体素质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能力不仅与人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而且与锻炼程度、营养状况也密切相关。

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锻炼效果的基础●力量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耐力素质是人体长时间活动或抵抗神经、肌肉疲劳的能力,耐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主要指标。

●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

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体质,追求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

●影响体育锻炼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度。

●为了达到全面的锻炼效果,体育锻炼要求包括:有氧运动、伸展运动、力量性运动。

第六章体育锻炼与保健●运动中肌肉酸痛的处置方法●热敷;对酸痛局部肌肉进行热敷,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伸展练习;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张练习,有助缓解痉挛。

●按摩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损伤修复。

●口服维生素C。

●针灸、电疗也有一定作用●运动中腹痛的处置方法●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迹象,一般可采用减慢跑速,如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等方法处理。

●如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揉按内关、足三里、大肠穴等穴位。

●如仍不见效,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运动中关节韧带损伤的处理办法●应当在24小时内采用冷敷,必要时加压包扎,24小时以后采用理疗、热敷、按摩、针灸治疗。

●待疼痛减轻后可增加功能性练习。

●对急性腰部损伤,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切不可轻易处理,可让患者平卧,并用担架送医院就诊。

●24小时以后采用理疗、热敷、按摩、针灸治疗。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睡眠、积极性休息、按摩、物理疗法、营养与药物、心理恢复法●运动性昏厥的表现:全身无力、头昏耳鸣眼前发黑、失去知觉手足发凉、血压降低、呼吸缓慢●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冷敷、理疗、外敷活血化瘀、贴活血膏●如何预防运动中暑●在高温炎热季节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锻炼时间●夏天在室外锻炼时,应戴白色凉帽,穿宽松薄衣●在室内锻炼时,应保持良好通风并备有低糖含盐的饮料第七章休闲娱乐体育与健身●休闲体育的功能●愉悦身心●可促进和完善生活方式●可为延长人的自然寿命提供契机终身体育意识就是从小培养和树立起对体育的兴趣,能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健康水平的提高中终身受益。

幻灯片29●休闲娱乐体育应注意的事项●戒急于求成、戒争强好胜、戒过分激动、戒负重练习、戒屏弃使劲。

亚健康状态:指机体时而趋向健康、时而趋向疾病的处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也叫“第三种状态”。

幻灯片30●积极性休息:生理学家发现,当人们干一件工作感到疲劳时,如果换一种方式继续工作,会比单纯静止休息更能消除疲劳。

后来人们把这种休息方式叫做“积极性休息”。

●自我监督又称自我检查,是健身爱好者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对自己健康状况和生理功能变化做连续观察并定期记录。

第八章体育审美与享受●体育美的内涵●形体美;运动美;道德美●运动美通过肢体的动作,人脑的智慧,战术和技巧表现出来的美叫“运动美”。

有刚健美;柔和美;灵巧美;机智美幻灯片32●体育美●是直接以人体动作来塑造美的形象。

具有动态性、直接性的特点。

●体育审美真切性、交流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

●体育是一种美得形式,它不同于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美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的感性显现,也就是真善同意的感性显现。

●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美,即人健康、人体美及心灵美。

同时它也是独特美得形式,是人们最求美得表现。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

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

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

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

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

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

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

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按现在一般的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

但就体育而言,以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西方近代体育,到“五四”运动时期,这段时间很短,还没有多少有关学校体育历史可以叙述。

所以,我国体育界只好采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作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

1.洋务运动时期2.维新运动时期3.《奏定学堂章程》4、辛亥革命后学校体育的5、“五四”新文化运动6、1922年《壬戌学制》7、《新学制课程标准》8.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9、课外活动、体育师资培养10、两种政权与发展很不平衡的学校体育三、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1949—1957)(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体育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三)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以及能力的培养(四)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五)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六)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七)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复习思考题1.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所取得的成就。

相关主题